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A+A-

    第4章

    原本孤单的旅途上有了一个人陪伴,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阿宝替王燕华补付了卧铺的票钱后,两人一直在隔间里待到了第二天晚上,才重新有人睡进来。

    王燕华是个外向热情的,哪怕阿宝搭话的次数少,也能够自顾自聊起来,一话就把本不厚的家底抖的干净,两人不过是相处了一天,对于阿宝来,她已经没了什么秘密。

    因为火车路途颠簸,再加上新进来的旅客是个中年大妈,晚上睡觉直打呼噜,声音大的简直堪比雷鸣,哪怕是睡在床上,又拿被子捂着脑袋,阿宝也几乎一夜未睡,反倒是王燕华,当真如她自己所,是个生命里宛如狗尾巴草的姑娘,一夜安眠到天亮。

    要不是阿宝摇醒她,恐怕直接要坐过站了。

    “这么快就到了啊,我还在做梦呢”王燕华单提着阿宝的包,哪怕阿宝了不用,她也非要提,另一只揉着眼睛,还有些睡得迷迷糊糊,不大清醒的样子。

    “做了什么梦?”阿宝里提这个纸袋子,里头放了四块馅儿饼,是从火车站里走出来的时候,路边有人骑着自行车摆摊卖的,她闻着香,就买了几块。

    阿宝把纸袋递给王燕华,后者受宠若惊地看了眼,心翼翼地问:“我真的可以吃?”

    阿宝又往上举了举。

    王燕华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从纸袋子里掏了个热腾腾的烧饼,里头夹着肉馅儿,咸香咸香的,肚子饿了一晚上,闻着儿就咕噜咕噜叫起来,饶是脸皮厚如王燕华,脸也红了点,啊呜着咬了一大口,一脸满足。

    阿宝看着这张脸,心里想着,她之前也是这样的吧,随便吃块夹馅儿的烧饼就美得不行,能吃上大米饭就已经很幸福了,可是现在呢?短短两个月不到,她已经不满足于这些了。

    “先随便吃点,一会还得找个地方落脚。”她在火车上的时候,找了些看起来常常走南闯北的人问过了,省城很大,特别像z市临海,交通便捷,更多的是外乡人,所以各种层次的招待所、宾馆林立,不愁没地儿住。

    王燕华头一次来这么大的城市,刚走出火车站就看的眼睛都花了,嘴里叼着一块饼,有点呆傻地跟在阿宝后头转悠着,满心拿她当城里的大姐了,屁颠颠跟着。

    阿宝也是初来乍到,省城的马路比县城的宽敞的多,时不时会跑过几辆轿车,是在县城看不到的风景,骑自行车的人就更多了,走在街上,身边随时可能经过几辆车子,人来人往的,比起他们那安静的村子要嘈杂吵闹的多。

    刚开始的时候,心是提在嗓子眼儿的,俩人走了大半时,也没人主动开口跟她们过话,慢慢地心就落回了肚子里,四处转悠着,终于选定了一家看起来干净整洁些的招待所走了进去。

    穿着军绿衬衫的年轻姑娘坐在窗口后头,聚精会神地看着书,阿宝跟王燕华在她跟前站了会,还是看书的光线被挡住了,这才抬起头,啊了声,忙脚乱地收书,“住宿吗?”

    俩人好巧不巧地进了一家部队招待所,专门给来省城部队探亲的家属住的,不过这几年z市发展的太快,许多南下北上的外乡人涌入,再加上政策宽松了,招待所也不仅仅局限于招待军人的家属,也跟着面向普通人了。

    不过要是能出示证明,军人家属的价钱倒是比普通人要便宜得多。

    “是的,两人。”阿宝回答。

    “有无证明?”姑娘拿出一个本子,没听到回答。

    阿宝扭头看了眼王燕华,有点担心她什么身份证明都没有,还没来得及回答,年轻姑娘就摇着头又了,“没证明,住一晚两块钱,姓名。”

