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郭孝恪轻敌死贼手 金春秋请旨改服章

A+A-

    上回书到。陆一蝉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房遗爱,我:“陆兄如此仁义,我实在佩服。”陆一蝉:“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我:“这个我也不清楚,先凑合活着吧!”然后就开始谈论一些距离生活比较远的话题,从神仙方术到大政得失,陆一蝉:“当今陛下注定要名留青史了,你有没有胆子评价一下他呢?”我:“子议父不孝,臣议君不忠,我怎么敢妄言呢?”陆一蝉:“你有所顾虑是可以理解的,那我来吧!陛下一生主要的工业其实在贞观四年就已经做完了。”我:“不见得对,贞观四年的时候,只是天下真正太平了,那个时候贞观律还没有修完。”陆一蝉:“你觉得陛下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呢?”我:“这个还真不好,这就好比你在地上倒了一堆米,你要问当哪一粒米落在地上的时候变成了一堆米?这谁能得清楚呢?”陆一蝉:“你这个比方打的很好。”

    话那位天竺僧人开始炼制丹药之后,朝廷就不停的拨款给他。花费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皇嗣来到长孙无忌跟前,:“如果他炼制出来的仙药,真的能够让陛下的病痊愈,那么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可问题是真的能够让陛下的病痊愈吗?”长孙无忌:“这个还真不好,但我总觉得不死仙药这种东西,从古至今有关于它的传闻很多,可从来没有听谁吃了他真的不死。”皇嗣:“的确是这样,很多人就是在服用不死仙药之后就死了,但愿这位僧人练出来的药,至少不伤害陛下的性命。”一席话提醒了长孙无忌,赶紧来到御前,:“陛下,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声称自己炼出了不死仙药,却从来没有人真的在服药之后不死,反而是服药之后很快就死了,这样的风险不能不防。”皇上:“你的这个朕早就考虑到了,一共炼两颗,一颗给天竺僧人吃,一颗朕自己服用。”长孙无忌还是不放心,皇上:“如果这个人在服药的时候稍有迟疑,朕马上就让人杀了他。”

    长孙无忌:“按照这个人自己的法,他早就已经有了金刚不坏之身,他会自己没有必要再吃一颗仙丹。”皇上:“既然是金刚不坏之身,再吃一个仙丹,应该没什么要紧吧!”这个时候王玄策来到了大内,看见那位天竺僧人正在指挥着一群童子忙活,凑过来:“本以为那只是一次寻常的出访,没承想还能够意外扬名,若陛下真的有了不死之身,我这一生的荣华富贵就有了。”天竺僧人:“你放心吧!”看着天竺僧人自信的样子,王玄策整个人都像要飘起来了一样。就在这个时候内官了,王玄策:“是陛下有什么旨意吗?”内官:“旨意倒是没有,就是有一些担心。”王玄策:“放心吧!这位天竺的僧人绝顶聪明,一定能够炼出不死仙药献给陛下。”内官:“我差点忘了,陛下让我来问一问,先弹大概什么时候能练成?”

    王玄策来到天竺僧人的耳边了几句,对方:“在明年夏天到来之前,应该没什么问题。”内官满意的走了,王玄策却莫名的感到一阵不安。且辩和尚被正法之后,玄奘法师翻译经书的进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每天都在那里挠着头皮,皱着眉头,皇帝也担心在他有生之年没办法把经书译完,于是派内官去拜访玄奘,:“陛下让我来问一问,法师有没有想要收一位新的徒弟呢?大唐虽然称不上是佛国,可在僧人当中不乏有敏之人。”玄奘:“陛下放心,这件事臣自有安排。”内官一拱转身走了,没走多远就有一个沙弥追了上来,:“法师希望你能带给陛下一句话,收徒需要陛下的圣旨。”

