第三百七十七章 货物被劫
胥夫人看姚菊也愈发不顺眼,自身没什么本事就算了,连那点亲情都维系不好,也不孝顺,要来有什么用!
她没忍住专门找到姚菊,姚菊道:“你都多久没回家去看过父母了,也不回去看看你父母?”
外头关于李冬脂的风头正盛,姚菊自然猜到了胥夫人来的目的。
她冷笑一声,斜眼睨胥夫人,“婆母什么时候还操心起这个了,不过婆母怕是没有了解过吧,我娘和我大姑早就回乡下去,给李冬脂做奴仆去了,我上哪看她去?”
胥夫人不知道这一层关系,稍显尴尬,“那你爹呢,你姐姐她们呢?难道你要因为你自己犯下的错,就永远不和你姐姐来往了么?”
“什么叫我的错!”姚菊忽然就变得狂躁,跟发疯了一般大喊大叫,然后怒目看着自己的婆母,语气嘲讽道:“装什么好心!不就是看李冬脂靠着那点畜生皮毛赚了点钱么?还亏你是堂堂胥家的大娘子呢,那点蝇头利就能将你诱惑成那样!”
胥夫人先是被她的突然发狂吓到,然后又被她讥讽得面红耳赤,半天不出话来。
憋了一会,胥夫人觉得她实在是不可理喻,然后哼了一声,甩袖低骂几声气冲冲走了。
不出一刻的功夫,胥夫人便将胥静明叫去,先是诉了一番苦,然后明言让其回去一定要好好训斥、教导姚菊一番。
纳妾的事也被她再度拿到明面上来。
不管胥静明答应得如何,她私下便开始物色起了妾的人选。
出于各种原因,胥静明最终没有如他母亲交代的那般训斥姚菊,但是明显疏离了不少。
姚菊敏感多疑,自然感觉到了。
她也没有发作,而是暗暗筹划起了自己的计划。
不就是靠着那点畜生的皮毛挣了点钱么,一点生意而已,谁做不了。
兔毛制品风靡了整个桐阜,因为临近年关,来来往往的客商也变得多了,所以更是如同黏在动物上的附子草一样,跟着客商到了其它地方去。
很快就有嗅觉敏锐的商人们开始打听这些兔毛制品是哪里来的,然后找到了浦馆,花钱订购运到其它地方去卖。
量大了,制作的人便随着变多,对于兔毛的需求也同样变多。
一时间,几乎整个秧地墩的人都到了作坊里去艺活,地也不种了,养起了孙二爷新育种的长毛兔。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原本默默无闻的秧地墩摇身一变,竟然要比靠海吃海的海田还要富裕了。
冬脂家算是彻底发了家,这一下甭管隔了几辈的亲戚,在外都声称是冬脂的亲人。
在冬脂的远程指挥下,李牡丹还鼓励村民们自己进货去卖,无论是成批运到外地去卖,还是直接零散出售,只要能赚来钱,那就是村民自己所得。
经过这般鼓励,有些头脑活泛的村民短期间就挣了不少钱。
有了这些人将东西运到外头去,四季兔的兔毛制品的声明也传得更远了。
腊月初一这日,从浦馆运货去桐阜的苦力们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着急着将货物运到桐阜去,然后好赶在腊八前赶回家过节。
不料在临近桐阜城外不远处,竟横跳出了一伙劫道的人。
运货带队的人立马出声警告道:“你们知道我们是给谁运的货么?我是给傅家的李大娘子运的货,你们敢截我们的道,是不想活了么?”
劫道的人听到他的话,仰天哈哈大笑出声。
有人粗声道:“截的就是你们的道!”
完持着大刀上去就是一阵砍杀。
自桐阜的第一家四季兔分铺开业以来,从浦馆运货来桐阜的货物还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这临近佳节却突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消息传回桐阜,气得冬脂不顾冰天雪地,直接找到了府衙去,让张铁良赶紧带人去查。
张铁良打着哈哈,嘴上应得好听,是一定会给冬脂交代,但是丝毫没有要派人去查案的意思。
“张大人就是这么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么?”冬脂眯起眼睛质问他,挺巧的鼻子冻得发红,话也喷着冷气,“临近年关,出门在外的人们都赶着回家与亲人相聚,城外却突然出现了匪徒。大人不赶紧派人去整治,就不怕那些匪徒再祸害到其他百姓?”
“嗬李大娘子应该不是怕匪徒祸害到其他百姓,而是担心祸害到傅二爷吧?听傅二爷前些天出远门去了?现在还没回来?”张铁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大娘子最好还是早点让二爷回来哟,这每每临近年关的时候就是不太平的,心”
冬脂脸紧绷,凉凉看着他,“张大人有这个操心我家二爷的功夫,还是想着怎么治理城外匪徒吧。这离花都可不是很远,有点什么消息可是会传到花都去的。”
听到警告,张铁良脸色稍变。
等冬脂离开后,他更是马上拉长了脸,狠狠地啐了一口,咬牙诅咒恨骂了好几句。
回到傅府,牛凤菊和李牡丹立马迎上去一左一右地扶着她。
牛凤菊着急问:“怎么样?张大人怎么?”
“能怎么。”冬脂走去坐下,气得胸口起伏不平,“那姓张的就是一个草包,只顾吃喝玩乐,明面上应得好听,私下怕是查都不会派人去查。”
“这种人是怎么当上官的!”李牡丹斥骂。
想到已经外出好些时日的傅宬,冬脂忧心忡忡,眉头也拧成了一个川字。
五天前,傅宬不知从哪里听到了关于付管家的消息,回来和冬脂交代一声后连行囊都来不及收拾,带着郭子骑马就走了。
这一走就是这么多天,一点信也没传回来,也不知道是否找到付管家了,更不知道他人现在在何处。
眼下又出了这样的事
冬脂喝了几口热茶,稳定了稳定心神,问:“遭劫的货物全部都没了?护送的兄弟们还有没有活着的。”
“全都被那些黑心匪贼害死了!我的老天爷呦,他们的家人们可该怎么活啊。”牛凤菊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