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断臂求生

A+A-

    沈琬蔚看到外祖母一脸的纠结,知道对方想多了,赶紧解释,“外婆,没有严重到要人命的地步。只是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没有能力再作妖。”

    原来可以活下来啊。陶老太太在心里念了一声佛号。留得青山在就好了。要知道,长子放印子钱的事如果被曝光,也是身败裂,家产充公的结局。而且,这次更是别人设的局,本来就是要死的结局啊。

    “那就好了。团子,你放去做。外婆支持你。”陶老太太表态道。

    陶宝琏一听,大哥一家不会丢了性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没有钱,他还是可以资助的。无论如何,总是兄弟一场,他也不想看大哥去死。

    看到二舅一家轻松的神情,沈琬蔚很欣慰,至少他们都是心存善念的人。不过,她要提醒一下,大舅一家可不是什么知恩图报的人。

    “二舅,这件事情过去后,我会把他们送到边远地区,让他们再也不能出来牵累别人。只要他们安份守己,活下去就没有问题。如果他们再作,那就看天意了。”沈琬蔚申明道。

    如果不是顾虑到外祖母,不想老人家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她本不介意让大舅一家消失,以绝后患。

    “要送那么远?”二舅舅想到大哥从锦衣玉食的,有些担心。

    沈琬蔚哼了一声,“他们可是蛇。你们念着亲情。他们可是巴不得你们去死。他答应朱知府放印子钱,除了贪心,还想让知府害你们。”

    “这个孽子!”陶老太太气得浑身发抖。

    “外婆,他的心都黑了。您可别气着。”沈琬蔚急忙安慰。

    二舅舅的心都凉了。

    二舅妈可是受了很多大舅一家的气,气哼哼地,“这种祸害还是离远点好!以后还是不要往来了!”

    就连陶谦也气愤不已。兄弟间,不应该足情深吗?

    “好了,不提他们。外婆,我建议你们尽快离开,前往帝都。”

    “为什么?”

    “因为今年江南地区会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涝,扬州会乱。”

    “你怎么知道?”

    沈琬蔚撒了一个谎,“我推演出来了。也正是因此,皇上才会命我一同南巡。”

    陶家人自然而然地就信了。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就算福安郡主再怎么受皇上厚爱,也不应该和钦差一起南下啊?历史上,可没有这种先例啊。

    “而且,娘亲自有孕以来,身体一直不太好。爹爹又不在身边,我看她很想有亲人在身边。可是,我和哥哥们都不能陪伴左右。对了,出发前,我去看了表姐。她也很想舅妈。”

    “我的儿啊。”陶老太太一听提起女儿,满心的牵挂,心疼得不行。

    沈琬蔚冲着二舅妈挤挤眼。

    二舅妈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这是要她劝老太太去帝都啊。

    别,她也想了很久。女儿远嫁,虽然每次回来的家信都报平安,过得很好。可是,她总是放心不下,更何况女儿又有孕在身了。

    头胎,对女人很重要,一定要养好身子,才能继续开花散叶。

    更何况,女儿有了,不就不能和姑爷同房了吗?姑爷还年轻,不会被别的女人勾走吧?

    诸多担心,早就让二舅妈有了去帝都的心思。

    “娘,团子的对。虽然姑生了几个了,毕竟有一些年纪了,又加上担心沈相的身体,肯定无法安心养胎。不如,我们就去帝都吧。”二舅妈马上帮腔。

    陶谦想了一下,“祖母,娘的对。而且,我们在这里,对表妹行事不利。如果别人用我们来要挟表妹呢?”他想得更深。

    沈琬蔚冲着他竖起大拇指,“表哥所虑极是。我们这次是和整个江南的官场都杠上了,任重道远。他们肯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挠,对抗的。”

    陶老太太听了,马上做了决定,“团子,我们不能拖你们的后腿。不日,我们就去帝都。”

    “谢谢外婆,谢谢舅舅,舅妈和表哥体谅。”沈琬蔚起身,屈膝要行礼。

    二舅妈一把扶住了她,“好孩子,我们还要替百姓谢你呢。对了,有什么我们能做的吗?”

    “有。”沈琬蔚点头。

    “是什么?”二舅舅一听,激动地问。终于有他可以出力的地方了。

    “我想拜见漕帮帮主魏龙。”

    “好。”二舅舅一口答应,“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沈琬蔚没想到这件事情这么容易就能做成,有些难以置信地,“不是他现在不怎么见客吗?”

    “那当然是分人的。我和他是忘年之交。虽我不是帮内人,但是帮里的人都尊称我一声‘爷叔’。”二舅舅得意地。

    “怎么回事?”沈琬蔚喜出望外地问。她知道可以得到漕帮帮内“爷叔”这一称呼的人,在帮内也有一定地位。

    于是,二舅舅就把前年发生的事了出来。

    漕帮承担从运河运江南地区粮食进帝都的责任。但是近些看,管理河道的官员把经费都贪墨了,自然就没有人去清理河道。

    运河的一些河段遇到枯水时,就会堵塞。

    前年,是有史以来的旱年,漕帮的船因为要边运粮边雇人通河道,时间就拖长了。到了收粮截止日前两天,还少了五千担粮。

    衙门里把责任都归于漕帮。

    漕帮里一片哀声。

    那天,帮主的女儿魏巧儿到茶铺买茶叶。

    二舅舅看她愁眉不展,就关心地问了一句。

    魏巧儿就把这件事出来了。

    因为二舅舅经常去各地采买,经常雇漕帮的船,而漕帮也经常在他的那些店里采买。一来二去,关系很不错。

    听她这么一,二舅舅很快就想到了对策。他建议她们在当地买粮,补上缺口就可以了。

    魏巧儿一听,大声叫好。可是,很快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二舅舅问她犯什么愁。在他看来,可以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五千担粮的钱,对于漕帮而言不算什么天文数字。而且填补上缺口后,等迟到的粮到了,再在当地卖了,并不会亏多少钱。

    魏巧儿踌躇了一下,压低了声音,“不瞒陶当家的,帮内现在银根紧。一时拿不出来。”

    “怎,怎么会?”二舅舅大吃一惊。漕帮管控着运河,帮众众多,还有其它营收,怎么连这点钱也没有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