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鄂多立克

A+A-

    现存最早的使徒信经,为公元八世纪时的羊皮卷本,收藏在罗马教廷,已经成为教廷圣物。眼前这张羊皮纸使徒信经,当然不会是教廷的那张。

    等羊皮纸上所有字迹都显示出来,三人站起身来。

    泰勒央求琼尼将羊皮纸上的文字,重新念一遍。两女在诵读时,不约而同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架。泰勒并不是虔诚的教徒,但也随同母亲去过教堂。

    李承则站在旁边,一一核对琼尼的翻译,他敏锐地发现,琼尼的翻译,似乎和字迹对不上,很明显,最下面一段话,琼尼没有翻译。

    李承瞟瞟对方,这女人依旧若无其事的和泰勒聊着。

    嘿嘿,这女人,和安格列斯那货,还真是一对啊!安格在伯力城坑自己一把,现在这女人又对自己的这份羊皮纸,动了心思。

    李承也不点破,找个翻译还不容易吗?

    他将羊皮纸从琼尼的中接过来,“泰勒,我们继续逛逛,不耽误琼尼做生意。”

    见李承俩人要走,琼尼有些着急,反拉住泰勒,对李承道,“威尔斯,你的这份羊皮纸信经,转让给我吧。你又不是信徒,要它干嘛?你个价。”

    喏,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李承笑着摇摇头,“对不起,这件物品很有意义,不能转让。”

    他停了两秒,又笑道扬扬,“琼尼,起来我们也认识三年,也算不错的朋友。有关这份羊皮纸最后的一段话,什么意思,你能帮我翻译一下吗?如果有困难,那我去西部学院找一位懂罗马文的学生”

    “哦,你发现了?翻译给你也没什么关系,它不属于经文中的一部分,是乌迪内教区圣方济各会,颁发给一位叫做frrodr的使徒文牒。喏,我对你全无隐瞒!”着,她摊摊。

    晕!这女人和安格列斯那货,还真是一对!丝毫没有为刚才的隐瞒而羞愧,也没有为李承的戳穿而变色什么的。

    这就是夕羡人的生意经,朋友归朋友,在你没有发现的前提下,我是可以利用各种段争取利益的,至于发现了,另!他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狡诈或者不诚信。

    至于东方人强调的“真诚”,对不起,刚才那是生意,不是交朋友。这种思维方式,经常导致国人和夕羡人做生意时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泰勒惊诧地张张嘴,差点骂出来。

    李承到没那么惊讶,指在太阳穴旁边挠挠,刚才琼尼的那个名字,可能发音不是很准,隐隐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你刚才的是乌迪内教区圣方济各会给谁发的使徒文牒?”

    琼尼又重复了一遍,“frrodr,这个人我没听过,不知道英文标准该怎么发音,大概音译是这个。”

    “odr?odr?”李承念了两遍后,恍然大悟。

    我去!是鄂多立克!

    鄂多立克的汉文是通过英文翻译的,原本就是模拟音,而英文翻译至罗马文又会发生一次读音变化,难怪自己听着耳熟呢。

    这是鄂多立克的使徒文牒!

    什么叫使徒文牒?

    先文牒,唐僧去西天取经,会有通关文牒和僧侣度牒,前者为国家出具的通关证明,后者就是当时的僧侣身份证明。

    唐僧是僧侣,鄂多立克是使徒,同样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

    什么又是使徒呢?简单理解就是受命于教区教会的委派,前往某个地区去传教的信徒,类似于后来的传教士,但要比传教士更严格。

    怎么比较呢?以利玛窦为例。利玛窦他来明朝传教,为了传播信仰,他脱下教袍穿上汉服,为避免刺激明朝当局,很少主动传播神学,对于教义也进行了删改和调整,譬如他从来不提“人人平等”等教义。

    这在于“使徒”来,绝对是离经叛道——使徒就是忠诚的信徒,必须不折不扣的传播教义。

    因此,使徒和传教士,还是有区别的。

    欧洲中世纪,各个教派都曾经派出无数的“使徒”去传播信仰,这些使徒的身份文牒,就是加注教会明的使徒信经。

    这位鄂多立克,就是公元十四世纪,意大利乌迪内教区圣方济各会派往东方的使徒。这份羊皮纸,就是鄂多立克的“使徒身份证书”。

    “欧巴知道这位鄂多立克是谁?”

    “威尔斯,这位鄂多立克是历史上有名的传教士?”

