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少年神童
请柬上吴老在深城的住处,位于莲花山公园南侧的老干部局家属院。
抵临大院门口时,李承忽然意识到不对,马上喊道,“苗卫,停车!”
泰勒一愣,“欧巴,怎么了?”
李承挠挠头,笑容有些尴尬,“我忘了一件事。”
“很重要?”
“上次去吴老家做客,那是羊城越秀东湖别苑,属于省府大院,吴老夫妇二人带着大孙女一起生活,这次在深城,住处为福田区老干部局。”
泰勒不解,“这没什么啊?像吴老身份,又在深城担任多年领导工作,在这边有住处不奇怪啊?”
“可是”李承摊摊,语气中有些无奈,“可是,吴老大孙女吴杨她还在不在这边,就不好啊。”
听完李承的解释,泰勒憋着笑,扭过头,朝窗户外吐吐舌头。没想到啊,一向精明的欧巴,竟然犯这种错误?这也太有意思了!
“想笑就笑吧,我承认我记错了!”李承搂着她的肩膀晃晃。
这下,泰勒终于忍不住,咯咯地笑着,头抵在李承肩膀上身子直抽抽,下午自己俩人为给吴老孙女买礼物特意跑一趟钻石广场,结果对方竟然有很大概率不在深城?
两人笑罢,赶紧又让苗卫去附近买一只果篮带上。
门外看了眼请柬,热情地给苗卫指了指方向,最靠里面的独栋别墅,是吴老的住处。
幸亏想起来了,那个女孩吴杨还真不在这边。
别墅院门口,已经接到门卫通知的吴老夫妇,正站在门前,笑眯眯地迎接李承和泰勒的到来。在他们的身侧,是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一位七八岁的男孩。
李承落下车窗,对吴老几人笑着颔首,他的目光在一众人身上掠过,意外的发现,吴老身边那位皮肤略黑的中年人,有点眼熟,不禁微微一怔。
等车挺稳,吴老一家人往前迎出几步,又有吴老家专职安保司过来开车门。
李承不等对方开门,先行下车,又将泰勒扶下车,回头对吴老一家正式见礼。
老爷子过来,与李承握握,又见苗卫从后备箱中拿礼物,嗔怪道,“都跟你过多少遍,来我这里,不用带信的,你这孩子就是不听。”
“您老的话,我当然记着呢!不过,这算什么礼物?”李承摆摆笑道,“这两盒花旗参是我农场自产,时令水果满大街都是,就是意思意思。”
吴老扫了眼,确实不算违规,才点点头示意吴夫人带人收下。他又抬抬介绍旁边那对中年夫妇,“我女儿吴秀云,女婿陈建伟,他们也在侠州搵食。”
又拍拍那位男孩的脑袋,“这是我外孙陈时中。时中,叫叔叔阿姨。”
男孩虎头虎脑的,倒也不怕人,凑到李承和泰勒身边,斜着脑袋喊了声,“叔叔阿姨好。”
又突然冒出一句,“叔叔,听我外公,您是饶老先生的弟子?”
嗯?这句话让李承一怔,同时也出乎吴家人的预料。陈建伟正在和李承握,马上斥责道,“时中,要懂规矩!”
他的这句问话,让李承挺感兴趣,撑着膝盖和这位朋友平视笑道,“你也知道我老师?”
“我老师经常提到饶老先生,饶老先生的敦煌学和古文字学很精湛。请问叔叔,我有没有会请教饶老?”
哟,这孩子话,透着股与年龄不符的老成,话语中的内容,更让李承惊讶,老成早慧的孩子不缺,可是,七八岁年纪,就知道敦煌学和古文字学,这就不简单。
他不由得由平视变为蹲着,双扶住这孩子的胳膊,笑着问道,“你老师是哪位?什么时间开始接触敦煌学和古文字学?流沙坠简看过吗?”
到底还是七八岁孩子,被李承连续三问,弄得有些慌张,抬头向外公和父亲求助。
吴楠生一脸宠溺神色,伸将男孩的脑袋搂在腰间,向李承解释道,“去年,剑州北市学者郑阿财教授,受邀来汕大担任史学讲师。十二月份,我在家中宴请郑教授,和他聊到敦煌千佛洞(莫高窟的别称)。这孩子当时坐在我旁边,多嘴问了几句,郑教授觉得孩子还算聪慧,就把他带在身边,每个周末,让时中跟着学一些基础的史学和古文字学,还算不上正式的师承关系。”
他笑着补充道,“估计是从郑教授那里得知你师傅的消息。”
剑州的郑阿财,李承还真听过,五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学者,嘉义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敦煌学和史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颇有建树。
“吴老,恭喜您家出了个天才!”李承抬头对老爷子笑笑。
又伸揉揉孩子的脑袋,“郑阿财教授可是敦煌学的名家,你跟着他好好学习,下次去侠州,我带你这个神童,去见我师傅,好不好?”