    不久之后就让内官送去了一份敕,玄奘法师:“有劳了。”然后大家惊讶的发现,玄奘把敕书放在那里,好像全没有这回事,这个时候一位比丘来到他的面前,:“法师明鉴,现如今翻译经书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迫切的需要有人挑起当初辩法师挑的担子。”玄奘法师一听变鸡两个字,心中就开始冒泡,真可谓是五味杂陈。等对方完了,玄奘:“你考虑的是翻译经书,我考虑的却不止于此,其实我并不是一定要把所有的经书译完才算是功德圆满,只要我把翻译经书的标准留下,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大家还是可以根据这个标准继续翻译经书。当下最重要的是寻找法嗣,这样就可以把我的衣钵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对方:“法师是希望找到能够跟自己一起翻译瑜伽师地论的人。”玄奘法师:“我经历了旅途的疲惫和风霜,终于得到了正法,创立了一个宗派,希望有人能够将这个宗派发扬光大。”

    比丘:“法师所具备的知识比恒河里的沙子还要多,就算你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足以承载法师所传的道,他之后呢?还有一节法师,可能没有想到,如此高深的宗派怕是很难在民间流传开。”玄奘法师:“不管结果怎么样,事情已然这样了,就算是错,我也只能错到底,这就是命。”玄奘法师把头垂得很低,对方:“法师,我有一个想法,应该写一本册子作为我们这个宗派的入门读物。”玄奘法师:“现在陛下隔三差五就要召见我,我看我在这里待不了多长时间了,要是陛下把我召回长安,我还哪有时间做这个事呢?”对方:“你陛下也是明明不信佛,为什么老喜欢跟法师腻在一起呢?”玄奘:“不了。”对方退了出去,玄奘法师的视线终于落在了那一份敕书上。没过多久,皇上真的把他召回了长安,仍旧住持弘福寺,这一天晌午,玄奘法师被请到御前。

    皇上看上去十分的疲惫,玄奘法师:“陛下让臣来不知道有何指教?”皇上:“法师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哪里用得着我来至教呢?有一个问题我要向你请教,你在天竺的时候有没有听过长生不死之术?”玄奘法师:“陛下,佛门之中从来没有长生不死之术,其他的外道臣没有太多涉猎,所以不知道。”皇上:“王玄策平天竺的事你听过了吧!对于这件事,朝中有两种议论,一种认为王玄策做的对,扬我国威。另外一种则认为这么做等于替吐蕃解决了后顾之忧,反而让它有更大的本钱与大唐作对。”玄奘法师:“臣在天主的时候多蒙戒日王照顾,就私心而言,大唐替戒日王报了仇臣是非常感激的。如果真的要评价这件事对大唐的利弊,臣以为对方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皇上认真的听着,玄奘:“天竺与大唐隔着千山万水,他是不是臣服于大唐,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出灭了它,真的是帮了吐蕃的大忙。”皇上:“连你都这么,看来事情果然是这样,不过朕也不能因此处罚王玄策。”玄奘:“陛下,不过实在的,王玄策能够轻而易举的灭了它,这就明它本身也不够强大。可能它早就已经非常虚弱了,王玄策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臣以为王玄策的功劳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的过错也没有想的那么严重。”皇上:“这与你的想法一样,不过有一节,你在天竺就没有听过有谁长生不死吗?”玄奘:“臣当时在天竺,只是专注于佛法,其他的事情偶有耳闻,却从不留心。”皇上叹口气:“朕已经为炼制不死仙药花出去很多钱了,若是最后没能成功,这岂不是成了千古笑柄?”玄奘:“陛下,臣以为生老病死是自然之理,顺应自然,才是长生久视之道,服药而求不死,无疑是缘木求鱼。”

    玄奘亮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皇上着实感到吃惊。玄奘:“陛下,如果秦始皇、汉武帝真的得到了不死仙药,对于天下苍生会是一件好事吗?”皇上:“果真如此的话,这会儿可能还是秦朝?”玄奘:“当事情过去之后,人们总会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就能够防患于未然。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你能够防患于未然就明事情是处在变化当中的,这也就意味着能够导致一个朝代覆灭,一定源自于当事人意想不到的原因。”皇上:“那你,如果秦始皇在世,秦朝还会以什么样的原因灭亡呢?”玄奘:“秦始皇非常的自大,觉得自己是古今第一人,秦朝要是在他的上没了,一定是因为自大。”一听这话,皇上沉默不语,玄奘:“臣并不懂得治国之道,要错了,陛下不要见怪。”