    阿宝松了口气,“夏宝珍,夏天的夏,珍宝的宝珍。”

    对方很明显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字迹工整,写的很快,并没有再问另一个人名字,就从抽屉里拿了一把系着木牌的钥匙递出来,“二楼往右走第三间。”

    木牌上写着23。

    招待所格局很干净,上了楼梯分为左右两边,一边各有十间屋,进了23才发现里头的布置更简单,只有一张不算很大的床,铺着军绿色的被单和枕头,外加一个柜子,一张桌,剩下的就没了。

    王燕华把两个包丢在桌上,奔过去扑倒在床上,叹着气:“省城好大呀,比我那县城还要大好几倍。转个圈儿都看不到来时的路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不迷路的。”

    从农村里来的人,一到城里,几乎就乱了阵脚,也不是他们愿意,实在是农村跟城里的格局天差地别,高屋大路,随时就可能走米了路,不像农村就那些道道,走熟了闭着眼睛都能对。

    夏天很热,两人又在火车上挤了一天两夜,难免有些黏腻,阿宝先取了桌角放着的盆,去公用澡堂洗了个澡。

    这时候天很早,澡堂里几乎没有人,水管里出来的是凉水,一下子冲掉了身上燥热与疲惫,洗完澡的阿宝清醒了许多,她原本想叫王燕华洗完了澡,在跟她一起出去转转,没想到一会儿没见,王燕华已经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阿宝想了想,没叫她。

    反正只是出门转悠一圈,也没必要叫上她。

    阿宝写了张字条压在桌上,交代她要出门后,就跟窗口后边登记的年轻姑娘问了路,朝着市场去了。

    z市这么大个省城,又靠近海边,四通八达的交通,让这个城市拥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不管是海外的稀奇东西,还是南边北边的东西,几乎要什么都能在这里找到。

    早期还没开放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各地来的倒爷在这倒货再运回去卖,现在出了政策彻底开放了,从今年——也就是9年后开始,就有好些人联合着一起找上政府,要划块地办集市,方便把人集中起来管理,也免得到处摆摊做生意。

    政府一听,当然就批了,地就划在靠近海边的地方,这里远离市中心,风景优美,再加上有大片空地,十分合适。其实也才建了半年多,但名头却打的很响亮,只要是z市本地人,就还没人不曾听闻过。

    阿宝一路问路,很快就找到了地儿。

    虽是集市,但也就是划了片地,搭了些简易的摊位,连个棚顶都没有,要不是一群人聚集在这里,这是块废弃的空地,也绝对没人不信。

    “看看啊,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土鸡蛋,蛋黄打出来都是红的,不信你买了磕个瞧瞧?”

    “都是从港城运回来的表,啥款式都有,皮带的,金属的,还有塑料的,价钱便宜,就卖这两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这大红苹果是从俺家果园里摘下来的,别看皮有点蔫儿了,但都又水又甜,不好吃不要钱!”

    阿宝在里头信步走着,集市分成好几批,有卖农产品的,有卖工业品的,还有卖工艺品的,反正一个品类扎一个堆儿,买家挑选起东西来也十分方便。

    她在卖表的摊子上停下来,随挑了块皮带的粉色指针表看,卖表的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脖子上戴了根大金链,足有指粗,见着阿宝,一点儿没轻蔑的意思,忙从凳子上站起来,热情地:“你看这表盘是粉色的,里头卡通图案是国外最流行的,可爱不?皮带不粗不细正好,妹子你戴着显白,也不容易断,一条才八块钱,你买一根试试把?”

