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第六十八封信

A+A-

    女儿:

    每天来到店里,就是迎来送往,前来光顾的顾客,忙完边的事情以后,只要一有空,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随拿起一本书,来翻阅一下。这样就觉得会把自己疲惫的情绪,暂且地缓一缓,把放进书里的心情,随着目光一起起伏,让快乐的时光在心中荡漾。这样就有了一种放松心情的感觉,就有了一种对诸事释然的心境。“展卷有益”的想法,始终占据在我的心里,的确让自己每天,都有着一些可喜的意外收获。

    翻开书,就像走进了另一种境界。让意识随着作者的思路欣然前往,或走走停停,或有所感悟,看着作者坦露心迹的那些话语,那些道理,似乎就像认识了一位久不见面的朋友。对他的所想,对他的见解,对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给予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就会有着一番深刻的体会。有时读着读着眼前就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感受也非同一般。有人曾经这样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日子久了,也认识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有一位业余作者,去了一趟她曾经向往已久的名川大山,就是她心中那风景秀丽的黄山。

    来到黄山以后,置身于崇山峻岭之间,漫步在目不暇接的景色之中,她对那里的庙宇殿阁,奇峰云海,日出美景,一切一切的景观,似乎都没能引起她的好奇,也没有给她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而让她真正为之心动的,让她感到无比震撼的,却是那司空见惯的一棵棵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松树。

    在盘山的路旁;在陡峭的石缝里;在险峻的悬崖上,从高处到低处,从山前到山后,漫山遍野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松树,就盘根错节的生长在了这崇山峻岭之上。作者在她好奇心的驱使下,几经曲折,走近了几棵容易接近的松树旁,她一棵棵地仔细去观察,她非常惊讶地发现,每一棵松树根部的土壤都少的可怜,有的甚至是没有多少土壤,根从石缝里伸出,像一个个张开的掌,紧紧的攀附在石壁上。有的就悬空在半山腰,像一个攀山的勇士立在那儿,那姿态,那生勃勃的样子,好令人叹观为止,它那高大的树冠,威武霸气又好令人仰慕。

    她眼前的每一棵松树,都是那么的根深叶茂;每一棵松树,都是那么的昂然挺拔。它们就靠根部仅有的那点土壤来吸收养分,然而在它们的身上却看不到一丝孱弱的痕迹,它们风里雨里依然傲然挺立,彰显出来的是一种无畏无惧的力量。它们蓬勃向上的姿态,就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作者对松树的观察与描写,充满着无限的敬慕之情,那么贫瘠的土地,那么险峻的地方,一棵棵松树,却能够在暑去寒往的风霜雪雨中,活出了它们的风采!

    作者寓景与情,歌颂了松树坚韧向上的强者风范。如果一个人,也能有着松树般的活力,时时充满一种自强不息的自信心,他的未来就一定会充满着美好的希望。

    海明威在他的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段读后让人难忘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只要一个人具备了不断向上的力量和自信心,真的是无法被打败的。

    命运是公平的,时间是一样的,会是同等的。只是有的人,充分地利用了时间,抓住了身边的会;有的人让时间从眼前溜走,让会擦肩而过,只有把握今天,才能主宰明天,只有坚信自己,才能拥有着美好的未来。

    读着作者的这篇黄山松,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每一天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每一天都保持着向上的心情,每一天都有着自己的进步,每一天都在超越着自己!我希望写给你的这些话,你能够把它记在心里,并在你以后的学习中成为一种自强不息的动力,鼓励、鞭策着你认真学习努力进取。

    爸爸于二零零六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