    皇上:“不会见怪,不过翻译经书是大事,希望你尽快找到能够帮助你的人。”玄奘:“平心而论,要找个懂梵文的人不难,难的是要他不成为第二个辩。”一听这话皇上的心中咯噔一下,:“朕知道这个案子只杀辩对于他来很不公平。”玄奘:“没有不公平,身为一个出家人不能持戒,既然敢染指公主,他的罪过甚至不是一死能够赎完的。”皇上:“朕不是舍不得死,朕的皇后与很多追随朕的老臣都死了,九泉之下与他们相聚有什么不好的呢?只是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朕还没有做完,朕不能就这么死了。”玄奘:“陛下,如果能够守得清静,如果没有亲征高句丽,事情或许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皇上:“朕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嗣君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报应吧!”

    玄奘:“物色储君,从来都是一件难事,如果陛下有什么过错的话,可能是过早的立了皇嗣。”皇上:“这个要看怎么了,名分早早的定下来,大家也就不争了。如果皇嗣的名分迟迟未定,其他的皇子就会有觊觎之心。”玄奘:“这种法要是对的话,杨勇为什么会死呢?”皇上一下子不知道该什么了,就在这个时候玄奘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身为一个出家人,在储君的问题上大放厥词。他赶紧闭紧了嘴巴,不再言语,皇上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你觉得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前面已经把话了,后面如果不接着一定会有问题,于是他硬着头皮:“可以给嫡长子储君的待遇,但不给他储君的名分,他只有表现的像个储君,才能给他名分。”皇上:“要是这样的话,长孙无忌那一关就过不了。”

    关于如何教导皇子,儒臣们的想法是这样的,早早的就把名分定下来,然后让他们各自接受不同的教育。多年之后,各自成才,天下自定。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比方,隋朝开皇年间,虽然皇子的名分早就定了。这个时候皇储与皇帝之间要如何相处就成了问题,皇储动不动要被皇帝猜忌,最终两个人矛盾极化导致皇储被废。武德年间,皇子的名分也是早早的就定了,可随着局势的变化,秦王在朝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皇嗣没有犯下什么过失的情况之下,改立秦王是不过去的。更何况秦王势力已经强大到皇帝都感觉到了威胁。这个时候太武皇帝有两条路可走,一改立秦王,二杀掉秦王。当然也可以选择把秦王软禁起来,那跟杀了他也没什么区别。不过秦王的帐下有许多聪明绝顶的谋士,如果感觉到皇帝要杀掉他,他可能会先下为强,先把自己的老子给灭了。

    所以,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往往不是你一厢情愿。尽管如此,隋炀帝在得了天下之后,也是立刻把长子立为皇嗣。秦王在得了天下之后,也是把长子立为储君。可见尽管他们自己不接受理法的规定,却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接受这些。三代以来,如何选立嗣君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在周以前,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存,从周以后,父死子继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而兄终弟及往往会引起大家的警觉,即便是在皇帝无嗣的情况下,也不愿意走兄终弟及这条路,而是从皇帝的侄子里选一个人过继到他的门下,再继承皇位。儒臣们希望有一个固定的方式来选立嗣君,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诸皇子夺嫡的情况发生。但是,一旦皇嗣的名分定了下来,皇帝和皇嗣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还有一则就是,嗣君不是竞争产生,所以很难保证一个接着一个都是明君。

    玄奘从大内出来之后,带着皇帝的敕书在街上走动。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什么结果,这一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带着敕书来到了平康坊。看见最大最热闹的一家店,低头就往进走,很快就被人拦住了。那是一个壮汉,恶狠狠的:“哪儿来的野和尚,怎么什么地方你都敢闯?”就在这个时候,玄奘的身后有一位沙弥大声:“住口,这可是咱们鼎鼎有名的玄奘大法师。”玄奘的名声早已经如雷贯耳,那个家伙赶紧陪着笑脸拱:“法师是得道高僧,怎么也来这种地方寻欢呢?”玄奘:“我是来找人的。”那个人抱着双臂:“法师笑了,这地方怎么会有你要找的人?”玄奘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拿出皇帝的敕书,:“看见这个了吗?谁拦着我,谁就是抗旨。”那个壮汉立刻跪了下去,玄奘法师昂然而入。

