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海西郎体
痕迹鉴定最早被应运于刑事案件鉴定,通俗来,就是运用痕迹学的原理和技术,对有关人体、物体形成痕迹的同一性及分离痕迹与原整体相关性等问题进行鉴定。
近些年,痕迹鉴定法开始被运用到古董鉴定层面,即通过古董的材质、用色、制作法、作者创作风格研究以及古董的岁月痕迹等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达到鉴定年代、真伪的效果。
这种鉴定法,在国内并不流行。
魏老爷子对这幅画作,有自己的看法,但他并不准备与对方讨论。尽管这年轻看起来颇为顺眼,但谨言慎行,是人际交往的不二法则,更何况,这是国外。
他笑笑,示意威尔斯李继续,“李先生见识果真不凡,名家之后吧。王幼学兄弟可算是生僻之人,竟然也有过深入研究。不知你是如何判定,中五幅是王氏兄弟所作?”
“魏老是京城人氏,想必故宫宁寿宫花园应该经常去吧。”威尔斯李淡淡一笑。
魏老爷子眼神闪闪,心中已经将威尔斯李圈定为香江或者台岛哪一位名家大师的弟子,而且是建国前曾经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过的老专家的嫡系传人。
这句话三个少年一头雾水,他们还真的没听王幼学,至于只宁寿宫花园,同样还没有接触过,一个个都睁着大眼睛等两人解释。
这解释,还得魏老自己来。
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紫禁城皇宫建筑。
乾隆花园是乾隆兴建的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他养老休憩。
园南北长一百六十米,东西宽三十七米,占地近六千平方米,分五个部分,著名的建筑有古华轩、禊赏亭、旭辉亭、遂初堂、萃赏楼、延趣楼、符望阁、竹香馆、倦勤斋等。
分布错综有致,间以逶迤的山石和曲折回转的游廊,使建筑物与花木山石交互融合,意境谐适,是故宫中著名的园林。
这座花园属于京城故宫内部未开放区域,同时,孩子们暂时还没有必要接触这些园林建筑,故此,几个孩子都不知道。
“那个什么王幼学与乾隆花园有关?”最的那个女孩子,仰着脖子追问。
魏老爷子心情颇为难言,他抚着女孩的秀发道,“广见、博闻、强击,后有真知。李先生就是你们的榜样,当学习之。”
“今天就借这个会,给你们讲讲郎世宁以及郎世宁风格画。”他对威尔斯李拱拱,“若有什么不对,还请李哥不吝纠错补缺。”
老先生这是将他当成“同等人”,威尔斯李连忙摆,“岂敢岂敢!我也刚好学习一番。”
“郎世宁服务清宫廷期间,最扬名的是乾隆年间。”
“此人颇识得变通,他精通的是西洋油画和建筑透视画,可到了东方后,为了传教和名利,再次埋头学习,融合东方绘画的用色及特点,独创了‘海西体’,从而受到清三帝尤其是年轻的乾隆的喜欢。”
“为了适应乾隆皇帝的宫廷需要,郎世宁对建筑绘画做了两项重大调整。”
“首先,钦命的作品不再像西方教堂透视画那样绘制在墙上,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贴落画的形式。所谓贴落画,就是绘制在纸或者绢帛上,直接贴在墙上一直陈列,直到被新画取代或者移走(和东瀛的装饰画很类似)”
“因为强烈的装饰风格使然,郎世宁在这种贴落画上,采用直线透视而非西方建筑画的焦点透视,并使用一比一的实物比例来绘制,这样的绘画创作,容易使观赏者产生一种可以进入所绘制景色当中的错觉。”
“这种大幅画作,就是通景画。此乃郎世宁此人带给中国绘画的全新思路。”
“郎世宁所作的第二个重大调整就是西方绘画中的阴影面。”
“乾隆皇帝不喜欢西方绘画中的阴影,欧洲绘画中的阴影投射和明暗对比创造出三维空间,但乾隆认为这是在污损画面,人物的面部肮脏不堪。”
“因此,郎世宁创造出一种,以饱和光突出画面最重要部分,来替代光线和阴影效果的创作法。这样一来,他创作出来的作品,仿佛布满正午阳光。这就是郎世宁风格中的第二点,光线的错觉艺术效果。”
老先生讲解的同时,辅助以指隔着玻璃柜,在心写治平图乾隆画像方示意。
