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苗山幽拜访袁天罡 陆一蝉难弃房遗爱

A+A-

    两个人不知不觉走进了一间禅房,皇嗣使了个眼色,其他人都退了出去。长孙无忌:“殿下,你有什么话要吗?”皇嗣:“我有一个想法,以后就让玄奘法师来这里主持吧!毕竟翻译经书是一件天大的功德,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慈恩寺,皇后泉下有知一定会非常高兴的。”长孙无忌:“虽然你娘生前并不幸福,但有了这天大的功德,他应该会感到欣慰吧!”皇嗣立刻朝长孙无忌行礼,:“那我就在这里谢过舅舅了。”长孙无忌:“殿下,这件事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为什么要谢我呢?”皇嗣:“梁国公为了辅佐陛下,耗尽了最后的心力。鬼神听了大概也会动容,如今舅舅挑起了比他还要大的担子,我想救救行礼又有什么不妥呢?更何况你我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希望舅舅能鼎力相助,把贞观朝的基业延续下去。”一听这话长孙无忌顿时有一种意气风发之感,:“不只是延续而已,还要把它发扬光大。”

    长孙无忌:“殿下对于如何弘扬贞观朝的基业有什么想法吗?”皇嗣:“实不相瞒殿下我并没有具体的想法,还希望舅舅能多提一点。”长孙无忌:“陛下赠于殿下的书,不知道是不是仔细的读过了。”皇嗣:“读是读过了,不过书里面的道理不是很明白。”长孙无忌:“首先对于书里面的内容要烂熟于心,至于里面的道理,只有日后在处理一件一件公务时慢慢的去领悟了。”皇嗣:“陛下的功劳是如此巨大,如果不是大德之人,怎么能够担得起这样的担子呢?”长孙无忌:“殿下能这么想实在是好兆头,古往今来,被那些史书所记载的明君圣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无论在继位之初,还是在继位之后都始终保持对大位的敬畏之感,天命加于身,千千万万百姓的生计也附加在陛下的身上,如果没有天大的德行,是没有办法胜任的。”

    皇嗣:“舅舅追随阿爷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雨,舅舅有什么感悟呢?”长孙无忌:“我的感悟有很多,但我觉得陛下过这样的话,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帝王想要实现自己的心愿,最重要的是物色到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些心愿的人。而推行政令,最重要的也是要能够找到能够执行这些政令的人。治国的成败不是取决于起草政令的人,而取决于执行这些法政令的人。不好的政令下来了,那些执行的人在其中打一些折扣,危害也就没有那么大。如果是好的政令下来,要是执行的人在其中大打折扣,最终出来的结果一定会走样。甚至可以这么,从古至今,最后执行出来的结果,很少有完全符合施政者心愿的。”皇嗣:“你的很对,怎么样才能物色到舅舅所的这类人才呢?”长孙无忌:“人主越是谦下,人才就会像百川归海一样依附于他,为他出谋划策。人主要是骄傲,人才都会避而远之在他的身边就会出现一大群人,他们取悦于上,而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就要深受这些人所带来的苦难了。”

    皇嗣:“舅舅不愧是跟着陛下一起创造贞观治世的人,不过是寥寥数语,道理就已经的如此透彻。”两个人从禅房出来,来到了大殿。皇嗣:“本来我打算把慈恩寺的佛像一律用纯铜打造,最好外边再镀一层黄金,这样才可以显示对佛陀的虔诚,但是舅舅却不赞成这么做。”长孙无忌拱:“第一、李家的圣祖玄元皇帝乃是道家的创始人,我们若是那么虔诚与佛教,殿下将来如何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呢?第二、皇室不治生产,每一分钱都来自于民脂民膏,为了铸造鎏金的铜佛而加重对百姓的盘剥,皇后知道了一定会不高兴的;第三、对于佛陀来,不管佛像是用什么铸造的,只要虔诚的礼拜就没有什么不同。”

    皇嗣:“我只是觉得供奉泥土塑造的佛像会不会显得太过于寒酸?”长孙无忌:“殿下真的认为泥土比黄金要卑贱吗?”皇嗣一下子不知道该什么了,长孙无忌:“过去五帝有对应的五行五个方位,可在这五行当中,唯独以土德王占据中间的位置,也就是被华夏后人推为始祖的轩辕黄帝。泥土是这世间非常珍贵的东西,百姓因此而得生,帝王因此而富贵。”皇嗣:“话虽如此”长孙无忌:“殿下用泥土塑造佛像真正能够显示帝王对佛陀的崇敬。”皇嗣:“舅舅的在理。”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大殿,这个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寺院里的一座浮屠,长孙无忌:“这一座浮屠气势雄伟,希望能够为陛下带来好运,因为殿下开一个好头。”皇嗣:“舅舅觉得阿姨的病能痊愈吗?”

