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 悠悠岁月5
林父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意外的发生,不幸中的大幸是事发时林笑笑正好陪在林太太身边,有她出林太太只是扭伤脚。
林太太回到家还拍着胸口后怕,她没想到外面乱成这样子,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敢当从行凶。她今天受到大惊吓,短时间内是不敢再出门逛街。
林笑笑坐在沙发边安慰嫡母,林太太的伤只是问题,她倒是能出解决,可却无法解释她从哪学来的本事,没有名目出头的她只能选择坐下来陪嫡母一起等家庭医生的到来。
林太太想找西医,结果家庭医生看过之后却介绍她去医院,是去医院更保险,这可不符合林太太的想法。她今天出门都吓破胆,哪里还愿意出门去医院,为此她看医生都有几分不顺眼。
“大娘,您不想去医院,我们可以请个跌打师傅上门,他们应该能治您的脚。”林笑笑的建议得到女保镖的赞同。
林太太身边的保镖也是一心补过,她在出意外时光记着对付凶徒,多亏有林笑笑保护好林太太,不然她的过错可就大了。她是学武之人,对林太太的这种伤其实也懂几分,可富贵日子过惯的林太太,不是她这种皮厚肉糙的粗人。
她想帮忙也不敢开口,刚才犯的错还没过去,犯不着在这个节骨眼上为治伤又把林太太这位贵妇弄疼,这对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处。
林太太等了两个多时,还是等到跌打医生上门才在杀猪般的叫声中结束治疗,最后付钱时林太太都没有给跌打医生好脸色,她这辈子除了生孩子,就没有再受过这么大的罪。
林太太心里不痛快,就抓住姨太太折腾,一会喊她们倒茶,一会让她们递水果,最后更是逼着她们剥瓜子。
林父晚上回家才知道林太太受伤的事,他见到人平安才听到事情经过,受到的冲击没有林太太大,姨太太找他告状,他睡前顺嘴劝了一句。
林太太嘴上答应的好,不会再拿她们出气,第二天等林父上班,却是盯着姨太太的一举一动。
林笑笑放学回家才知道林太太又拿姨太太立规矩,逼着她们学习林家的规矩,还让她们抄女戒。
林父也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他昨天晚上才提过一句,今天再要帮妾话,那就是打林太太的脸。因此哪怕姨太太又诉苦,他也只是斥责她们不懂规矩“太太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更何况太太是贤良的人,你们不要误会太太一片好心。”
两名姨太太有苦难言,太太确实没有让她们做什么,只是让她们穿着高跟鞋站着听林家的家规,这一听就是一天,还要求她们必须背下来。
俩位姨太太站一天,可怜脚都站肿,家规也没有背下来,还得抄女戒,她们读书少,抄女戒可不是一遍就好,林太太让她们抄一百遍,好在没有规定时间,她们可以慢慢抄。
林太太却是故意不提时间,在没有抄完女戒之前,她只要看姨太太不舒服,都可以拿抄女戒的事打压她们,也能省点心。
林父对林太太和姨太太之间的争斗视而不见,这是林太太的权利,他不会过分参与妻妾之间的事。他更关心的是林太太出门遇袭的事,这件事还得好好查一查,到底是凶徒偶然行事,还是盯上林家,把林家当目标。
林笑笑接到林父的警告,倒觉得这是个劝的好会“爹,现在城里都乱了,外面乡村肯定更乱,我们去南方吧”
林父这次倒没有训斥林笑笑,家里人受到惊吓,胆的只想逃跑倒也理解,女人毕竟是女人,平时得再厉害,关键时候也能看出来不行。
“家里的生意都在北边,如何去南方,这世道乱,你以为南方就不乱”林父做生意也遇到很多南边来的人,知道那边并不比北边好。现在这世道是哪里都乱,有钱人也不一定安全,南方那边土匪横行,听这些人专门抓富家子弟要赎金。
“爹,我们多买点武器,再多请点人,南方再乱也没有外国人打进来,那些洋鬼子一心想要吞并我们的国家,北边离他们的国家近,真打起来肯定是南边安全。”林笑笑并不敢保证南方就一定安全,她还是希望林家人不要留在京城。
林家要是穷人留下来也就留下来,林家算是城里的有钱人,真要打起来,不管哪方都容易盯着这份家财,倒不如趁现在把家里钱财都换成黄金或者美元,然后举家搬到南方去。
林父不同意林笑笑的话,还责怪她头发长见识短,让她不要乱话,京城有多少高官在,他们都不怕都没有跑,他们生意人跑什么。
林父能将生意做大自然不会是一点本事都没有,他也有着生意人的聪明,盯着政府部门的高官,他们要往南方跑,那才是真的不安全。
“爹,他们里都有人,我们拿什么和他们比,您不同意搬到南方,那把家里的钱换成美元和金条总行吧,万一真打起来,法币肯定会变成废纸。”林笑笑别的记不清,这一点可记得很清楚,打起来后物价飞涨,买盒火柴都要数十万的法币,这比废纸又强到哪去。
林父是生意人,对林笑笑的这个意见倒是不反对,真要打起来肯定是金条和美元更保险,打不起来也没关系,金条一直都是硬通货,美元更是生意人喜欢的钱。
林笑笑没能成功劝服林父搬往南方,但能把家里的钱换成金条和美元,能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她觉得结果也不错。
林父今天的态度比起以前要很多,她可以后面再找会劝。她相信林父总有一天会认清现实,外面的局势会告诉林父现在的这些高官有多不靠谱,哪怕林父也认识几位政府中的官员。
这些人只是把林家当成钱袋子,哪里会真心和林父交底,弄不好他们级别不太高,自己都不知道命运何去何从,也何提指点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