    见李承恍然大悟的样子,泰勒和琼尼,不约而同问道。

    “这人还真的挺有名的。你们没读过鄂多立克东游录吗?”

    两女都摇摇头。

    也是,这是一本十四世纪早期的口述游记,文采很一般,远不如马可波罗游记知名。

    李承将羊皮纸再度展开,感慨地摇摇头,自己竟然能在北羡这地得到他的使徒文牒。他找了张凳子坐下来,为几人讲述这位传奇的鄂多立克。

    琼尼搬来两张凳子递给泰勒一张,又让伙计准备几杯咖啡,准备听故事。

    054年,基督教会发生一起重大事件,罗马教廷为核心的天主教会和拜占庭皇帝信奉的东正教,彻底决裂。由于出海口被东罗马帝国封禁,天主教想要往东方传教,变得极其困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蒙元西侵。

    蒙元的疆域极其辽阔,虽然蒙元性喜劫掠好杀,可大一统的疆域,还是给宗教传播,带来一定的便利。在当时,色目人(元代时对来自中西亚、西亚、和欧洲各民族的统称)是二等人,地位要比汉人高,比南人更高。因此,很多色目人来中原做官经商,各个教派也趁来中原发展。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鄂多立克在3年春,被派往东方传教。

    他从乌迪内到君士坦丁堡,再前往特拉比松,然后到埃尔兹伦、大不里士,及孙丹尼牙。逗留一段时间后,他再度前往喀山和耶兹特,并转道百世玻里,经由设拉子,到了巴格达。

    再巴格达逗留了四个月,去往波斯湾,在奥尔木兹登船,驶往沙尔塞特岛。

    在这里,他收敛了几位教友的遗骨,继续东行之旅,经过马拉巴,抵达旁达拉尼、葛兰等地,一路传教到锡、马拉普,在马普拉汇合了教友圣托玛斯。

    在马普拉他逗留了半年,又前往苏门答腊,在爪哇、婆罗洲、占城都有所停留。

    大约在322年,他抵达蒙元所辖的羊城。

    这位鄂多立克最让人佩服的是,“麻衣赤足,乞食为生”,真正的苦修士,可不是后世利玛窦那种富贵传教士。

    这位使徒惊诧于羊城的繁华,发出“比威尼斯大三倍”的感慨。要知道,当时的威尼斯是欧洲最为富裕的城市。

    他并没有在羊城停留多久,很快随船北上至泉城,也就是他口中的“刺桐港”。在这里,他感慨刺桐港的商船,多如牛毛,瓷器茶叶丝绸堆积成山。

    抵达杭州时,他认为杭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他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造访沿途城市,并最终抵达“汗八里”,也就是元大都,今天的京城。

    在汗八里,他拜见了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并成为天主教在元大都的宫廷教职。

    在汗八里住了三年半,鄂多立克离开大都,启程回国。回程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西行,途径中亚、波斯等地,最终在330年回到意大利帕多瓦。

    隔年,他于乌迪内修道院去世。

    后世有人根据他的口述游记鄂多立克东游录上面记录的行程,核算过他所经过的路程,大约在六万公里左右。

    这绝对是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记录。

    鄂多立克,绝对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使徒,更是一位让世人敬仰的旅行家。远胜一直就被人怀疑并指出来路不明的“百万先生”马可波罗。

    兴之所至,兴尽而归。

    得到这么一件极有意义的物品,李承和泰勒也就没再闲逛,再,也饿了。四人出了集市,打算在杰克镇找个地方填饱肚子。

    李承电话响了,安格列斯的!

    这家伙很直白,上来就,“威尔斯,听琼尼,你入了一件羊皮卷使徒信经?还是鄂多立克的使徒文牒?怎么样,我们再合作一把,我可是认识不少意大利收藏家!其中一位,还藏有不少你们中华文物,保证精品!”

    这家伙,又来忽悠了?

    李承呵呵一笑,打算挂电话。

    孰料,他又提到,“真的不骗你,他家有不少来自二次贸易战争(夕羡人对二次鸦片战争的法)的物品,其中我亲眼看到不下于两只兽首。”

    李承原本出口的话,再度被咽了回去。

    有关圆明园十二兽首的传闻,后世太多,绝对是大热文物。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十二兽首就出现在拍卖会上,99年,马首就拍出二十五万羡元的价格。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十二兽首反而变得毫无声息。

    这还是李承第一次听。

    所以,李承的话马上变成,“行!安格,我在杰克镇,见面聊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