    长孙无忌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我与陛下相知一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你就没有长孙家的今天,我是真心希望他能够痊愈。”皇嗣:“舅舅我也是真心希望阿爷能够痊愈,现如今无论是天下的士子还是百姓都非常的爱戴他”长孙无忌拍了拍皇嗣的后背:“你能够如此的孝顺陛下,一定会非常的欣慰,可天下终究有一天会落在你的头上,希望殿下能够重视修德,严于律己。”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一阵阴风袭来,长孙无忌从这一股阴风当中感受到了一股寒意,按他即迎来一个漫长的春天,他将是天下真正的主宰,他会向伊尹、周公一样名垂史册。但这种感觉很快就没有了,皇嗣却对这一股阴风狠狠的提醒了一把,其实每次见到长孙无忌的时候,他都感觉战战兢兢,但他又绝对不能把这种感觉表现出来,所以每次长孙无忌离开之后,他都如释重负。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与他分享内心真实想法的,是侍奉在皇帝身边的一位才人。这位才人姓武,皇帝把她称作是武媚娘。这个女人很不简单,家里接到皇帝的诏书,要把她选进宫的时候,家人围在她的身边哭泣,她却笑着:“去侍奉天子,焉知不是我的福分,或许我有会施展平生的抱负。”按出这样的话,家里的人应该非常的吃惊,实际上并没有。在她年纪很的时候,袁天罡就来过了,她有伏羲之相,将来必定贵为人主。进攻之后,一度得宠。可后来不心在皇帝的身边显露了自己的本性,从此就失去了得宠的会。可在之后的日子里,虽然没有得到册封,却有会一直是放在皇帝的身边,亲眼目睹皇帝如何处理公务,如何运用帝王之道。再加上她天生就喜欢读书,悟性又好,对于权谋也能驾轻就熟。

    皇嗣战战兢兢,需要一个人作为他内心的支柱。舅舅表现的像霍光一样,一个十足的权臣,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有安全感呢?于是这位武才人就很自然的,用皇嗣凑到了一起,一开始只是眉目传情,后来两个人就开始尝试进行交谈,结果聊得非常的投,从此一发不可收。皇嗣不断的从她那里得到帮助,对她的依赖也不断的增强。到最后一旦没有他在旁边给皇嗣出主意,皇嗣就像是丢了魂一样。他在长孙无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有七成得益于武才人的设计。对于这一切长孙无忌浑然不知,从慈恩寺出来之后,回到东宫他就开始写信,然后用飞鸽传书传给行宫的一位太监,再由这名太监把书信交给武才人。名义上是给皇帝的,实际上是给武才人的。皇嗣告诉武才人,每次舅舅靠近他的时候,他都感受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今天去慈恩寺又有一股莫名的阴风打扰他们,不知道是吉是凶。

