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十里不同俗
夏天明带着乔山等人回到家里的时候,正看到阿苗正耐心的给牛喂食。
虽然夏天明只是在它出生的时候抱了一下它,可这牛似乎通灵似的,一见到它就哞哞的叫了起来。
另外一头牛,看到来的新的同伴,表现得很兴奋的样子,不时的用嘴拱拱这头新来的伙伴,可这伙伴似乎并不怎么领情,只望着夏天明哞哞叫。
瞧着牛叫得可怜的样子,夏天明虽然已经疲倦不堪,也从阿苗的中接过了竹筒,舀了些不知是什么样的肉水,朝牛的嘴里灌了过去。
牛立即张开嘴,将竹筒中的汤水吸了过去,许是喝得太急,它还连咳了几下,然后继续望着夏天明哞哞叫。
“奇怪,”阿苗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字眼来。
阿苗居然做起了甩掌柜,原本好的,她不只是猪倌,还是羊倌和牛倌的。可现在她居然走了,夏天明只好接着将半瓢的汤水给牛全部灌进了它肚里。
瞧着牛打着饱嗝的样子,夏天明站起身来,拍了拍它还没有长出来的牛角道:“好了,你和你自己的伙伴们玩吧,我有事了。”
这都到下午了,才只吃了一点东西,他这会真的是饿得前肚皮贴后肚皮了。
还好阿秀是个懂事的,当他在河上忙碌的时候,带着阿彩等人回来之后,就已经煮开了几锅食物,这回阿娟正哟喝着她的族人们吃着呢。
瞧这些女人吃东西的时候,不时紧张的瞅自己一眼,再看看孩子们吃完东西后,一脸满足的表情,夏天明发现,就算这次没有找到羊群,但能救回这十几个人来,他也觉得十分欣慰了。
当他走来的时候,阿霜已经给他端来了食物,他们这些人,自然是使用他们自己做出来的陶碗,而新来的人们,陶碗不够用的,那些女人们,则只有用起了竹碗。
一口气将汤喝到肚子里,抬起头来看时,才发现乔山的旁边,多了两张陌生的男人的脸,不由疑惑的望了过去。
乔山不知道如何和夏天明,只是无助的指了指阿娟。
阿娟也看到了,她也不知道如何和夏天明解释,然后等所有人都放下碗后,对着她的族人们吆喝了一声。
也不知道阿娟和她们了句什么,便见她的族人们,夏天明默数了一下,除开阿娟三姐弟,其它的人一共是二十一个。
阿娟这一吆喝,便见到她的族人们聚到了一起,虽然还没有排队的意识,但感觉却是极有纪律的样子,比乔山这样不打招呼就跑的,有纪律得多了。
阿娟和那两个男人了句什么,便见到这一群人走动了起来,片刻后,便见到他们站成了六个组,当然,阿娟和阿彩以及她们的弟,也站成了一个组。
两个男人分别在两个组当中,他们的身边,各有一或两个女人,还有一或两个孩子。
至于其它的组,则是一或两个女人,还有数量不等的孩子们。
“你们这是”夏天明隐隐想到了什么,疑惑的问道。
“他们家,”阿娟指着自己的族人,结巴的道。
夏天明终于明白过来了,随即露出震惊的表情来。
“明?”阿娟以为他们做错了什么,紧张的望过来。
“你们做得很好,真的很好,”夏天明由衷的竖起大拇指来。
乔广似乎觉得自己被落了下风,把自己的五个女人都叫到了一起,还有他们收养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是的,他们这也是一个家庭了,虽然暂时没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来维持。貌似某个女子的肚皮已经隆起来了,没有疑问的,那肯定不是乔广家的。乔广应该不会知道这些,就算他知道,估计他也不会在乎,反正只要这孩子喊他为爹就行。
没错,乔林他们这样的,当然也是一个家庭了。
但是和阿娟的族人们那样的家庭,却是截然不同的。
他们这样的家庭关系,只是夏天明为了避免他们胡来,以后让孩子们认不清他们的爹是谁。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将男人的责任固定下来,让他们承担起和女人们一起把孩子抚养长大的责任,而强行组建起来的。
而阿娟那边的家庭,不只有固定的男女搭配,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也非常的明晰,虽然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的关系,可是,他们已经形成了家庭的初级形式了。
夏天明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部落相隔的距离,最多也只有几十里地而己,他们之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难道仅仅是这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阻止了双方的交流?
这么来,自己可能还是跨越这条河流的第一个始作俑者?也不对,第一个应该是阿娟才对,他只能是第二个,阿彩都比他先实现从河的这边到达另外一边,虽然是在昏迷的状态。
难怪古人,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他们这两个地方的距离,怕是相跨了二十里地都不止了,也难怪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那边都已经有了家庭的初级形式,这边呢,虽然许多人都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可他们之情,似乎根本没有什么情份,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夏天明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难道仅仅这一条河流的差别,会让他们的发展趋势差别如此之大吗?
当夏天明发愣的时候,阿娟的族人们仍安静的看着他,但是,当他们看到这一排排的茅草房的时候,仍露出了神往的神色。
阿娟指了指自己的族人,又指了指那些房子,也是一脸恳切的样子。
夏天明当然明白了他们的心愿,可是,当他看着这二十几双恳切的眼神时,他也为难了起来。
虽然最艰苦的时候,他们还曾经有过几十个人挤住在一间房子的事实,可是,现在这些房子都已经分配下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了。一下子多了二十几个人,而且还是分属于不同的家庭的女人和孩子们,该如何安置他们是好?总不能真的把人家赶出来吧。
夏天明总算是明白了过来,为什么古人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了。当人们适应了宽裕的生活之后,谁愿意再和别人同甘共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