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想偷懒的王国栋
开窑烧砖在即, 乔福山意气风发, 忙的脚不沾地, 动员村民来砖窑上工,搭建草棚,安排人手, 抽空还要排布秋收各项事宜,收集淘换给孙家凹人的物资。
王国栋却闲了下来,他上辈子苦干体力活, 老了身体受损,吃尽了苦头。现在重来一世,重体力活是不可能干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干。
他发现脑子是个好东西, 只是上辈子他一直放着没用, 这辈子就学着怎么用脑子吧。
可惜他娘韩老太却不理解他“咱队里五天后才秋收,国梁晚上一直上工巡逻,就不叫他了,咱娘儿几个也去乔家集的砖窑上工去,先攒点砖瓦放家里,以后咱也好翻盖房子。”
这可不行, 王国栋自己都不想去干体力活, 如何肯让他娘和他妹子去干呢?
忙忙的阻止“娘,砖窑上的活又累又脏, 干活换砖瓦是给没钱买砖瓦的社员们准备的,咱要翻盖房子, 直接花钱买就行了。”
他这话出口惹得韩老太上来要他“你个败家孩子,才挣了几个钱?起干活就开始拈轻怕重!花力气就能挣来的东西干嘛要花钱去买,钱是最不经花的,以后你和国梁结婚,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正在这时,三林子又骑着自行车来叫王国栋了,有别的公社要请王国栋去修拖拉机,早两天就来过,当时王国栋去顶山了,今儿听人回来了,立马又来请了。
先前这两家公社都是信不过王国栋,只专心等着厂家的技术员来。眼看马上秋收了,技术员还不见踪影,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来请的王国栋。
看又有挣钱的机会,王国栋对韩老太道“娘你看,这不是钱又送上门了吗?我出去这一趟,最多一两天,怎么地也得挣上好几十,几十块钱您算算能买多少砖?不比您带着我们去砖窑上工强?”
韩老太笑着了他一下“你得有理,那就不去砖窑了。赶紧的跟三林子走吧,别让人家等久了。”
王国栋安抚了他娘,就先跟三林子去红星公社。这么好的教学机会,肯定不能让他的学员们错过。
光拆装机器只能提高对机器的了解,对修机器实在帮助不大,要想学好学精,还是要多接触有问题的机器,他当初不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吗?
乔福山对他的教学计划非常支持,让几个学员开了一辆拖拉机,带上一些备用零件,就跟着他去了。
两天时间王国栋跑了三个公社,挣了九十块钱和三十斤的白面并一袋子黄豆。
带回家韩老太高兴的合不拢嘴,一叠声地吩咐王国芝拿盆来,先把白面给他大伯娘二伯娘各舀两葫芦瓢送过去,再拿袋子来把黄豆也给分上些。
发了王国芝去送东西,韩老太发愁道“你这个活确实能挣大钱,可你教给了那么多的人,等他们都学会,再想挣这个钱可就难了。”
王国栋失笑“娘您放心吧!我会干的挣钱活可多着呢,不在这一两样,咱们的好日子可在后头呢!”
王国栋对以后能否过上好日子那是心知肚明的,只要再过十年,甚至不用十年,政治气氛不这么紧张了,那还不是想怎么挣钱就怎么挣钱吗?
现在大家穷,那是因为制度原因,社会不允许人员物资流动,大家都被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日常所用都是靠自己劳动得来的,所以日子过得是缺东少西苦巴巴的。
十年后就不一样了,有才华的,有技术的,有脑子的,最不济还有力气的,人人都能一展所长,老百姓的生活立马就大变样了。
王国栋还记得上辈子自己家乡的村民们经历了三个集中建房的高/潮,第一次是八十年代中期,包产到户几年后大家日子好过了,纷纷把自家的泥土房推倒盖起了砖瓦房。
第二次就是就是千禧年左右,日子更好过了的人们把自己的砖瓦房推倒,建起了二楼。
第三次就是一零年代的中期了,当时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已经不满足于房屋只具备居住功能了,他们开始对美和时尚有了追求。
原来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二楼开始落伍碍眼了,于是又把自家的二楼拆掉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别墅。
外墙全贴瓷砖,屋里都装木地板,再装上天然气的壁挂炉,每个房间都安上空调。二楼的大阳台,三楼的空中花园,比起城市里买的商品房一点儿不差。
想到后世的好日子,王国栋暗暗给自己气,只要再熬十年就行。完气紧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儿,可这未来的十年,真的是不好过呀!
