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李晓红送上门

A+A-

    邓秀宁翻了翻杂志,:“这个好像是翻译的国外的杂志,时间也久了。”

    倒不是邓秀宁多火眼金睛,而是这翻译的水准不怎么样,还有点生硬,她深刻怀疑,可能是找了相关的学生翻的,所以翻的比较奇怪,甚至有些地方还读不通顺。

    蔡解放点头:“我知道,咱们国内也在搞这个研究,只是相关资料都是绝密的,看不到也摸不到。”

    邓秀宁忍不住甩了甩杂志,想起后世,各种资料到处都是,据上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可惜那个时候她不太会上,顶多用个智能家居,方便她的老年生活,所以她对这方面的东西也不大懂。

    “你要喜欢的话,咱们就买吧。”邓秀宁。

    这样一本薄薄的杂志,还是不知道几的,竟然要五毛钱,确实挺贵了。

    蔡解放高高兴兴地收了起来。

    邓秀宁顺着书架溜达着,眼睛扫过那一排排的书,终于看到一本有兴趣的。

    红楼梦脂评本,邓秀宁眼睛一亮。

    她伸要去够那本书,却因为身高矮了,有些够不着。

    她左右望了望,正准备叫蔡解放过来,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笼罩了过来,站在她身后,直接一伸,就把那本书拿了下来。

    “谢”邓秀宁伸,正要去接那本书,结果对方直接拿了书就冲着另一边喊:“八妹!快来看!这本书你铁定喜欢!”

    另一个角落立马响起了嘹亮的回应:“嗳!五哥我告诉你,要是你这次又骗我,回去就让阿爸揍你!”

    邓秀宁急道:“那是我的书!”

    这个时候,那人才注意到身边还有邓秀宁这么个豆丁,顿时觉得稀奇:“那书放在书架上,怎么会是你的书?”

    邓秀宁:“是我先看到的!正准备拿下来,就被你抢了!”

    “我抢到了就是我的!”

    “我先看到的!”

    “我先拿到的!”

    邓秀宁真是被这个不讲道理的人气个半死。

    另一边,一个皮肤有些黑的长辫子女孩钻了过来,看到她五哥里的书,顿时眼前一亮:“嘿!红楼梦!”

    邓秀宁觉得女孩子应该讲道理一些,便:“这本书是我先看到的,但是被他

    抢走了!”

    那个女孩转过脸,看到了邓秀宁,眉峰动了动,凌厉的眉毛使得她看上去有些凶。

    “你看到了不代表就是你的吧?”那女孩的语气也很冲。

    “我在准备拿!他仗着长得高,就抢了我的!”邓秀宁毫不退让地。

    没想到对方反而咯咯一笑,用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语气:“谁叫你长得矮?如果长高一些,不就能抢的着吗?”

    邓秀宁真是被她气晕,这个女的比她哥还不讲道理!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蔡解放钻了过来问。

    邓秀宁:“那本红楼梦是我先看到的,拿了几次没拿着,正准备叫你呢!结果被他抢了个去!真是不讲道理!”

    这些年,买什么东西都要先来后到的规矩,两个人倒是没学会!

    蔡解放看了看这情形,语气友好地:“你们看,这本书能不能让给我们?”

    “不行!”对方齐声地。

    “那咱们就找店主评评理吧!”蔡解放。

    这本是书店,是一个清静的地方,不该这样争吵的,可是对方那么不讲理,蔡解放也无语得很。

    “店主评什么理?他不是书记也不是镇长的,反正这本书我们先抢到,就是我们的了!”

    着,那个女孩拿着书,转身就走,她身后的男孩也立马跟了上去。

    很快两个人去问了店主书的价格,把钱一付,就走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蔡解放追了上去,只看到两个人消失在街上,也找不着了。

    他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对邓秀宁:“咱们再找找,或者问问老板,或许他还有别的呢!”

    邓秀宁哼哼:“那不好,这种书,如果不是到了非卖不可的地步,谁舍得出啊?”

    红楼梦的地位之高,不仅因为它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还因为毛*主*席对它的评价也极高,在聊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的时候,他:“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学上有一部红楼梦之外,很多地方都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他的这句话传开了以后,大家对红楼梦的热情极高,许多人读不到书,就去图书馆抄,一本七十多万字的书,不知道有多少人费了多少笔

    墨去抄写。

    而这脂评本,更是比原著还难得一见的存在。

    邓秀宁能不气吗?

