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第十封信

A+A-

    女儿:

    昨天傍晚,六点半的时候,我就和邻居店里的你董叔一同关好店门,他匆匆回家,我就去了外国语学校看你弟弟了。

    夜的帷幕正在徐徐地拉开,星星在不断地涌出布满了天空,十五的月亮明晃晃的,犹如一面镜子就挂在东方的天空中。

    就在街灯亮了的时候,我到达了外国语学校。这时学校的食堂正在开饭,看着买饭的同学排着长长队伍,我就站在不远处和来学校探望孩子的家长,一起闲聊了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几个家长聚在一起,寒暄过后谈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成长,在校的学习情况。从孩子的衣食住行,一直聊到孩子的未来

    有一位家长,特别的健谈。看起来他大约能有四十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却显得非常的精明干练,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他的自我介绍,得知他在一家企业,干销售工作。也许是工作性质的关系,竟练就了这么好的口才。

    他由孩子入校的学习情况,到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水平,敞开了心扉,越聊越多,竟无限感慨地又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个音乐系的学生,他平时的学习成绩一贯很好,弹奏钢琴的熟练程度,也是相当的不错。

    新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天,他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在钢琴上,摆放着的是一份全新的乐谱。

    他俯下身坐到了钢琴前,“怎么是超高难度的!”他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着。他似乎立刻就感觉到,自己弹奏钢琴的信心,就因为这张乐谱的出现,在顷刻之间就跌落到了谷底。

    他慢慢地拿起这张乐谱,仔细的看着,一贯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把他低落的情绪,一点一点地提升了起来,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不该萌生的想法,他决定不能屈服于面前的难题,他要克难攻坚,向新的高度发起挑战。

    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明白,为什么教授给他出的难题越来越难,好像是故意和他作对似的。

    他通过一段时间的深深思考,决定要重新规划一下自己,天天勤学苦练。他就这样特别无助地,毫不妥协的开始了。他用十指不间断地在钢琴上弹着、弹着、弹着琴音盖住了,教室外教授来回走动的脚步声。

    指导他的教授是一个极负盛名的钢琴大师,造诣极高,声誉卓著。授课第一天,教授交给他的,就是一份新的乐谱。“试试看吧!”教授用不容质疑的语气对他。乐谱难度颇高,他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一定要好好练!”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他。

    他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他再次挣扎于高难度的技巧挑战中。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他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对更高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赶不上进度。他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的情绪时时都在困扰着他。

    一天教授走进教室没开口,拿出开课第一天的那份乐谱,教给他。“弹奏吧!”教授用坚定的目光鼓励着他。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他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得如此美妙,如此流畅,如此精湛!教授又让他试了刚开学时,在上第二堂课上的另一张乐谱,他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发挥。演奏结束,他怔怔地看着教授,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就了!”指导教授缓缓地。

    听完他讲的故事,我们几个家长都有着不同的感慨,简短的谈了一下自己看法,就各自散去。这时排在食堂前那长长的队伍,早已经无影无踪。在我见到你弟弟的时候,他已经吃完晚饭了。

    我和你弟弟沿着操场边走边谈着,似乎总有着许多的话要对他,嘱咐来,嘱咐去,不过就是希望他能融入到班集体当中,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已是七点半多了。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来来往往车辆的鸣笛声,时常打断了我的思绪。微风在身边轻轻地吹着,再把思绪慢慢地梳理好。走在路上我就想,要把今天来学校看望你弟弟的经过,明天就写给你。让你在分享这一切的时候,也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好了!信就先写到这儿吧。愿女儿自立,自强,不断进步!

    爸爸于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