    “你们摆这卖东西,要订位置吗?”阿宝拿着表在腕上比划着,她确实打算买块表,出门在外办事情得看时间,不能老估摸着,万一错过事儿了就得不偿失。

    清水村那样的地方,哪有卖表这物件的,哪怕是县城也几乎没见到,不过他也看到程好义跟刘向辉、大队长等人都戴着表,不过不是皮带的,都是金属带子,看起来很有质感。

    “哪能啊,又不是天天都在这卖,卖光了就走了。反正地方大,不够就往外挪挪,谁来得快,就抢好点的位置呗。”他看阿宝一副有点意思的模样,也挺高兴,陪着多了几句,“我这表也卖了几天,就剩下这么几块,卖完了也该回老家了。”

    “港城的?”阿宝听过这地方,但也只限于听,不过是随口问了句,卖家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下巴,以为阿宝看穿了他的谎话,憨憨地,“这不是没辙吗,不这么,大家不乐意买。卖表的又不只是我一个。不然这样,你要有看上的,我给你打个折吧。这几块都还算不错。”

    他从里头挑了两块,一块金属表带,一块皮带,看带子的样式比别的细一些,都是女表。

    “这块本来要卖十五,你要就十二拿走。这块十一元,九元拿走。要哪个?”

    阿宝拿了三块表在上比对着时间,大约过了一分钟,她选了那个金属带子的表,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大团结,外加一枚招待所找的硬币,递过去,“只有十一元,你看怎么样?”

    男人就犹豫了半秒的时间,把钱接走,无奈地:“好吧,十一就十一。”反正也还有的赚。

    阿宝接过,就戴在了腕上。

    金色的细链子衬的她腕纤细,皮肤雪白,表盘很精致,只比大拇指指甲盖大些,戴在上没有很强的存在感,也不算碍事,没一会儿,阿宝就已经忘记了上戴着表,一圈逛下来,只买了个蛇皮袋,还是卖家卖光了东西剩下的袋子,被她五分钱给买走了。

    蛇皮袋很大,很能装东西。

    阿宝回到招待所的时候,袋子沉甸甸的,吃力地在地上拖拽。

    王燕华睡醒没见到阿宝,哪怕看到留的字条,也担心阿宝丢下她走了,十分懊恼自个儿贪睡的性子,连澡也没洗,就在招待所门口站着,远远看到阿宝拖着东西走来,飞奔上前去抢,“我来我来!啥东西这么重啊?”

    她撩开袋子看了眼,里头都是些青皮的果子,看起来奇怪,她认不得。

    “去集市的时候,看到有人卖这个,买了点。”阿宝从袋子里拿了个,凑到王燕华鼻端给她闻,有一股青涩的香味,又带着点甜味,很好闻。

    “这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青核桃,吃起来很香,一会你尝尝。”

    王燕华有些纳闷儿,“买了好多啊,我们俩能吃完吗?贵不贵?”

    阿宝一听,知道她误会了,笑出了声,“这里上百斤,我们那能吃的完,这是便宜买了,打算拿去集市卖的,一斤得要八毛钱。”

    “啥?八元!快跟猪肉一样贵了!”

    阿宝笑着,没话。

    两人一回屋,她就找东西来砸开了青核桃,露出底下的果肉。

    王燕华一吃,大惊:“这东西长得奇形怪状的,外头的青果肉不吃,吃里头的核儿,而且还这么香这么甜!”

    “天天吃的话,还能变聪明呢。”阿宝着,王燕华又连砸了两个,她要多吃点补脑子,将来才能考上中专。

    她这一蛇皮袋上边儿是青皮核桃,下边是板栗,在县城里苹果更好卖,模样漂亮,知道的人也多,哪怕价钱更贵,买的人也多,不过线程能买得起的人就这么些,差不多能买的都买了,还剩下不少,其中以没晒干的青核桃及板栗更多。