    不久之后,武才人的回复来了。她告诉皇嗣,长孙无忌所倚重的只是关陇一系,殿下可以多跟那些出身寒微的庶族官员多多交往,从他们当中寻找可以遏制长孙无忌的人。然而皇嗣这么做的时候,并没有引起长孙无忌的警觉,在他看来,那些出身汉武威的庶族官员职下位卑、不足为道,而他的门客却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司徒,皇嗣最近的一些动向有些不对劲。”长孙无忌脸色铁青:“你想要离间我们甥舅之间的关系吗?”门客不慌不忙的:“皇嗣最近借鉴了很多出身庶族的官员,这明什么呢?明他打算培植一只可以遏制司徒的力量。”长孙无忌反而笑着:“他要是真有这样的想法,我反而倒放心了。”门客:“果真如此,咱们关陇一系就危险了。”长孙无忌:“能有多危险呢?从西魏以来一直都是如此,谁能够得到关陇勋贵的支持谁就能够拥有天下,皇嗣需要学习一段时间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门客:“司徒,我的意思是皇嗣或许将来会失控。”长孙无忌:“周公主政的时间只有七年而已,我自认为才干不如周公,只要殿下将来真的能够独自面对天下大事,我又何必费心呢?”一听这话门客焦急的:“司徒,现在三省事务司徒都可以过问,没有人可以制衡司徒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重蹈霍光的覆辙。”长孙无忌:“你不会想让我反吧?我要是真的反了,有一天我们地下兄妹相逢,我跟她什么呢?陛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又将来如何面对陛下呢?”门客一听这话不禁摇头叹息:“司徒如果没有这个想法,现在所拥有的权力对司徒有害无益。”长孙无忌:“现在不是距离皇嗣真正掌权还有一段时间吗?在这期间我一定可以想出明哲保身的办法。”

    门客:“如果这一切都是殿下一个人的谋略,其实还好,如果在殿下的背后有另外一个人在指挥,那就另当别论了。”长孙无忌捋着胡须:“你的意思是陛下这么安排?”门客:“当然不是,要是那样的话,又怎么会让你当师徒呢?”长孙无忌:“如果不是陛下,还有谁具备这样的见识呢?”门客:“李淳风不是过吗?唐三代后,女主武皇,距离现在三十年后,陛下的子孙有可能被她屠戮待尽,三十年后,算一算时间,她现在也该有所动作了。”长孙无忌:“术士的话有时候可以信,有时候不应该相信。我就不相信宫中一个没什么显赫名分的女人,她能够把天翻过来。”门客:“司徒有没有听过殿下与侍奉在御前的一位才人走得很近。”长孙无忌:“年轻人嘛,火气大,我不想把这件事情公开,是怕皇上再一次动了废立的念头,要真是那样的话,我们长孙是就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门客:“关键是那位才人也姓武,我也打听到很多关于她的传言,据袁天罡曾经给他看相她有人主之相。”长孙无忌笑着:“三代以来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记录,我就不相信武才人有这个本事,她不过是凭借滋色有宠于陛下的人,她如果真的那么厉害,到今天不至于只是个才人。”门客:“司徒有所不知,也许你从来不是皇嗣真正的贴心人,而真正与他贴心的是那位武才人。”门客的话的长孙无忌心里也发毛,于是写信给在御前伴驾的褚遂良,让他多留心皇帝身边的武才人,有什么发现赶紧告诉写信寄到长安来。褚遂良背着没头脑的心整的一头雾水,不过他觉得长孙无忌既然这么做,必有缘故,不久之后就有信,从玉华宫寄到长安来了。拆开一瞧,上面详细的记录了武才人一天的行程。

    而且还有褚遂良的评语,他觉得武才人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照料皇帝的生活。长孙无忌:“我觉得还是你想多了。”门客:“想多一点有什么不好呢?总比事情发生了事先没有任何防备要好的多吧!”长孙无忌却:“如果事情注定要发生,我怎么能阻止得了呢?陛下不是也没有杀她吗?”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下来了,皇嗣武才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越来越频密,皇帝病重,对此浑然不觉,皇帝身边很多人都清楚这件事,但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他。因为皇帝已经病重,而皇嗣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所以一旦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就算是彻底的得罪了皇嗣,甚至有可能被皇帝直接干掉。因为皇室的丑闻最好,根本没有人知道。

    一开始皇嗣在给他写信只是单纯求助而已,后面内容就越来越丰富了,不仅是求助,还有温暖的问候,甚至还派人捎礼品过来。表面上是娘家人送的,实际上却是皇嗣送的。武才人精神头越来越好,照顾皇帝也越来越用心,以至于皇帝,病情大好,于是:“马上快十月了,长安应该没有那么热了。”于是銮驾返回了长安,鸾驾抵达之日刚好进入了十月。皇嗣亲自带着人到近郊迎接,皇上:“朕不在的这些日子,功课没有耽误吧?”皇嗣:“有舅舅在一边督导我怎么敢耽误呢?”皇上:“有你舅舅这样的忠臣,有一天你做了皇帝也不用担心。”皇嗣:“舅舅和我都希望陛下早日康复。”皇上:“玉华宫非常的简陋,幸亏天气凉了,要不然真可能熬不到这个冬季。”皇嗣:“我这就让人扩建玉华宫”皇上:“朕如果真有这个心思,轮不到你来忙活。”长孙无忌:“陛下,外面风大,还是赶紧回去吧!”

