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开宗立派(四)
所以还没有达到这一点,且达摩剑法的最为关键在于习练之人心中务必怀除恶扬善之举,剑法顺其自然而发,心定神宁,无杂念生,如此一来无论何种剑法,处处招招皆可进行压制,
习练到了此时方为大成,而人良不仅还没有达到这一点,且此时一心求胜,其剑法就少了几分自然顺畅,被俞大猷回过神来,展开了反击,自己反而处处受了天穹剑法的压制。
季继河见师兄俞大猷占据了上风,对地厚道:“刚才我看少林寺之人晨练,只有这一人在习练剑法,莫非你们少林寺之中只有此人习练剑法?既然如此,那剑术最高的定是此人了,少林寺的最高剑术也不过如此。”
季继河口中略带嘲讽,地厚一边缓步走向季继河好几步,一边道:“既然施主觉得我少林寺的剑术武功实在可笑,我等也不会介意,既然你也来上少林寺,
想必武功不弱,今日我地厚就请施主赐教一番拳脚掌三种武功罢。”那地厚一面,一面深处左,做揽月回旋状,其后一掌打往季继河出,是为滚风刀中的第四层掌法“破石”。
季继河急忙闪避,这一掌打在了季继河先前所在的身后一石雕上,这石雕发出了如被利刃劈中的声音,这石雕受掌之处被生生打出一条直线的凹槽,季继河岁相距十余米,仍清晰可见。这滚风刀共有五层掌力,
分别是“荡叶”、“拂枝”、“断木”、“破石”、“开山”,第一层掌力打出,能够将树叶打下,于人无害。第二层掌力能够将树枝斩断,此时能够伤人。
其后三掌无论那一掌力打出,都可以取了他人的性命。地厚苦练多年,早已经全然学得其中精妙,此时因为是在少林寺之中,所以其不敢使出最强的“开山”这一掌力,以免破损了少林寺的东西。
地厚双合十,道:“地厚的滚风刀浅薄,还请施主多多指教。”季继河此时心悸不止,这一掌要是打中自己,定是立死当场的结局,自己根本是斗不过眼前这个和尚的,
季继河面露笑容,有意赞道:“久慕地厚大师的滚风刀练得是出神入化的,今日季继河能够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季继河真心服气。”
季继河哪里是久慕地厚的滚风刀,此时言语根本就是心里畏惧,从而出言拍马,要不是地厚顺道亲口出自己法号和这武功的名字,季继河还真的不知道此刻怎么言语才是。
地厚心知季继河已经折服于己,他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那老衲也不好再出了。”其实这地厚大师的“滚风刀”并未习练到家,其师弟地善倒是习练打成,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季继河折服。着转身看着一定会与人良的打斗。季继河松了一口气,已不敢再出不敬之辞。
此时人良渐渐不支于俞大猷****一般的攻击,只能够疲于防守。
俞大猷中长剑呼呼而去,人良此时心意已经大乱,剑法更无章法,那俞大猷一招“力劈华山”打来,居然忘记了用达摩剑法中的“横江飞度”来化解,以来获得喘息之,继而反守为攻,反而长剑硬抵,反而受俞大猷连绵不绝而又极大的内力压制。
俞大猷此时眼力见长,他眼见对方局势不利,便是长剑翻转,一掌拍到,这一掌是顺势而为,俞大猷掌法修为不如师弟季继河,此时全是因为看见人良不断躲避,
心知其剑法不如自己,所以才敢使出这一掌攻击,这一掌虽然力道不够,但要是打中人良的身上,也算是人良败阵了。
人良长剑本来要与俞大猷的长剑相抵,哪里知道俞大猷突然收剑,自己却无法挥剑抵挡俞大猷的掌,他斜身一避,想要避开,却知道此时躲避不得了。
就在此时,一僧人挥舞长枪杀到,这僧人是人良的三师兄人德,这人德见师弟就要败阵,所以不得不出。那天在大雄宝殿之上那天诚大师这这天穹派的武功特点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精妙,那人德在一边观看许久,
那俞大猷的天穹剑法招式暗含的力道极大,师弟连连抵御,此时俞大猷收剑出掌,尽管俞大猷的掌法并不过人,但是慑于其剑法威猛,以及天诚大师对天穹派武功特点的述,
人德的心里就不免认为俞大猷这看似无奇的一掌打在无法防备的人良师弟的身上,一定会置人良师弟于死地,所以在此想法之下其违反规矩出相助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德腾空而来,其持长枪,对俞大猷使出了六合枪法中的一招“灵空扑鼠”,枪锋直对俞大猷的腰间,这一枪招极为迅猛,俞大猷马上将掌收回,此时首要为躲避和抵挡人德的攻击。
人德趁势落地,继而收回长枪,只见长枪在其腰身一转,一招“铁牛耕地”使出,这一招是长枪由下倒上而去,逼得俞大猷不得不连退了三四步。
俞大猷收回长剑,对地忠道:“方丈大师,眼下该要怎么算?”季继河来到俞大猷的身边,对人德骂道:“你们这样不守规矩,那还比个什么武?”
