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诸葛家的想法

A+A-

    诸葛亮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父亲”,老远就听到声音的诸葛珪,将头探出马车外,看到一年多没见的儿子,还有家族众人在庄外翘首以望的场景,心里十分兴奋。

    “终于到家了。”诸葛珪暗叹一声,这一路走的实在是太辛苦了。

    随着诸葛珪的返乡,家族中众人纷纷活跃了起来,杀鸡宰牛,到处充满了喜庆,今晚注定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不眠之夜。

    “兄长路上可还安好?”回到家中,诸葛玄对李林感谢一番后,接着命人安排了李林等人的住处,又对诸葛珪关切的问道。

    “唉!早听琅琊比较混乱,没想到竟是如此这般,一路上我们遇到数波贼人拦截,还好有李将军带人护卫,除了受到一些惊吓外,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算是平安归来。

    我们得好好感谢李将军,如果不是他在的话,估计我这条老命早不知道交待到哪里去了。”诸葛珪叹了口气道。

    “对,应该好好感谢他一番。”诸葛玄回道,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

    “家中一切安好?”接下来,诸葛珪与诸葛玄谈起了家里的事情。

    一年多未回家,通过诸葛玄了解到这一年内家里发生的大大事情,发现一切都还正常后,诸葛珪才算是放下了心。两人谈了很久,直到晚宴开始的时候才作罢。

    宴会上,诸葛家众人纷纷向李林等人敬酒,以感谢他们护卫诸葛珪平安回家。同时,诸葛珪也向大家传达了武恒的关切,还有武恒赠送给他们家族的礼物。

    众人纷纷表示感慨,心中对武恒不免生出了许多的好感。晚宴散后,众人各自回房歇息去了,这时,诸葛珪叫上自己的堂弟诸葛玄,以及大儿子诸葛瑾来到了客厅。

    诸葛亮也一脸好奇的跟着跑了过来,一步不舍的围在诸葛珪周围,瞪着一双大眼睛,两只耳朵竖起来,认真听着父兄和叔叔的交谈。

    “二弟啊!现如今的世道不太平,咱们阳都虽没有遭受到什么大的破坏,但是身边那么多黄巾余孽,本地官员又清剿不利,常使百姓遭到他们的祸害。

    不定,哪天就盯上了咱们这里了。为兄虽然也是朝廷官员,但毕竟不是咱本地的官员,不好插这里的事情,也没那个能力。

    其实,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几波劫匪,许多人并未真的为了劫财。虽然我被众人护卫着,距离他们比较远,但是有些话还是听到了的。

    他们有人因为我是泰山郡的官员,要拿我报复都尉大人,只因为都尉去年平定黄巾时贡献杰出,我担心会连累到咱们家族。”诸葛珪意味深长地着。

    “兄长是不是有了搬迁的想法?”听到这里诸葛玄也明白了堂兄的意思,问道。

    “我们祖辈一直住在这里,时间久了,感情比较深厚,再换一个地方的话,我担心大家会有些不太适应。

    所以,才找你跟子瑜一起来商量以下。子瑜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也是时候考虑家中大事了。”着,诸葛珪又看向诸葛瑾道。

    “父亲大人担心那些黄巾余孽会报复我们的族人?”诸葛瑾问道。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诸葛珪回道。

    “其实,即便是没有这种可能,有那些黄巾余孽祸害乡里,为非作歹,我们这里也不会太平。兄长虽然刚到泰山郡任职,想必对那里也有些了解了吧?

    听武大人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到了夜不闭户的地步。”诸葛玄看向诸葛珪问道。

    “回来前,我已经对那里有了详细的了解,一路上也看到了,比起我们这里来,那里确实是当下最安全的地方。”诸葛珪认真地道。

    “父亲大人想要我们族人都迁移到泰山郡去居住,一方面只要有武大人在,那里的治安就会一直好下去,至少黄巾匪人也不敢道泰山郡去作恶;

    另一方面,父亲身为泰山郡丞,也能为我们家族在泰山郡谋福利,可以作为靠山。

    此外,我和兄长还有弟弟这个年龄段,正是求学上进的黄金时期,而泰山郡就在孔子的故居周边,还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里聚集着一大批儒学大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到泰山郡定居,我们到了那里很容易与大家接触,方便我们的求学。”诸葛亮听到父兄和叔叔的谈话后,兴奋地道。

    “哈哈哈!有子如孔明,我此生足矣。”诸葛珪十分欣慰的笑道。诸葛玄和诸葛瑾也对诸葛亮投去赞许的目光。

    “其实,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此番回乡,都尉大人也有意邀请我们家族前往定居,有都尉大人的这番话,我才彻底放心下来的。对了,还有一件事我得告诉你们。

    此番回来之前,都尉大人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会议,因为保密的原因,我不便向你们透露太多,不过有件事,我觉得大家应该重视。”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诸葛珪又对诸葛玄道。

    “什么事?”诸葛玄好奇地问道。

    “都尉大人准备在奉高组建泰山书院,这不是一般的书院,一般的书院都是文学类。但都尉大人要组建的书院不仅有文院,也有军院,此外,还有一个我们以前都没接触过的政院。”诸葛珪对大家认真地道。

    “文武并进,还有政院,政院是干嘛的?”诸葛玄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这是都尉大人要求的,而且政院不收学生,只有师者,具体事情等日后慢慢就知道了。

    郡守大人的最终目的是想以此院为根基,然后不断的生根发芽,在全郡建立分院,以培养更多的文武人才。”诸葛珪又道。

    “这个想法的确不错,不过,不知道他们的师资水平如何?军事方面我不感兴趣,我也知道泰山都尉本来就是行伍出身,这方面应该没问题。

    兄长,咱们家族世代修文,子瑜和孔明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天赋,不知道泰山郡在文学方面可有什么有名的大儒?毕竟我们得为孩子们的未来考虑。”诸葛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