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A+A-

    “原来是这样”

    大太监额头上的冷汗都流下来了。

    然后突然问道:“萧公子,你是听到他们有幻玉开始,就想到这种计策了?!”

    萧云道:“是啊,怎么了?也不过就是顺水推舟的计策,算不得什么。”

    “这这还算不得什么?”

    “是啊。”

    “好!你行!你可真行!”

    大太监眼角抽动着,甚至有些恼火的看着萧云,弄得萧云一时之间也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自己是哪一句话把大太监给得罪了。

    后者更是直接气呼呼的离开了,连一顿饭都没有吃。

    萧云撇了撇嘴,眨了眨眼睛,然后也同样恼火的道:“不吃?省了!哼,多出来的,喂狗!”

    萧府中现在之后一条狗,曾经管事养的那一只。

    原本是要杀了吃肉,却被萧云给救了下来,然后就养在旁边的院子中,有空的话,还会过去看它两眼。

    狗嘛,好吃好喝应该就足够了,其他萧云是这么想的。

    他这边在生气,大太监却已经快马加鞭的回到皇宫之中,将萧云的话都告诉给了陛下。

    要大太监的记性也是真的好,果然是没有一点天赋异禀的,就很难爬到这种高位来。

    所以几乎是一字不落。

    尤其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更是原文复述,连语气表情都极为神似!

    陛下听完之后,也是瞪大了眼睛,满眼的不可思议。

    “曾听人,凡将攻城,其上伐兵,再上伐交,最上者伐谋!乱战之中以谋略安天下者,可拜上将军!但今日萧云之举,却比谋略更深远,更彻底!谋略无非明暗,他这策略却直达本源,所谓釜底抽薪,伐的是国运,伐的是民心!如此人物,朕又当如何对待?”

    大太监叹了口气,也是苦笑起来,道:“当时老奴听到萧公子解释完之后,只觉得一阵背心发凉,好似有阴诡之物爬上背脊,从后勒住老奴脖颈,让老奴一时之间根本喘不过气来萧公子如此深邃的计策,就像是他高高在上,立于天地之畔,俯视偌大疆土,芸芸众生,随后指轻点,便决断一方生死!太过可怖!”

    陛下点了点头,道:“朕倒是没有你这般感受,却也能感觉出此人可怕,仿佛能看到未来多少年之后,一片原本极其繁荣的城市,变成鬼域死城一般让人畏惧。”

    沉默一阵,陛下突然问道:“所以你朕应该怎么处置这个家伙?朕在幻玉这个问题上想了近一个月,三种结果,朕一个都没有想到,朕到底应该如何安排萧云?是放任自流,还是委以重任?亦或者索性让他彻底消失,省的这无拘无束的家伙,某天干出什么毁天灭地的事来。”

    这种问题,大太监就不好回答了。

    若是按照常理,他只能当做听不到,低着头等着陛下接下来的絮叨罢了。

    可这一次,大太监却抬起头来,轻声道:“陛下,其实现在想来,萧公子这圣品之名,也并非什么坏事。”

    陛下一愣,随后重重点头道:“是啊!朕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圣品,呵呵,百年一圣品,千年出圣人,萧圣品怕是终究要变成圣人。”

    圣人,一个很奇妙的存在,也是极为尴尬的存在。

    地位高,高不可攀,甚至可与君王平起平坐,行走人间,不论哪个国家,都可长驱直入。

    但若实权,却又什么都没有。

    权势权力方面,就跟一个普通人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他能做到的事也比较少。

    并且圣人原本就是一道枷锁,想要保住这份名头,必须极其爱惜自己的羽毛,遇到万事万物,必须要按照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行事,绝对不能超过。

    若是超过,他将会失去自己的名声。

    而名声是圣人唯一拥有的东西!

    原本陛下也是这样想的。

    可如今却渐渐忘记了萧云圣品的身份。

    这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萧云好像不是那么太在意自己的名声!

    别爱惜羽毛了,这家伙惹起祸来真真是一把好!

    “呵呵。”

    陛下苦笑一声,道:“哎,你觉得圣人之名,真的能束缚住这位轻佻的天才吗?”

    大太监眼角抽动一下。

    冥思苦想之后。

    才轻声道:“天才有很多,但萧公子只有一个。”

    完便沉默下来,不再言语。

    陛下则是叹了口气,指不停的在桌子上敲击。

    这也成为了书房之中唯一的声响。

    好一阵后,陛下抬起头道:“罢了,毕竟年轻,就任由他去胡闹了对了,跟下面的人一声,将朕喜欢幻玉的消息,传出去。”

    大太监立即应是。

    等他要出去的那一刻,陛下突然问道:“平日里你也不见你对哪位朝臣上心,如今为何如此帮衬萧云?”

    大太监猛地一惊,却立即平静下来,悠悠转身,轻声道:“萧公子对老奴有恩。”

    “他对你有恩?”

    陛下有些不太理解。

    毕竟他知道大太监第一次见到萧云的时候,陛下也是第一次见到对方,除此之外两人再无交集,哪来的恩情可言?

    大太监平静的道:“是的陛下,萧公子对老奴有一块肉饼的大恩。”

    陛下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叹了口气道:“这个恩情,可不光是你欠下了。”

    随后摆了摆,让大太监离开了。

    等整个房间中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陛下摇头嘟囔道:“这下子,若是能少点惹祸,该有多好?朕雪藏他几年,一方面可以磨他的脾气,另一方面可以留给后人用,何乐而不为?可惜这子好像是想要马上站出来,好像不想等那么久了,这又是为了?一个曾经蛰伏二十年的后生,隐忍功夫天下无双,却又为何在此时冒出来,一出来便立即用大段搅乱天下,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存在一般”

    一边嘟囔着,陛下一边从桌子下面拿出一张画卷,打开,里面是一副字帖。

    字帖自然是出自名家之,而上面的内容,却是萧云曾经那首在醉仙楼中借着酒意吟诵的诗词。

    尤其在最后一句上,看了很久很久。

    随后仰起头,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明明满是炉火暖意,却只觉得四处都是冰冷。

    最终苦笑一声,了句“然也”。

    没人听到。

    即便是有人听了去,怕是也不明白陛下到底是在什么。

    时光如梭,内忧外患渐渐的消失了。

    原本人人自危的一个世界,突然之间就变得平静起来,正常起来。

    京城中的百姓不再想着怎么弄点粮食积攒上,也不去念着那些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穷亲戚了。

    他们就像是几个月前一样,每日作息,勤劳而市侩。

    这种改变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事实上就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人下达一个“大家恢复生活”的命令,也没有人举着告示对大家喊“现在安全了”之类的事情。

    混乱,来自于突发的紧张。

    平安,来自于长时间的平静。

    从人人自危中恢复过来的寻常百姓,只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并没有意识到其实是有人为他们负重前行。

    有人用一辆辆的马车开辟出无数条赈灾线路,有人用阴谋诡计换来粮食填饱了灾民的肚子,有人想出这一切计划,让一场原本必定会出现在的灾难,化解到危害最的地位。

    若是百年之后有人详细的记录这段历史,怕是会感慨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吧。

    普通人生活,就是这样。

    没有人拥有“时代见证者”的自觉,或者带着这种自觉生活,只有转过头回忆生平,才会隐约的意识到自己到底生活在怎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经历过怎样的时代变迁。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