    一本极难遇到的书,竟然眼睁睁地从眼前溜走了,邓秀宁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也怪我,没一直跟着你,不然哪轮得到他们抢走啊!”蔡解放有些自责地。

    邓秀宁:“要这么,我还得怪自己长得不够高了。”

    邓秀宁长得也不算矮,在同龄人中还算高的,可是因为年纪还,所以相对来还矮了一些。

    为了避免邓秀宁一直这样难过,蔡解放:“这样吧,我以后会留意的,无论在哪里看到了,肯定掏钱给你买下来,好不好?你只不过是迟一些拥有那本书而已,千万别不高兴了。”

    邓秀宁想想还是觉得心里难受,:“唉,可能就是没缘分。”

    于是,蔡解放不再只顾着找自己喜欢的书了,而是仔细寻找着红楼梦的踪迹,这家店没有,他就去下一家,这一样一天下来,意料之中的一无所获。

    回家路上,朱凤英见两个人都恹头耷脑的,心疼地问:“这是怎么了?怎么出来了一天,反而不高兴了呢?”

    邓秀宁哼哼:“没啥。”

    蔡解放:“秀宁的一本书,被别人抢了,我们找了一天都没找到第二本,所以挺不高兴的。”

    朱凤英问:“什么书啊?连琳琳那儿也没有?”

    邓秀宁:“阿姨那里有一本原,但是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个本。”

    邓秀宁之前想看红楼梦来着,但是林琳觉得她太了,估计看不大懂,就没让她看。

    朱凤英搞不懂这个本和那个本有什么区别,便:“回去问问你阿姨,不定她有呢,她没有的话,她娘家肯定有。那么多书,难道还找不到你要的那本?”

    邓秀宁当然知道,林家肯定有,林振轩的藏书是十分丰厚的。可是那样的书,人家能乐意寄过来吗?连林琳上都没有的脂评本。

    好在,邓秀宁的情绪也是去得快,遗憾了两天后,她又恢复了正常。

    错过了那本书确实是令人难受,可是她还有别的书要看呢。

    天一下雨,邓秀宁和蔡解放就栽在家里看书。

    别看蔡解放家比邓秀宁家条件好,但是要

    起这书的数量,还是要数林琳这儿多。每次她娘家寄东西过来,都会捎一些书。

    林振轩和一些出社和印刷厂的关系好,经常能更快地拿到一些好书。

    这里头,除了给林琳的,还有给邓秀宁的,上头大多题字,大舅赠或者是外公赠之类的,一看就知道给邓秀宁的书是谁给的。

    正看得入迷的时候,一阵雨打伞布的声音传来了。

    两个人抬头一看,是个和邓秀宁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孩子,一打着伞,一抱着一个箩筐。

    邓秀宁放下书,:“李晓红你怎么来了?”

    李晓红是邓秀宁的同学,但是两个人也算不上很熟,平时话的时候也不多。

    李晓红有些腼腆地笑了笑,:“我家蒸了一些芋头,我妈让我送点给你们家。”

    邓秀宁还觉得有些奇怪,自家和她家来往很多吗?李晓红还得穿过半个生活区,跑来送东西给她家?

    只是这样的话她不能的,于是她大声喊:“奶奶!李晓红来给咱家送东西了,您来瞧瞧!”

    李晓红显得很不好意思,一直站在门口,没往里面挪一步。

    朱凤英出来了,一看到她就招呼她进来,喝茶之类的。

    李晓红似乎不好意思多留,等朱凤英把东西下,她立马就拿起箩筐举起伞,冲进了雨里面。

    朱凤英看了看芋头,:“个头还挺大的,人家怕是选的好的送来的。”

    “奶奶,你什么时候和她家关系那么好了啊?”

    朱凤英有些惊讶地:“我还以为是送给你的呢!”

    邓秀宁有些哭笑不得:“奶奶,和我关系好就不会送这个,而是李晓红自个儿送我啊,送的也会是笔啊本子之类的。这芋头,明显是家里大人让送的吧?”

    朱凤英一想,觉得也是,奇怪道:“我也没和她家关系多好啊!不定是因为你爹的关系呢!等他回来,咱们再问问!”

    邓秀宁点头。

    晚上一问,邓奎先也和他无关:“我们两都不在一个团,他犯不着和我那什么啊!我们不熟。”

    “那是咋回事啊!”朱凤英也闹不懂了。

    林琳:“或许是因为觉得妈你人好,所以想多多交好,才特地主动送东西上门来吧!咱们也别想那

    么多了,按照规矩礼尚往来就行了。”

    朱凤英点头:“那确实是。”

    接下来这段时间,李晓红常来送东西,朱凤英也常备了东西,让她带回去。

    李晓红本不肯要,后来也慢慢的接受了。

    这次,朱凤英习惯性地招待:“晓红,你就别急着回去了,在这儿玩玩,喝杯茶啊!”