“无阴影的错觉艺术效果,是郎世宁风格的典型代表,很好认的。”
老先生的观摩教学,严谨细致,三个少年听得也非常认真。威尔斯李忽然有些羡慕这些孩子们。有这样的师长,他们未来在艺术圈,高度可期。
“但是,你们不要认为,郎世宁风格画或者海西体就一定是郎世宁本人的作品。”老先生忽然加重语气提醒。
“海西郎体,在形成初期,就有法国天主耶稣会传教士王致诚、波西米亚传教士艾启蒙、意大利罗马画师安德义,以后后来者意大利人潘延璋、法兰西画师贺清泰等。”
“他们的画作,都带有强烈的海西体风格。”
“郎世宁去世后,继承并更积极投入海西体创作的画家,是他的中国弟子们,这些人继续使用错觉艺术法创作,尽管迄今能看到这些画家署名的作品并不多,但是,清宫档案依旧留下许多有关他们工作的记录。”
“其中,王幼学名字反复出现。”
魏老爷子终于道王幼学,少年们的劲头一下子更足。很显然,未知的王幼学要比他们有些了解的郎世宁,更对求知胃口。
“据清宫档案记载,王幼学可能是郎世宁所培养的最有能力和才干的学生,甚至可以和欧洲其它入宫供职的画家相比肩。雍正十一年,也就是33年,王幼学便在如意馆(郎世宁等人任职的宫廷画室)崭露头角,与郎世宁、唐岱等人一道为宫廷作画。”
“3年,也就是乾隆三年,如意馆档开始以‘柏唐阿’‘郎世宁徒弟王幼学’来称呼他;40年代到50年代,他频繁的为乾隆皇帝作画,且经常能独自完成。”
“王幼学是极少数能够熟练使用郎世宁技法作画而无需郎世宁指导的中国艺术家。因此,在郎去世后,王幼学开始负责乾隆花园的通景画创作。”
“就清宫档案记载,他至少负责了乾隆花园中倦勤斋藤萝天顶画,以及萃赏楼玉萃亭通景画,旭辉亭的穹庐画,都是王幼学亲绘制的。”
魏老又对威尔斯李赞赏般的点点头道,“李先生应该看过乾隆花园中此两处的临摹品或者影像品,故此,能对王幼学的绘画风格有着很深的了解。”
“他也是据此来判定,心写治平图中其她几位妃嫔的创作者为王幼学。”
“李哥,我的推测可对?”
威尔斯李掌轻合,赞叹道,“魏老才是真正的博闻强记,让人佩服!”
“李哥师承哪位?不知老朽认识否?”魏老爷子开口问道。
威尔斯李自己也想知道呢。
他无奈的耸耸肩,随口搪塞一句,“在香江读书时,以自学为主,听过香江中文大学几位老先生的课。”
上学时学到的?那中大的教学水准,未免高得骇人!魏老自然不信,以为威尔斯李不愿透露师门,心中有些不虞,也不再追问。
他终究担任过多年行政领导,并不迂腐,主动给对方留下联系方式。
“他日回内地,鄙人一定登门拜访,还请魏老莫要拒之门外呢。”威尔斯李同样将自己在纽约的住宅电话留给对方,同时抱歉地明,那个电话,短时间内肯定没人接听。
自己该买一部了。
魏老带着三名弟子,继续观摩教学,威尔斯李有心跟随,探探他们的底细,奈何那位中年壮汉的目光始终带着审视。
于是,两拨人再度分开。
“你怀疑那位李哥,是故意接近?”待威尔斯李走远,那位保镖对着魏老耳语两句后,他惊讶的反问道。
“不排除!”赵帆是国安三局,也就是主管各国政经科技情报搜集部门的内保人员,反谍经验非常丰富,他回忆刚才对威尔斯李的观察后,很严肃的点点头。
“那这也是对方制造的偶遇?”魏老眉头紧皱,想不明白对方为何接近自己。
自己所处单位成立时间不足三年,挂靠在国家文物局旗下文化遗产研究院中的一个相对隐秘构,主要负责追索国内近些年外流文物、追查流落国外的中华重点文物名录与流向。
构成立时间虽短,可级别很高,属于文化部门直管,保密程度同样也很高,按理,应该没人知道自己一行背负的使命才是。
好在赵帆很快给出判断,“从对方的表现来看应该不是故意制造,更像偶遇。但对方故意接近的意图,很明显。
“那就好!”魏老嘘了口气,同时他又问道,“这青年,你能查到他的资料嘛?查查看,我对他很有兴趣。”
赵帆点点头,“如果真是香江人,我明天取芝加哥领事馆,让四局的同事查查。”
“不要搞得太严肃,吓着人家。”魏老沉默了片刻,提议一句。
他很清楚,四局是国安内设的三地区局,他们出面查询,很方便,但同样也容易引起误会。
威尔斯李根本想不到,这一次的偶遇,让他闯进另一个庞然大物的视线圈。
是好是坏,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