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出来
如果之前的苏回对于惠妃,他们两个是比较厌烦的看法的话,但现在他好像想通了一点。也不想弄得和敌人一样,也不想让他们那么讨厌自己。虽有时候也想主动去和他们变亲近,但是貌似没有任何的会,而且惠妃肯定也不会给自己会。毕竟他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就是,好像自己的身外面是一堵墙一样,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了。
所以不论是谁好像都没有和他连亲近的会,他自己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隔离起了与外界的联系。可是苏回渐渐的知道他心里边是怎样的一种想法。肯定就是不愿意认输,不愿意被瞧不起,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应该是这后宫之中,位置最重要的。可现在苏回来之后,一切都打破了之前的样子。
所以惠妃心里才会特别的不平衡,才会把苏回当作敌人,才会和伊嫔联合起来去欺负苏回。因为同样都是女人,所以好像会有一些共同的感受,不想把局面闹得那么僵。可见得好来好像只有苏回是这么想的。
“行了,就不要想这个了,你们两个平常也没有什么太多见面的会,不用去管那些的,以后他不理你你也不理他便是了。惠妃这个人就是对别人比较有距离感,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所以和他变亲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看其实他在宫里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两个的关系,不还是像水一样淡淡的吗?有的时候甚至都不想去找他,但是为了朝中的和平也偶尔去看看她。”
皇上能做到现在这个位置自然是不简单了,所以他对于惠妃还是了如指掌的,知道他缺少什么,知道他最需要什么,可偏偏他缺少的和需要的都是皇上给不了的。因为爱就只有一份,只能给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不能像从前一般给了别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爱就不再最珍贵。
“皇上您知道吗?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想不通,有时候也会生气,就生气他们为什么老是把我当作敌人呢?明明我没有做什么伤害他们的事情,可在这宫里,呆的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难过的地方。所以现在我想明白了,我也理解惠妃心中是怎么想的。”
其实苏回是一个非常有悟性的人,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反思自己,因为既然别人不喜欢自己,肯定是自己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那么他就想去改正。可这次他发现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他的心里面出了问题。
“回儿呀,你就不要这么善解人意了,你这么替别人着想别人也不会替你着想,所以有时间你就多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他们和你的关系,你注定是努力不来的。因为他们从心眼里根本就没有那种想法。”皇上只是希望她不要太单纯了,突然就想起来一个寓言故事就是农夫与蛇。现在苏回就好比那个善良的农夫,其他的妃子都好比蛇。冷血无情,怎么暖都暖不化。
“行了,皇上您就别担心了,这种事情就交给我吧,我能做到的我一定会尽力做到的,如果我做不到的我也不会强求,也不会因此而烦恼。毕竟现在我的心胸变得可苦也可宽容了。没有之前进宫时的那么气,巴巴还有厉害了。”
确实苏回的脾气现在变得比之前温和了许多,刚进宫的时候脾气就是非常的暴躁,虽然不会在叶正寒面前经常表现,但是有时候在宫里的时候,也会自己对自己生闷气。她生气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对其他人发脾气,因为知道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结果,为什么要让他们遭这种罪呢?所以只是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面偷偷的生气。然后生气了之后睡一觉,醒来就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
其实现在年轻人会觉得压抑,只会觉得没有一个让自己发泄情绪的最合适的方式,或者不会学着去发泄出来。所以才会导致心里边很难受很憋的慌,整个人就非常的孤僻。但如果能够适时的把情绪发泄出来的话,整个人会好很多,最起码的压力也会少很多。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聊的话题总是四面八方。本来是从一个话题突然就跳到另一个话题,可是他们两个还是交流的非常好,严丝合缝的衔接上去了。可能因为苏回的思维比较跳跃吧,所以总是会问一些前后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不过叶正寒也没有觉得不耐烦,反而是思维跟着他一起跳跃,然后耐心的给她解答。
虽叶正寒不算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可是所有去了他也知道个差不多,还是能解的了苏回心中的疑问呢,也算是他半个老师了。尤其在这宫里面只要他有疑问的问题,都会耐心的给他解出答案。有时候苏回都是怀疑他到底是哪来的时间,看这么多书了解这么多知识的。
“皇上臣妾就纳闷了,你每天是不睡觉吗?还是之前的每一天不睡觉,为什么了解这么多的知识?我不知道您全都能够给我解答出来,真是太厉害了。想想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您之前给我整天不睡觉,然后去学习吧。”
“当然不是了,我也是人呀,每天也是需要休息的,只不过这些书都是抽空看的,唉,其实生活本身就是学习。你看你刚刚问我的那些知识,我随口就给你解答出来,你就能记住了,等到以后有别人再问你类似的问题,你也能流畅的给他解答出来。”
叶正寒的意思就是,知识不只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而已,生活中处处都是蕴含的知识和哲理,只要你善于发现会发现生活告诉你的比书本里告诉你的很多。所以现在人就有个误区,只是沉迷书本中的刻板的知识,不会运用到实际当中,也不善于发现生活。
“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走到哪学到哪对吧,这事不一定都是从书本之中获得来的。从生活中也可以得出来,从他人身上也可以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