    本以为李晓红会拒绝的,没想到人家还真留了下来。

    “邓秀宁,你在看什么书呀?”李晓红问,

    邓秀宁给她看封皮,:“静静的顿河,苏联的。你看过没?”

    李晓红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书名她都没听过,上哪儿看过去?

    “你还有别的事儿吗?”邓秀宁问。

    李晓红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什么?”

    “没有别的事儿的话,你可以留下来看书啊!”邓秀宁指了指自己身边那几本书,让李晓红自己选。

    李晓红选来选去,选了一本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

    这本书在国内太有名,保尔柯察金几乎是一代人的偶像和榜样了,李晓红选择那本也不奇怪。

    然后顺利成章的,李晓红每次来送东西,都要留下来看会儿书。

    林琳的书是不外借的,李晓红也不能带回去看,只能够留在这儿看。

    这次,李晓红还了书,拿着她的篓子回去了,邓秀宁看着她的背影,还觉得挺奇怪的:“蔡解放,她看这本钢铁看了有一星期多了吧?”

    蔡解放仔细回想了一下,:“有一个多星期了,怎么了?”

    “她看书有那么慢吗?为什么看到现在还只看了一半?”邓秀宁翻了翻李晓红夹着书签的那一页。

    蔡解放:“或许她就是看书看的慢呢?”

    李晓红也才四年级毕业,人家认字都没认多全呢。又不是每个学生都像邓秀宁那样,有林琳这样的老师辅导,还自己勤奋好学,识字多又全,写的文章也像模像样了,看书的速度和能力就不在话下了。

    李晓红看书速度慢,也是相对于邓秀宁这个“怪物”来的。

    邓秀宁摸着下巴想了想,:“那明儿咱们就和她交流交流吧!”

    第二天,李晓红一来,就看到桌上放着什么花生瓜子之类的,还泡了糖水,便有

    些紧张地问:“你们家是有客人要来吗?有客人的话,我就先走了。”

    邓秀宁拉住她:“没客人啊!要是客人,那就只有你了,你走什么?”

    “那为什么准备这么多东西啊?”李晓红问。

    邓秀宁:“就是我们家一个保留项目——读书会!我们家里人啊,过段时间就会就自己读过的书进行交流,这段时间你不也一直在这儿看书吗?当然要加入了。这次恐怕是我们人最多的一次了。”

    李晓红问:“这些不会是因为我才准备的吧?”

    邓秀宁摇头:“当然不是,只是恰好,你现在适合我们一起读书的人了。看书就会有想法,有了想法就要和人交流啊!”着,就把李晓红摁在椅子上坐着了。

    “可是,你们的书我都没看过。”李晓红有些慌,“而且我的书也还没看完。”

    “没事的,”林琳端了几杯热气腾腾的,闻着也怪香的东西出来,她一边给每个人端上,一边:“能多少就多少,没什么要的就听别人,重在交流。”

    李晓红还是慌。

    这时蔡解放喊道:“阿姨,你这冲的是什么呀?闻着倒是怪香的。”

    “是奶茶!我也是看到书上的,才学着弄得,也不知道尝起来怎么样。书上要用牛奶,我只有奶粉,就将就试试。”

    “这是个稀罕的东西啊!”蔡解放有些兴奋地。

    林琳笑着:“你要是喜欢,咱们下次还做。”

    一切准备就绪,读书会就正式开始了。

    读书会又叫读书交流会,平时就是邓秀宁和林琳一起聊聊,很多时候是邓秀宁问林琳一些问题,林琳能解答的就解答,不能的就写信回去问林振轩和林敏。

    现在人多了,就干脆弄得正式点,学人家搞个像沙龙一样的交流会。

    妞妞虽然还没怎么学识字,但是也在一旁待着,注意力主要是在吃东西上了。

    林琳:“作为这个活动的主持,就从我开始吧。我先介绍一下我在读的书,名字叫飘,这本书我是第三次读了,这次特地找来的英文原读哈,第一次读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了,每次读我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本书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书,讲的是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李晓红刚开始还认真听着,可是越听她就越迷糊,因为什么南北战争,什么南方农奴,北方工业区之类的,她完全不懂。可是看到邓秀宁和蔡解放都全神贯注地听着,没有一点不明白的样子,她又有些不敢表现出来了。

    林琳介绍了后,邓秀宁立马举问:“南北战争是什么?”

    李晓红不由得心里一松,原来邓秀宁也不知道,还以为她什么都知道呢。

    蔡解放:“这个我知道!阿姨,我来吧!”