讲真,七八岁的孩子,要是喜欢奥数、绘画、音乐、古诗词什么的,李承还不意外,可是,文史是非常讲究心境的学科,一个孩子会喜欢,就有点不可思议。
因此,李承不免又试了试这孩子的基本功。
还真不错,朝代歌倒背如流,难度稍大的历代帝王歌也没什么断续,一口气下来。
历代帝王歌是清人编撰的一本简明史学资料,素来有“史学普及第一书”的称号,也是学史入门第一书。
书籍以歌诀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帝位继承、以及王朝的递禅次第予以叙,同时亦兼及南北对峙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和归结,实际上是梗概地叙了至满清王朝以前的整个古代丝国历史的进程。
一个七岁的孩童,会这些,很了不起了。
李承啧啧称奇,夸奖这孩子几句,乐得吴老夫妇合不拢嘴,比送什么礼物都开心。
晚餐,吴老家准备的很丰盛,特意从市府食堂叫来的厨子,艺不比星级餐厅的总厨差。
陈建伟、吴秀云夫妇也很热情。
吴秀云是吴老的长女,今年四十多了,八十年代初曾在新艺城做过导演,后来因为这件事对时任深城首脑的吴楠生有些负面影响,便停止了导演生涯,改做幕后监制,还曾在亚洲电视台做过一段时间高管,对侠州很熟,现在在家当全职主妇,相夫教子。
她的知识积淀很厚重,又很健谈,与泰勒聊得很开心。
她丈夫陈建伟,八十年代创办中粤商贸公司,主要做粤港商贸进出口生意,生意应该还不错,两人在八十年代末结婚。
陈建伟也是一个很会话的人。
今天的谈话,主角天然是岳丈和这位年轻人,但是,他在聊天过程中,为老爷子和年轻人的对话,递椽架梁,将“捧哏”这一角色诠释非常到位。
更多时候,他坐在一边静听,目光灼灼,显然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李承在和吴老聊着天,内容很广泛,连泰勒都看出,欧巴今天似乎特别有兴致,聊得很嗨。
从这次亚洲金融风暴聊开,聊亚洲出口型经济所带来的的天然弊端,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世界工厂”,走向技术密集型的“世界制造”?转而又聊到单极世界的全球秩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下,国内该如何应对?遇和挑战又在哪里?接着又聊回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开,继而又聊到侠州的未来管理和定位转型,甚至还聊到日韩、剑州及东盟。
话题似乎很散,但吴老和陈建伟,却越听越认真,时不时还凝眉琢磨。
这一聊,就从晚上六点钟开席,一直聊到晚上九点多,李承和泰勒才告辞。
上车后,泰勒倒是问了一句为什么聊这么多?李承笑而不答。
泰勒不理解,可李承自己心底清楚啊。
他聊这么多,不单是聊给吴老听的,更是聊给眼前这位似乎其貌不扬的陈建伟听的。
他已经在记忆中找到这位陈建伟的印记。
贾郑廷在听东北宝藏的那次图们江论坛上,见过这位皮肤略黑的男子坐在台上,对图们江自贸区规划侃侃而谈。那时,陈建伟的职位是商务部副部长兼任经贸司司长!
李承确信自己没记错,就是他!
虽然不明白陈建伟如何完成从中粤商贸公司总经理到公职的华丽转身,可以肯定的是,陈建伟绝对不止明面上身份那么简单!
这其实,是李承的一个误会。
993年外经贸部成立,陈建伟就有挂职,但不属于正式编制,属于外编顾问。
明年,石广生石老担任外经贸部部长,点兵点将,卓拔英才,陈建伟因精通台港澳商贸进出口流程,又有吴老彻底退出政圈的补偿因素,因而被擢升为外经贸部港澳处处长,完成这次转身。
当然,陈建伟本身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个的误会,却又造就另一个不可预测的变化。
李承和泰勒走后,吴老却眉头紧锁。
他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方来深城只是路过,没有其它心思,甚至还为这次侠州金融危局,献计献策,按理,他应该老怀大慰才是。
可是,今天李承聊得很多东西,大部分内容,已经超出吴老的工作范畴。
这些内容,毫无疑问很重要,很多都是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吴老自己都从没考虑过。
只是,这都是那位年轻人自己的“推演之”,能当真吗?
要不要汇报上去,吴老有些拿不准。
老爷子迟疑中呢。
刚好,陈建伟来客厅,准备抱走趴在沙发上睡着的陈时中。
看见女婿,吴老顿时有了想法,招喊住,“建伟,你是外经贸部顾问,今晚李承的那些话,你组织整理一下,以顾问报告的名义,递上去。”
陈建伟常年待在侠州,眼界很开阔,李承今晚的谈话,对他有很大启发,总体上,他还是认可的,想了想后,点点头,“行,我来重新组织汇编一下,过几天给吴部长办公室递过去。”
吴部长,就是此时的外经贸部部长,有名的“铁娘子”!
无论是李承,还是吴楠生以及陈建伟,都没料到,这番谈话汇编后的报告,引发怎样的质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