    在很多人的想象当中,烟花之地当然无礼数可言,实际上烟花之地也是分地方的,有的地方确实毫无礼数可言,有的地方规矩甚至比一般人家还要多。玄奘带着敕书上了二楼,隔得老远就听见一个男子和女伴的笑声。只见玄奘推门而入,这男子被吓了一跳,女子立刻躲在了男子的身后。这男子勃然大怒,:“哪来的野和尚?竟敢来扫我的兴。”玄奘:“我带了陛下的敕书,特意来找徒弟。”对方冷笑着:“这里哪有你的徒弟?”嘴上虽然这么却担心屋子里真的藏着别的男人。没想到玄奘:“怎么没有呢?我现在就收你当徒弟。”这可把对方气坏了,正准备发作,只听玄奘身后那位沙弥大声:“我知道你是宰相家的公子,不过法师既然带了陛下的敕书,他收你当徒弟,你就是他的徒弟了,还不快来拜见师父。”尽管心里一万个不情愿,还是过来跪在了玄奘的面前,:“法师收我当徒弟可以,我能讲条件吗?”

    这个时候他已经把玄奘认出来了,毕竟他的老子也与玄奘来往密切。玄奘:“那要看你提的条件是什么了。”对方:“我可以帮助你翻译佛经但我不愿意出家,也不能持戒,法师你也是,我这里头的人,你怎么就相中我了呢?”玄奘:“要不要持戒可以商量,但你必须出家。”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心思玩下去了,回到家里,在父母的面前大哭一场。好端端的一个儿子要被送去庙里当和尚,着实有些舍不得,可玄奘的里有皇帝的耻辱也是没有办法。为了不让自己受委屈,这位公子哥带着一车酒,一车肉,一车美女进了弘福寺。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勃然大怒,:“为了纪念我娘,我修了这座寺庙,他居然带着这些东西进这个庙,实在可恶。”

    玄奘法师很快出来求情,:“自从陛下从玉华宫返回京城之后,臣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我的徒弟呢?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帮我完成心愿呢?经过反复思量,又经过反复打听,觉得这个人实在是不二人选。我知道他这么做一定会触怒陛下,请陛下给我半年的时间,如果半年以后他仍然是这个样子,臣愿意与他一起领罪。”之后举行了剃度之礼,赐法号窥基。玄奘给他展示了自己从天竺取回来的真经,一边给她看,一边给他介绍。还明哪一部分掉进了河水里之后又再附近抄录的。窥基被玄奘所讲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听完了这些介绍,却并没有着急让他翻译。而是:“对你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翻译这些经书,而是把它们先读一遍,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先问我。”这个人悟性极好,天分极高,别人怎么也琢磨不透的道理,他很快就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西州发生了大事。城中已经投降的胡虏与外边的胡虏合谋,打算一举拔掉郭孝恪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个时候,龟兹人送来消息,:“城中有变,千万不能进城。”郭孝恪却:“既然人家都已经投降了,我们就应该相信他们,要是老师彼此猜忌着到底要怎么相处呢?”于是进了城,很快就遭到了里外胡虏的夹击,郭孝恪瞬间被射成了刺猬。消息传出引起了官军极大震动,而胡虏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阿史那杜尔率军随后杀到,在其他几支军队的配合之下,终于击败了谋杀郭孝恪的胡虏。消息传回长安,皇上一口鲜血吐了出来,皇嗣被吓了一大跳,长孙无忌:“事情已经发生,请陛下节哀。”皇上:“西州没有郭孝恪镇守肯定要乱一阵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物色到合适的人接替他。”正所谓一则以忧,一则以喜,新罗王金真德的弟弟金春秋带着儿子来朝见皇帝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