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相处

A+A-

    李景福和乔细妹,当年都是亲自经历过灾年,也亲自走过逃荒路的。

    他们自然知道,这灾民的心思。

    俗话讲升米恩,斗米仇,与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来后悔,不如一开始,就把丑话在前头。

    其实,住在一个屋檐下,怎么可能没有矛盾?

    五个指头还有长短,自家人还有争有抢,极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更何况是本地人和来逃荒的灾民?

    灾民刚住进来,老两口儿就让家里人给他们做了一顿薄薄的米粥。

    多放水,少放米,清得几乎能照见人影儿。

    李云心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听老两口儿对灾民解释,才恍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咱家人不是心疼粮食。实在是你们这一路走来,一直风餐露宿的,肠胃肯定有些弱。再一个,我们这里的饭菜,也都比较粗糙。

    要是直接给你们吃太饱,怕是身子遭不住。

    咱们先喝点米汤,将养将养。等身子差不多缓过来了,再吃稠粥。吃几天稠粥,肠胃恢复得差不多了,再吃正常饭菜。”

    这一家子灾民姓黄。

    黄老汉握着李景福的:

    “老哥哥,您不用担心,俺们心里都明白。俺们知道您这是一番好意。这人饿得狠了,不能一下子就吃太饱。”

    黄家老汉和老婆子,其实就是看着挺显老,实际年龄,其实只有五十多岁。

    还不如李景福和乔细妹这老两口儿岁数大呢。

    三个成年男人,其中两个是他们的儿子,另一个却是他们的侄儿。

    儿媳妇儿和侄儿媳妇儿,原本也都是跟他们一块儿逃荒的。

    但路上不幸遇到了两回被悍匪裹挟的流民,他们丢了不少行礼不,自家这些人,也被冲散了。

    黄老汉的兄弟一家子,只有这个侄儿跟他们走在一块儿。

    黄老汉家的儿媳妇儿,本来就是个孕妇,又素来跟侄儿媳妇儿要好,两人就落在了后头,跟黄老汉的弟弟和弟媳妇儿,走在一块儿。

    结果路上这一走散,就直到现在,也没有音讯。

    听见的人都,怕是凶多吉少了,但自家人,总还是留着一分希望的。

    四个孙辈,虽然都扮成了男娃的模样,其实里面只有两个男娃。

    十岁大的女孩和八岁大的男孩,是老大的两个孩子。七岁大的男孩是老二的孩子。五岁大的女孩,是侄儿的孩子。

    乔细妹让儿媳妇们在大厨房烧了好几锅热水,找了家里孩子们的旧衣裳出来,把这几个泥猴儿一般的孩子,都给搓洗得干干净净。

    换了两三次水,还用了不少猪胰子。

    四个孩儿搓洗干净,换上了半新不旧的暖和衣裳,一个个都笑得美滋滋,乖乖地站成一排,让人看着就心里欢喜。

    乔细妹心疼地道:“都是些好孩子!奶奶给你们沏糖水喝!”

    着便给四个孩子冲了四碗糖水,四个孩子心翼翼地捧着粗瓷大碗,幸福滴眯着眼,埋着头,喝得津津有味,看着简直就像四只乖巧的狗。

    看得乔细妹眼泪都快下来了。

    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年逃荒时候的那些日子。

    洗完了孩子们,乔细妹又让儿媳妇儿们继续烧热水,把盆、桶、擦身子的布巾都准备好,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洗。

    看着灾民黄老汉一家子都收拾得利利索索的了,老两口儿拉着黄老汉和黄婆子一起,唠起了嗑儿。

    三言两语之间,就把一些该交代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都交代清楚了。

    比如,做饭用的柴米,灾民可以从村里买,也可以去镇上粮铺里买。

    不想买柴火的话,自家人去山里捡,也成。

    但老李家人口多,老李家的柴米,自家用还不够呢,是不能卖的。

    再比如,他们可以在大厨房做饭菜。

    但最好跟老李家人错开时间。也最好能用自带的餐具。

    用完了大厨房,还得记着,把灶台收拾干净利索了。不能扔得满屋子乱七八糟,皮儿片儿地就走了。

    再比如

    黄老汉一家也很懂事。

    不但把老两口儿提的几条都应了下来,还规规矩矩地道了谢。

    其实他们自打决定在靠山屯住下来,就已经计划好了:

    要尽早把地窨子挖出来,等到地窨子能住人了,就搬走。

    然后跟里正申请一下,找片荒地,开荒种田。

    这是打算以后就在靠山屯扎根了呀!

    老两口儿听到黄老汉的打算,很是支持。还乐呵呵地主动提出,愿意把物美价廉、制作和修理农具都有一的柳家铁匠铺,介绍给他们。

    李家的生活,算是暂且恢复了平静。

    但凭空突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陌生人出来,多少还是会感到些拘束和不便。

    第一天晚上,两家人都没睡好。

    李家人是因为家里住进了一屋子陌生人,难免感到有些担心。

    黄家人却是因为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忍不住有些兴奋,开始畅想美好的未来。

    两家人就这样开始了同住一个院子的生活。

    黄家人的感受如何,李云心不清楚。

    但李家人真的是很不适应。

    尤其是裴英和田氏,这两个孙媳妇儿,正值妙龄,跟几个陌生的男人,动不动就走个脸对脸,真的忍不住有几分尴尬。

    虽然庄户人家没有那么多讲究,但人和人之间,难免还是得有个安全距离,才会觉得相处舒适。

    因为总是在院子里,与黄家人不期而遇,若是没有自家男人陪着,裴英和田氏,已经很少出屋门了。

    孩子们虽然很快就跟灾民的孩玩到了一起,但平日里,却也不会凑到大房的那几间屋那边去了。而是有意无意地缩在院子的其他角落里玩耍。

    而且,老李家的伙食,一下子就下降到了李云心刚穿越过来那会儿的水准。

    黑乎乎的杂和面窝头和杂和面饽饽做主食,咸菜疙瘩做副食

    至于炖鸡、炖肉之类,那简直是想都别想了。

    倒是偶尔可以吃点卖不完的豆腐,跟菘菜炖一锅,吃起来也算美味。

    偶尔还可以开一坛子腐乳,从坛子里倒出来些腐乳汤,用来做蘸料,蘸杂合面饽饽吃。

    腐乳整坛给酒楼饭馆商铺供货,但也卖给同村的乡邻。

    个人家买着吃,有时候买不了一整坛子。所以,老李家倒是也乐意一块一块地零卖。

    既然要零卖,那么打开一坛子,自家人偶尔吃点腐乳汤,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家里添了黄家这么一大家子人,李家人打开腐乳坛子的时候,往往还会倒出来半碗腐乳汤,给黄家人送过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