俞大猷哈哈一笑,继而转身,看也不看那人良和人德二人,他淡然对地忠道:“方丈大师你可知道,这天下间我最为佩服的就属少林寺了。”俞大猷完,地忠觉得奇怪,道:“施主此话怎讲啊!”季继河也是不解,声问道:“师兄,你这话是何故啊!”
俞大猷道:“因为少林寺只要以多欺少,不管是何人,都无法胜过少林寺的,其他门派就算如此,也是未必。”俞大猷此话中对少林寺根本没有夸赞之辞,反而满是讥讽之意。
人德道:“你先强明明的是比试剑法,怎么对我师弟使出掌法来了,是你不睡规矩在先。”人德着对地忠道:“方丈大师,还请定夺?”
俞大猷道:“剑招之余抓住时使出掌法,这并不违背比武规矩,再俞大猷是使出掌法敌对剑锋之利,这是处于劣势,自己学艺不精,难道还怪责别人么?”地厚道:“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要争斗了,你们二人就一道上来,我地厚徒与你二人打斗,你看如何?”
俞大猷道:“刚才我已经过了,少林寺只要以多欺少,不管是何人,都无法胜过少林寺的,现在看来果真是如此。”俞大猷着便放肆地大声狂笑了起来,
那地厚怒道:“混账,看我不把你们给收拾了。”着双合并,就要使出滚风刀来,那地忠道:“师弟不要气怒,姑且放下。”地厚道:“方丈师兄。就然地厚收拾了这两人,以免他们侮辱我少林寺。”
地忠道:“既然是少林寺的剑法不如人,那就不如人,出家人不必过于争强好胜。”地厚道:“方丈师兄的是。地厚犯了嗔戒,还请方丈师兄责罚,是错能改,则无错,此时罢了。”
地厚双合十道:“写过方丈师兄。”此时俞大猷不再狂笑,道:“方丈大师,此时你来定夺吧!”地忠道:“施主刚才的话很有道理,我少林寺剑法不如施主,自己学艺不精,难道还怪责别人么,就算是少林寺输了。”俞大猷喜道:“那块带我们去见师父。”
地忠道:“此时倒是不难,只是你们的师傅跟着我派的天诚大师在后山,到时候能不能带走你的师父我们可不敢打包票。”地忠对地厚道:“地厚师弟,你就带着两人道后山去吧。”
地厚道:“是,方丈师兄。”然后伸对俞大猷二人示意道:“你们二人请跟我来就是了。”俞大猷双合十对地忠道:“方丈大师,俞大猷二人今日前来少林寺如此作法,实在是有扰了。”地忠回礼道:“施主有着本事,便不算扰。”
俞大猷二人跟着地厚走了半个时辰的山路,来到了一铁门封住的山洞之前。地厚打开铁窗,道:“天诚大师,有扰了。”天诚大师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道:“我听有三个人的脚步声,我看你们不是来送饭的吧?”地厚大师道:“大师果然厉害,这是孤广城的两个土地找来了,是要带其一起下山去。”
天诚大师道:“孤广城,你的土地找来了,你就出去跟其吧。”着铁门打开,那孤广城走了出来。俞大猷和季继河立刻跪下道:“拜见师父。”
孤广城道:“起身吧。”俞大猷两人起身,地厚道:“你们在此言谈,我就不打扰了。”完地厚顺着原路返回。俞大猷道:“师父身上的伤势可有好转。”
孤广城道:“经过天诚大师这些天以来的相助,为师现在已经没事了。”季继河道:“那我们就一道下山吧。”
孤广城道:“为师答应了天诚大师,在此十五年,眼下时间未到,为师怎么能够言而无信呢?”俞大猷道:“师父不是还有大仇未报么?怎么此时却不愿意下山了?”