    次日天刚蒙蒙亮,两人借了招待所厨房,煮了一大锅板栗,扛着大蛇皮袋子和借来的秤,去了海边的集市。

    他们以为来得早,到的时候不过七点钟,但集市已聚齐了几百人,看着乌压压一片,好位置早被占光了。

    两人就在边角占了个地儿,拿废弃的报纸铺在地上,把青皮核桃跟板栗各倒了山一样的堆儿,就捧着个碗,坐在板凳上,掰着板栗吃起来了早饭。

    福地里用灵泉灌溉出来的板栗,每颗都有女子半个拳头大,栗皮是泛着光泽的红褐色,用指甲盖在头的位置一顶,栗皮很容易地被撕开,里头混着热气的香甜味道蹭的窜出来,在这个混杂着海腥味,再加上人多而有些浑浊的市集里,显出十成十的特别来。

    “这是啥味儿啊?甜甜的,像糕饼的味道。”

    “也没见到有人卖糕啊?”

    “我闻着像什么果子的味道,早上急着占位置,都没吃东西,饿死了!”

    “好像是那边传来的”

    阿宝掰开第三颗板栗的时候,她的摊子前就站了两个女人。

    一个年长些,一个年轻些,但都不超过四十岁。

    “这是什么?我没见过。”年轻些的蹲下来,拿起一个青皮核桃闻了闻,微微皱着眉。

    “这是毛栗吧?我见过,但没记过。”年长的拿起一把还没脱壳斗的板栗,外头罩着一圈略微扎的青毛壳,像是刺猬,护着芯子里的四个大栗子,女人有些惊叹,“但是这么大的,我还头一次见呢。”

    “姐,那该多大?”年轻的问。

    “就——一半吧,这个大的我刚才都不敢认。”年长的女人着,闻着俩人吃栗子的味儿,咽了下口水。

    阿宝把碗递到两人跟前,笑眯眯地:“尝一个吧,刚煮的,热乎乎的,咬下去还冒汁儿。”当然不可能是板栗的汁,是煮的时候,水顺着缝渗透进去。

    年长女人拿了个,咬破的那瞬间,被裹满栗子味儿的汁水烫到舌头,连忙拿出来,掰成两半,分了半个板栗给妹妹,两人分吃了一个,还有些回味无穷地咂舌头。

    “好吃啊,我都吃得停不下来了,就拿水煮一下就可香可香了。一斤一元钱,买点回去尝尝呗,反正你在这卖东西,辛辛苦苦挣了钱都不舍得花花,这力气卖的多不值当。”王燕华边吃边含糊着,她长得很淳朴,话的样子特诚恳,再加上那副贼香的吃香,年长的那个女人动摇了。

    “姐,不然——”年轻些的女人其实是想拉着她姐走的,再好吃,她怕买回家了,被爹娘发现,到时候还得挨打。

    “买两斤。”年长的女人拍着妹妹的,坚定地,“这妹子的没错,咱那李子卖完了回去,钱给爹娘,咱们也拿不着,买两斤尝尝咋了?咱俩这月起早贪黑又摘又卖的。”

    王燕华听地耳朵一动,把碗放在脚边,戴上套,动作利落地把板栗外头的毛壳子掰掉,称了两斤。看起来并不算多,但个个饱满,很有食欲。

    妹妹听了,就回去拿钱。

    一会儿送钱来的又是另一个年纪更的女孩,听她们,这是她们三妹。

    王燕华吃着板栗有些不是滋味,干脆站起来吆喝。

    本来这味儿就招人,她一喊,大家就都知道了,那些逛集市的客人很多只是走走看看,会来这里大都是有几个闲钱,大打算买点什么,但又没个目标,一听就过来凑热闹。

    板栗味道香,光是闻着就诱人,但是青皮核桃看着素,连着好几个买了板栗后,终于有个男人开口了,“这是啥?半天也没看到人买,不好吃吗?”

    “好不好吃,你尝尝就知道了。”阿宝瞥了他一眼,笑盈盈地,“可就吃一次,不管用啊。”

    “啥管不管用?”男人惊奇,“这啥好东西吗?”