    林琳点头:“那就你来。”

    于是,蔡解放兴奋地介绍起了美国的历史,起了什么工业革命,黑奴贸易之类的,李晓红更是晕乎了。

    她本以为邓秀宁也不懂,没想到邓秀宁却没有问这个方面的问题,却表示她懂了,让林琳继续讲。

    就这样,林琳聊了飘的大致内容,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前后三次的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第一次非常惋惜郝思嘉和白瑞德的爱情,我觉得白瑞德的离开实在是太可惜了,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了那么多困难,应该珍惜迟来的幸福。第二次我又觉得这次是郝思嘉的错。直到这次我再读原,我突然明白了两个人的选择,郝思嘉离不开她的庄园,而白瑞德也离不开他的自由”

    李晓红听着迷茫的同时,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什么林老师要那么多和爱情相关的东西?她们还是孩子啊,要懂什么爱情?而且林老师不是有了丈夫吗?为什么还像个没结婚的姑娘似的?

    她胡思乱想的想法还没飘完,邓秀宁就:“这个我一定要看。听着就很有意思。我觉得很奇怪,美国人明明自己也经历过战争,吃了战争那么多苦,为什么还那么热衷于发动战争呢?”

    之前的朝鲜战争,现在的越南内战,都是美国搞的,后面还有许多战争,都和美国有关。

    以前邓秀宁没读过什么书,不太了解美国的历史,知道了南北战争以后,她反而想不明白了。

    蔡解放:“很多时候,国家是国家,人民是人民,很多国家的政府,不会像咱们一样,为自己的人民着想的,他们只为上面那一层,那

    一撮人的利益着想。美国在二战中,就发了不少财,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欠他们的钱,都受他们的制约。”

    邓秀宁有些似懂非懂地点头:“原来是这样!”

    林琳又:“普通人大多是不愿意经历战争的,就像这里,所有的人物的命运,都是因为战争而在起伏变化,郝思嘉是成长了,可是这样的成长经历未免太残酷了。如果是我,我是不愿意我自己或者你们去经历那些的。”

    爱情这东西,几个孩子都不懂,但延生出来的东西,倒是能得上几句话。

    林琳的飘聊完了,就是蔡解放。

    蔡解放最近看的是一些科学方面的书和杂志报纸之类的,叽叽呱呱就开始讲世界上各种飞,从民航客讲到军用飞,俨然一副“专家”的样子。

    邓秀宁却不太信他讲的东西有多正确,他上次买的那本杂志,看上去就不太靠谱的样子。

    大家不懂飞,所以对蔡解放讲的那些没什么问题,只希望以后我们国家可以自己造飞之类的,到时候大家来往就方便多了。

    轮到邓秀宁,邓秀宁还拿出了一张纸条来。

    “秀宁,你还准备了不少啊!”蔡解放。

    邓秀宁:“也不是特地准备的吧,就是看书的时候,有的一些感触和问题,记下来和大家分享讨论,回头还要写进我的读书心得的。好啦,我开始了,我看的呢,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本书没有钢炼简洁明了,看得人很很矛盾,因为主角太容易动摇和摇摆了。我就先从题目讲起吧,顿河是苏联的一条河,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条河在苏联不算大河,可能大就和咱们的黑龙江比较类似”

    邓秀宁拿着书和纸条,侃侃而谈,从顿河的地理位置,聊到里的主角格里高利,还有哥萨克人,连苏联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她都得上来。

    李晓红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邓秀宁,感觉邓秀宁真是厉害又可怕,她们可是同班的同学啊!为什么邓秀宁能那么厉害?

    对于苏联,林琳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她在一旁帮着点了好几个要点,但邓秀宁这一番分享下来,也着实让人开了眼

    了。

    邓秀宁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叹气:“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成年人读,我这样的孩读起来,还有些辛苦。”

    “因为人生经历不够,没有体会过那种被撕扯,那种迷茫中不断摇摆不断站队的感觉,就难以明白格里高利矛盾的内心了。”林琳总结。

    邓秀宁点头:“正是这样,没有经历的人,很难理解格里高利的内心撕扯和矛盾,也就很难理解他的做法和选择。”

    林琳夸奖:“你能想到这些,就是很大的收获了,至于人物,你以后读还会有新的触动的,总有一天能理解的。这个不用急。”

    邓秀宁讲完,就轮到李晓红了,李晓红一下子红了脸,结结巴巴地:“我我还没读完”

    “你读到哪里了?读到哪儿就到哪儿。”林琳温和地。

    李晓红低着头脸红了半天,只好老实坦白:“我我忘了”

    林琳也没意外,只问:“那你还记得什么内容吗?”

    李晓红支支吾吾地:“就就是保尔时候挨打,然后参加了革命,还有一个对象”

    起这个,她脸更红了,聊起和爱情相关的内容,她远没有林琳和邓秀宁那样落落大方。

    作者有话要:读书的时候也看了一些名著,现在也忘了许多,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