且不王国栋是怎么纠结的,范武斗派了人来通知,孙家凹的煤运到了,要乔福山组织人去车站拉回来。
乔福山大喜过望,把自己公社的五台拖拉机装上最大的车斗都给派了出去。
到了火车站一看,调度轨道上停放着两节车皮,里面满满都是煤炭,乔站长已经陪着范武斗在等他们了。
范武斗看到他们来了,高兴地问他们“煤已经运来了,是不是马上就能开窑烧砖了?”
“范主任别急,煤虽然到了,可这砖坯还没晾干哪,怎么也得等秋收后才能开始烧。”乔福山是稳当得很。
计划一步步走到现在不容易,砖坯不干进了窑可是会裂开的,裂开的砖不能用净浪费时间浪费煤,事情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是不能着急。
范武斗看乔福山一派不急不缓稳如老狗的模样,一甩袖子走了“我可不管你们什么时候烧,只记得奠基时叫我去就行。”
乔福山安排了社员们往拖拉机上卸煤,又去找任站长商量运费。
任站长倒是给他报了一个极低的价格,并对乔福山道“如果公社里有困难,运费可以一季度一结。”
这倒是个好消息,乔福山先把这事暂时放下,一车皮的煤装有六十吨,拖拉机运力不足,一次最多装个五六吨,这五台拖拉机来来回回的跑了一天,才把这两车皮煤运到了砖窑上。
回到红星公社,乔福山把王国栋叫过去,指着一屋子的棉花粗布道“这是我给孙家凹准备的一批物资,你和铁柱今儿就出发给他们送过去吧,他们日子过得比咱们还要苦,天儿马上就冷了,早点送过去,他们也能早点穿上冬衣。”
王国栋痛快的答应了“行!” 他低头思量了一会儿又对乔福山道“大爷,这砖眼看就能烧了,沙子咱也不用急,秋收后再组织人去捞也来得及。武县的水泥厂我听随时有货,就是这个买水泥的钱,您有什么想法没有?”
提到钱,乔福山也是愁上心头,红星公社虽然也有点家底,可那些钱都是众多社员们的劳动辛辛苦苦挣来的,这么一股脑的投入到这个工程中去,捉襟见肘不,乔福山还心疼的慌。
“大爷,我有个来钱的想法您看可行不。”王国栋试探的开口了。
他不确定乔福山这位老军人能不能接受这件事,毕竟他的计划在大部分人看来属于倒买倒卖,是违法乱纪,不光彩的。
“看。”乔福山还是很信王国栋的,从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这子心思活络,是个有能耐的人。
王国栋试探着开口了“我上次和乔会计一起去阳城采购零件,发现阳城有许多生产日用品的工厂,您看咱能不能请范主任给咱们开具一些证明。去阳城采购一批物资,回来后加价卖掉,这中间的差价不就能解决一部分咱们资金紧张的问题吗?”
“这倒也是个法子,只是这好不好听啊,如果叫人抓住把柄,问题可严重呢。”乔福山倒是不认为加价倒卖有哪里不对。
辛辛苦苦从别处弄来的东西,如果不加价,那干嘛还要弄来卖呢?他只担心被人批判他,毕竟这种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
“大爷,我认为没问题,您看供销社它们干的不都和咱们想的是一样的事吗?只不过供销社属于国家,咱们是属于集体,也不是个人。再了,实在不行,咱们用采购回来的物资跟武县水泥厂交换,他们肯定愿意。”
乔福山沉吟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妥,现在政治形势紧张,这种明显踩线的行为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才好。
乔福山不情愿,王国栋也没有办法,只好先办眼前的事了。
乔铁柱领了几个人和王国栋一起用拖拉机把这一屋子的棉花包和老粗布都运到火车站,被告知到晚上有一趟车可以安排给他们。
王国栋想起火车司机杨师傅的话,怕他这些东西半路都被人给截住偷走了,就留下乔铁柱和另一个青年乔云喜跟他一起押车。
几个人在火车站里等着,王国栋越想越不甘心。
资金缺口是个大问题,如果他不能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就算乔福山手下的红星公社各个生产队,可以凭借着高粱酒的收入勉强建起礼堂。
那其他公社呢?干活全让社员出力气,花钱全让社员来集资?那样礼堂是别想能建起来了,他可就真成了靠口号剥削乡亲们的恶人了。
他在三大爷王世全面前下过的保证,自己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如果事情真走的那一步,别王世全了,他都越不过自己的良心去。
王国栋苦苦思索,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