    “这东西叫核桃,吃着补脑的。看大哥这年纪,家里肯定有孩子吧,上学?初中?这年纪最该补了,从补起,才能念中专,上大学呀!上年纪的吃了,不容易傻,油香油香了,来点儿?”阿宝着,砸了个青核桃,掰了半个完整的核桃仁儿,给对方尝。

    又是跟板栗不一样的味道,带着点青草香和清冽的甘甜,越嚼越香。

    “真的?”男人狐疑。

    “真的!这青核桃放的可久了,就搁在那儿,皮干了,里头更香。您孩子要是从吃,保管能上大学!您想想,大学呀,这核桃才值几个钱?”阿宝忽悠着,吃了能聪明也得天天吃,可她又不在这久卖。

    男人连带着后头看热闹的人都被唬着了,再加上真好吃,一个个都买了十好几斤。

    百来斤的板栗和青核桃,提着重,但都带着壳,卖起来也快。

    不过是一个上午,就已是两空空。

    接下来几天,就这么重复着阿宝出去“买”货,两人出去卖,这生意做得挺红火,再加上打出了点名声,有人慕名来买。

    一天天的下来,越卖越好,短短十天,就挣了两千,卖货的速度比在县城快了不知道多少,就连阿宝这个熟,都兴奋地有点找不着北,生出了省城真好,乐不思归的念头,更不要提王燕华,生怕被人偷了钱,胆战心惊地睡安稳。

    第十一天,阿宝从集市回来,吃了碗猪杂面,顺道拐去邮局拍封电报报平安,这是来前贺荣春的嘱咐,让她每隔几天拍一封,双方互有个联系,家里要有啥事儿,也要叫她知道。

    虽电报按字算钱,一字就要一毛钱,但临走前阿宝兜里早有积蓄,倒不怕发电报,干脆就三天一封,内容也简单明了,表明了没见到贺成明,又东西没买好,自然再待下去。

    连着来了几次,连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得了这张脸,见她来了,掏出了一张电报给她看。

    王燕华里拿着根面馆里剩的油条啃得欢,乍一见阿宝脸色发僵,还以为她家里出了事,走过来从后头扫电报的内容,只见上面写——

    成明将到省城你多注意

    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注意?注意啥?注意安全吗还是这个叫成明的人?

    王燕华歪着头,声地问,但就算这样,还是把出神的阿宝吓了跳,差点把电报丢了。

    工作人员问:“还发吗?”

    阿宝僵着脸点头,“请帮我打‘已知晓勿念’五个字,这是五毛,谢谢。”完,就扯着王燕华从邮局里走了,好像里头有啥恶鬼,追在后头,让王燕华摸不着头脑。

    “这个叫成明的是谁啊?是男的吧?听着像男人名,是不是你——”她想起来阿宝曾经漏嘴过自个儿有个丈夫,她再想问,对方却不肯了,此时好奇心起,忍不住深究却又被打断。

    “我们回去吧!”

    得了,人家不想。

    王燕华从早熟,待人处事很灵,见这情形,心里头再多的疑问也都忍下,反正只要两人在一起,这谜底迟早能解开。

    又过了两天,她们终于在集市上,碰到了阿宝想要找寻的农户,卖的果苗品种又多又好,还有许多少见的苗子,全都装在深蓝色的塑料盆里,带来的数量不多,但光是种类就有十来种,有的大众,有的众,但买的人却并不怎么多。

    毕竟z市是个省城,又有几个人会买苗子回去种地呢?

    这是老者第二次来集市,上回是来买东西,买想到这回是来卖。

    他住在下边附属的出名穷村子里,荒地多,但不适合种粮食,干脆就买了不少种子试着种,一开始种的是些常见的果树苗,可是要长成果树得花费太久,他没耐心等下去就干脆卖果苗。

    开始卖的还挺好,后来问的种类多了,他就各种都种点。

    结果种了不少,要的人也少。

    县城里吆喝了圈没人要,只好再来省城碰运气。

    这么大的省城,总能卖出去了吧?

    老者搓着,暗暗地想。

    作者有话要:  二合一,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