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新春快乐17谢环之冤

A+A-

    史书上有关谢环的记载不多,明代永乐年间入内廷供奉作画,宣宗朝受朱瞻基喜爱而授予锦衣卫千户、锦衣卫指挥一职。

    最为详细的一笔记载,莫过于“谢环进谗,戴进被逐”。

    后世有关此事争议极大。

    因为这一事件在此后,引发了杭州戴家与温州谢家的百年世仇,双方各有拥趸,骂战不休。

    明朝学者郎瑛(4~566)在其七修续稿中记述较为详尽:

    “宣宗召画院天台谢廷循(即谢环),品评戴进所进图画,初展春、夏。”

    “谢:非臣所及。”

    “到秋景,谢忌妒心起,沉默不语。”

    “皇上问其何故?谢:屈原当年遇昏主投江,今画渔父,有不逊之意。皇上没言语。”

    “再展冬景,谢:七贤过关,是乱世啊!”

    “皇上勃然大怒,:可斩!”

    “戴文进(即戴进)和他的徒弟夏芷在庆寿寺僧房饮酒,夏芷把僧人灌醉,窃其度牒,削师头发,夜半出逃,归隐杭州。”

    郎瑛得有鼻子有眼,似乎谢环真的就十恶不赦嫉贤妒能,但同样是明代官员,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502~56)在中麓画品中的记载,差别很大。

    李开先是这样记录的:戴进献画,帝待招,天台谢廷循不语,帝垂询,谢曰:‘色冲,有违和’,帝不语,遂不喜进。

    这段话与郎瑛的是一件事,但是性质完全不一样,前者是谗言,后者是合理批评。

    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基本可以确定,戴进敬献的秋江独钓图引发谢环批评的是画中人物穿着,即红衣钓叟。

    这还真不是谢环的锅。

    在当时,红衣、赤衣,这种显贵的衣物,还真不是普通人能穿的,更别一个秋风瑟瑟中的钓叟。谢环作为当时画院的天台(掌院),对这种明显有违体制的事情,看到之后肯定要指出来的。

    至于戴进由此不被宣宗看中,这是谢环的原因吗?

    好吧,扯远了,再回到谢环身上。

    谢环作为宣宗朝的画院掌院,其绘画功底自然不弱,即便比不上后来的戴进,在明朝初年也是一时俊杰。

    谢环的画,流传下来的很少,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嘉靖三十六年,即55年4月3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遭雷击起火焚毁,史称“丁巳之厄”。这三座大殿中,珍藏有众多的唐宋元及明代早中期的字画古籍,也被大火付之一炬,其中就有大量的谢环字画。

    后世留下来的谢环字画,最具代表性作品就是杏园雅集。

    李承记忆中,镇江博物馆有一幅镇馆之宝,谢环的杏园雅集卷,四米长,绘制的是明正统二年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画家本人等十人在杨荣的杏园聚会之情景。

    另绘童子九人、仆人五人、共计二十四人,其中有画家本人的自画像;同时还描绘了杏园环境风貌、临时设置的家具、游乐具、炊饮具等。

    图卷后保留着当时雅集者迹:杨士奇的杏园雅集序,杨士奇、杨荣、杨溥、王英、王直、周述、李时勉、钱习礼、陈循题诗各一首,杨荣的杏园雅集序保存完整,最后为翁方纲的考跋。

    那件作品,绝对是谢环的经典之作。

    很有意思的是,杏园雅集存世的,远不止一卷。

    北羡大都会还珍藏着一幅杏园雅集卷,长达两米四,卷后亦有冠冕一时之杨士奇、杨荣、杨溥所谓“三杨”等多人题记和序文,人物肖像和景物描绘精益求精,堪称珍品。

    如果算上眼前这幅杏园雅集临帖卷,那就是第三幅了!

    一次聚会,谢环为什么要画三幅作品?李承有所猜度,但还需要证据。

    这幅卷横约两米八,不及镇江本长度,但要比大都会本略长,纵约三十七厘米,为标准卷尺寸,三幅一样。

    他趴在画作上,拿着放大镜细细寻找一遍——毕竟已经五百多年,很多朱红印鉴有点模糊,需要仔细辨认。这一幅,同样有“三杨”题文,有明清之交的藏家孙承泽的“退谷逸叟”藏印,有清代藏家谢淞洲(清雍正-乾隆间)的“沧湄”藏印,以及“过云楼主”顾文彬的藏印。

    绝对传承有序。

    李承最终在一堆略显杂乱的印文中,找到一枚不怎么起眼的圆章“澹庵”。

    他吁了口气,找到为什么画三幅的原因了!

    这三幅画作,描绘的都是杏园雅集场景,在画法上,运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现实主义的创作法,完全一致。其场景和人物,也很近似,甚至题跋序文,只有位置不同。

    镇江本留有“吉安柱国”的藏印,杨士奇是吉安人,受封为左柱国,“吉安柱国”杨家后人自诩的称号,所以,镇江本当时为杨士奇所得。

    大都会本的骑缝处,留有“关西后裔”云印,是杨荣家族的称谓,也就是,大都会本当时为杨荣收藏。

    眼前这本,有“澹庵”圆章,澹庵是杨溥的字号,毫无疑问,这一幅为杨溥所藏。

    额,答案出来了。

    明代“三杨”都入内阁,是当时的显赫权贵,谢环受命为他们作画,画的不错,三杨都很喜欢,怎么办?只有重新绘制一幅再一幅

    三幅画作,布局基本相同,但是,内容表现还是有些区别的。

    同一题材的绘画用不同场景来表现,虽然都是雅集,但内容都在不停的变换。镇江本为“鉴赏古玩”,大都会本为“观画”,眼前的这幅是“临帖”。

    谢环为这三幅画,也算煞费苦心!

    不知有没有会将这三幅杏园雅集图汇集在一起展览?李承忽然萌生这种想法,继而摇头感慨,自己贪心了!

    他的忽然摇头,吓了迟炳荣一跳,难不成这画有问题?赶紧看看三叔,迟桂贤面无表情,迟炳荣面露苦笑,又扭头问道,“李少爷,您这是?”

    “哦,这幅卷我很喜欢,荣哥,你再给个价吧!”李承对他笑笑没解释。

    有了这两幅画作,李承已经很满足,这趟迟家之行,没白来。

    就在迟炳荣要开口之际,屋外传来一个有点熟悉的声音,“老豆,我回来了!给你买酒买菜看你啦!”

    接着,有人进门,看着厅中几人愣了愣神。

    李承扭头看了眼,认识,卖房子卖家具的迟春生!

    他中提着一只朔料袋,里面装着点卤菜,另一只拎着酒瓶,还真是回来看他父亲呢。

    只是,儿子看老父,还带着礼物怎么看都有点怪怪的。

    没有父子间的亲昵,透着一股“讨好”的味道。

    李承忽然有种不好的感觉,只怕今天买藏品,会有波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