孤广城道:“起为师的大仇,为师好像从未跟你们细细提起,今天为师就好好跟你们一。”着三人就来到了一边的树下,三人坐在石头上,孤广城道:“为师的大仇其实就是那些倭寇。为师的家人都被倭寇给杀了,可恨的是这些倭寇攻无定处,为师也奈何不得。”俞大猷道:“师父的家人被杀害之时是什么时候?”孤广城道:“那个时候为师还不会武功,师父幸好与家人不在一起,否则师父也将丧身与倭刀之下。”
季继河道:“师父没事,真是上天保佑。”孤广城道:“后来我到了天穹山,拜了北冥双山为师,我在其门前跪拜了三天三夜,师父才跟收下我。我便跟着师父学习武艺。三年之后,北冥师父对我:‘孤广城,我知道你并非是要来诚心习武的,我想你定是为了什么仇恨。'”俞大猷道:“师父难道没有出原因?”
孤广城道:“我正要出,北冥师父道:‘你也不用出来给我知道,这三年来我教导你天穹剑法形意拳天崩,
也已经足够了,为师不会再教导其他武功与你,这三门武功的层次,为师见你已经习练了十之六七,在江湖之上你就算不是绝顶高,也不是轻易可欺之人,你好自为之。’”
季继河道:“师父这算是被赶出师门了么?”孤广城道:“其实到了第三年,我心里也生出了离开天穹派之意,且这这心意是越来越烈,师父见我如此心境,便顺水推舟,主动让我离开师门。
后来师父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就想着怎样才能够成为多人之首领,听闻那王守仁开坛讲学短短一年,便有了各地的门生几百人,后来达到千人,
我便想要拜入王守仁先生的门下,以求他日能够开坛讲学,然后借此收取更多的弟子教他们武功,这样就能够对抗那些倭寇了。”
俞大猷道:“既然师父是在王守仁先生的门下,可是后来师父怎么会受伤呢?”孤广城道:“王守仁先生其实也是一名武者,其有一天下独绝的武功典籍未了体心经,
于是我便与一女子童双合谋,我将童双的臂折断,让其扮成偷,接近王门之人,然后偷取未了体心经,哪里知道,这童双却背叛了为师。让为师的努力功亏一篑。”俞大猷道:“这童双是何许人也?”
孤广城道:“此人是谁你们道不必清楚,总之为师恨不得将此人碎尸万段了才解恨。”俞大猷道:“既然如此,师父为何不下山去?”
孤广城道:“做人定要遵守信义,况且天诚大师是为师的救命恩人,为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弃约定。所以为师这些日子是不会下山的,好徒儿,你们二人跪下。”
俞大猷和季继河跪在了孤广城的面前,道:“师父定是有所教导,师父请讲便是,我二人定会完成师父的要求。”
孤广城道:“身为大丈夫当要为国尽忠,你们二人前去武举,然后向朝廷请愿,你们专们去对付那些倭寇,这样一来自己也算是博得了功名,二来你们也算是帮助为师报仇了,”
俞大猷道:“师父所的,我们二人记下了。”孤广城道:“走吧,为师到时候自会下山去的。”俞大猷和季继河道:“是师父。”着便往山下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