    在回程的路上,天上飘起了细细的雪花,皇上皱着眉头:“这到底是好兆头还是不好的兆头呢?”褚遂良:“陛下,天降瑞雪,当然是吉兆。”皇上:“你也盼着朕早日康复吗?”褚遂良:“陛下的哪里话?陛下已经让臣做了中书令,臣以为自己会修一辈子史书,没想到会位列台阁,干扰徒弟都不足以报答陛下的恩情与万一,怎么会不希望陛下康复呢?”皇帝到了寝宫之后,群臣散去,按照之前的惯例,皇帝返回宫中会举行宴会,如今皇帝病重,宴会自然是免了。没想到在第二天皇上让皇嗣替代他宴请群臣,宴会之上、乐声大作,在场众人,无不欢乐,皇嗣举着酒杯:“如今陛下病重,我们就盼望着陛下能够早日康复。”这个时候朝议大夫王玄策:“殿下,陛下病重,作为臣子心里十分难过,再加上臣被殿下的孝心所打动,所以臣打算给殿下献上一件宝物。”

    皇嗣:“前些日子,我与长孙司徒同游慈恩寺,长孙司徒为政之要、首在得人。贞观朝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陛下物色到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贤相,李靖、李世勣这样的名将,有有魏征、王圭这样的谏臣。昨天夜里我读史书,当年汉高帝在宴请群臣的时候也过,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自己之所以能得天下,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用人。你身为朝议大夫,如果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才干用在为朝廷办差当中,陛下一定会非常的欣慰。至于你的宝物,我看就不用献上来了。”皇嗣这一车的话,的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感到鼓舞,长孙无忌更是热泪盈眶,他觉得自己为皇帝举荐了一位贤德的储君。王玄策不慌不忙的:“臣早就知道,贞观朝不以财货为宝,而把人才视为珍宝,所以这一次臣为殿下献上的就是一位人才。”

    皇嗣:“既然如此,既然如此明天带他到东宫来见我。”明日一早,王玄策带着一位天竺僧人等在东宫门口,经过通报之后两个人来到银安殿。皇嗣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天竺僧人,:“朝议大夫,这就是你举荐给我的人才,他能为大唐做什么呢?”王玄策:“虽然他看起来只是年近四十,实际上他已经足足活了一千年”不等他把话完,皇嗣就已经大怒,:“王玄策,你欺我太甚,你知不知道这是嗣君?念在你是有功之臣,不予追究,赶紧带着这个人走。”王玄策:“此人经过千年修行,拥有不坏金身,擅长炼制不死之药,所以我才特意把它带来献给陛下。”这个时候皇嗣犹豫了,如果他别的皇嗣可以直接把他轰走,能让人长生不死,是绝不能把他赶走的,不然皇帝就会怀疑他,盼着自己早死。

    于是他把这位天竺僧人带到了御前,出人意料的是,皇帝竟然龙颜大悦,:“你只管放去练制仙药,不管出多少钱朕都认了。”皇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事后赶紧来找长孙无忌,:“我觉得这个人一定是骗子,哪有什么不死仙药?哪里就是什么活了一千年的人。”长孙无忌:“既然陛下都相信了,我们也就无能为力了,你应该还知道汉武帝晚年都做了什么吧?静观其变。”于是这位天竺僧人就在皇宫里铸造了一个巨大的丹炉,然后搜罗各种名贵金属硕士炼丹的需要。碰巧这个时候,袁天罡来到了长安,苗山幽慕名去拜访,问他来长安何干?袁天罡:“我来劝陛下把那个天竺僧人赶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意识到,改朝换代的时候要到了,房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我曾经苦劝陆一蝉,赶紧离开房遗爱,他:“我在艰难的时候,他赏给我一碗饭吃,我绝不会离他而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