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赵王信守承诺到做到,第二日一早, 便带着王妃去了霍家。
冬雪得知消息后, 立即匆匆回去,将此事禀告了侧妃孟氏。孟瑶才起来洗漱好, 正准备吃早饭,而一旁奶娘抱着女儿纤纤候在一边。从起初的难以置信,到现在的慢慢接受现实,一转眼,也有一年多时间了。
原先每天都浑浑噩噩的,只以为在做梦。两世的事情在脑海里穿插汹涌而过,她整个人都是崩溃混沌的, 很多时候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世才是梦。
那种焦灼、痛苦、不安, 想来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好在, 如今是接受了一切。不管发生何事, 她都可以淡然面对。
“好,我知道了。”孟瑶淡漠。
似是全然没有放在心上一般, 转过身去,冲奶娘怀里的女儿拍拍手。起初的确不能接受这个女儿,主要是不能接受这个女儿的父亲竟然是赵王……但如今, 见她一点点变得可爱, 她倒是也渐渐喜欢上了。
但也谈不上多喜欢, 只不过, 一个母亲的责任, 她还是会尽的。
“纤纤, 娘抱抱。”孟瑶伸过手去,将雪粉团子似的女儿抱进怀里,轻轻晃着。
冬雪很着急,娘娘怎么变了。从进了赵王府开始,娘娘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对王爷若即若离冷冷淡淡,眼瞧着王爷的心一点点偏向王妃那边,她也根本无动于衷。
本来昨儿娘娘利用大姐主动挽留王爷,她还高兴呢。可谁知道,那边章嬷嬷一来,娘娘就立即放人了。
娘娘如今只是生了个闺女啊,又不是王子,她怎么就不着急呢?难道,就算一直这么默默无闻把日子过下去吗?
如今王爷好歹还在乎她,可若是娘娘再不争取挽留,王爷的心迟早要全去王妃那里。到时候,娘娘可怎么办啊?
赵王与王妃一大早就过来,整个霍家没有准备,得知消息后,匆忙就出去迎接了。这段日子,霍家因为大爷这事儿,就没有省心过,个个都提心吊胆过日子。
就怕一个不慎,就会满门招祸。
只要大爷一日没有翻案,他们就得提着心一日。但又想着,若是日后大爷翻案了,霍家洗去了身上的罪名,日后便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他们霍家没有叛徒,也无需低人一等。
赵王自然是跟霍二霍三两个大舅子呆在一处,幸姑则跟着祖母母亲并诸位嫂嫂去了后院太夫人院儿里。幸姑是最后得知这消息的人,一坐下来后,就紧张问:“这都是真的?”
太夫人点头:“是真的,你大哥哥没有死。”
得到至亲的肯定后,幸姑悬着的心彻底落了下来,哭着道:“原来大哥真的没死,大嫂,大哥真的没有死,他回家了。”
可幸姑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她是真的替长嫂黄氏高兴,但黄氏却早已淡然了。
他没死固然是好事,但她心里也清楚,他们夫妻,再回不到从前。
有关樱姨娘的事情,霍家很多人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太太也没算告诉孙女,也是怕她知道后跟着提心吊胆,就没那个必要了。
黄氏嘴巴是最紧的,只冲姑笑着点头:“是呀,大爷终于回家了,我们一家团聚了。”
幸姑却聪敏,瞧出了一些端倪来。但她只觉得嫂子有些不太对劲,可具体哪里不对劲,她又不上来。
恰好,又有人把话绕开了去,幸姑也就没有多想。
“王妃娘娘,你是为了这事儿特意回来的?”太夫人看着孙女,面容和祥,“一大早的,赵王殿下竟然也愿意陪你回来。”
幸姑知道祖母话里的意思,忙:“昨儿王爷也得知了消息,孙女与王爷商议后,王爷便答应陪孙女回家来。祖母放心,王爷待我很好。”
本来霍家人都对幸姑嫁赵王这事儿颇为担忧,总觉得,这赵王性子不够稳重又行事冲动,何况对他们霍家也诸多意见,又早在娶妃前弄大了孟氏女的肚子,还纳了人家为侧妃……侧妃先王妃进王府,且侧妃身份门第也不低,怎么看怎么对幸姑不利。可如今再看来,倒是他们担心的多余了。
幸姑聪慧,再难的日子,她都能过得有声有色,是无需他们担心的。
他们不知道赵王到底对幸姑怎样,但仅凭今儿这一桩事儿,就能看出,想来赵王再不喜幸姑,也是将她这个王妃放在心里的。只有将幸姑放在了心里,才会对他们霍家的事儿上心。
大家都是明白人,看清楚这点后,都替幸姑高兴。
老夫人还是担心女儿子嗣问题,提点:“王爷待你好,这是你的福气。只是,若是能尽早生得一儿半女,才能真正在王府稳住地位。不儿子,有个女儿也行啊。”
幸姑嫁去王府也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别的什么都好,就是这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别霍家这娘家人了,就是每回进宫去侍奉贵妃娘娘,她老人家也总提。
可细细算起来,她承的恩宠并不少。孟侧妃性情大变后,待王爷十分冷淡,并不侍寝。而赵王府里,除了她们一正一侧两位妃子外,连个暖床的侍妾都没有。
赵王总归年轻,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贪慕床笫之事在所难免。一个月,竟有大半月两人是腻在一起的。
可这肚子,就是不见动静。
她进宫去的时候,贵妃还特意请了宫里的妇科圣手替她号脉瞧身子。都身子很好,没什么毛病,日后有子嗣是迟早的事儿,无需担心。
可怎么能不担心呢。
幸姑挺喜欢孩儿的,自己很想做母亲,每回瞧见侧妃抱着纤纤,她就十分羡慕。
王爷倒是体贴她,并不在意这个。还抱怨,早早怀了孩子做什么,等再过几年她二十的时候怀上,才正好。这么早怀了,岂不是要他日日吃素?
他怎么受得了。
虽的是混账话,但不可否认,幸姑心里却是暖的。
没有孩子是大事儿,认真论起来,算是七出之一。闹得大了,休了她也不为过。
可他却不是很在乎……
至少,眼下两三年都是不会在意的。
幸姑不知道怎么,垂了脑袋,不言语。
苏棠望了眼姑,忙:“倒是不急的,幸姑还,才十六七,认真算起来,还没长大呢。只要王爷待她好,日后不愁没有子嗣。”
老夫人:“你懂什么。”
苏棠也知道古人重子嗣,所以,也就闭嘴了。
还是太夫人开明,岔开话题:“难得幸姑回家来,不提这事儿。如今咱们霍家生死一劫,只要逃过这一劫,日后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
二夫人却对此耿耿于怀:“你们都早知道了,却瞒着我。”
太夫人:“也不是故意瞒着你的,只是这种事儿,大局未定之前,即便知道了,也只是陪着一起担心受怕罢了。告诉你,也只是害你跟着一起担心,倒是没有必要。”
二夫人自是不怕跟着一起担心的,她就是觉得,这么大的事儿,连老三媳妇都知道,却独独瞒着她,好似自己受了冷落被排挤了似的。
“可我总归是家里的一份子,你们个个都知道,却唯独瞒着我,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二夫人心眼儿,总喜欢攀比,任何事情都喜欢攀比,“连她都知道,何故只有我不知?”
她指着苏棠。
自从得知大爷这些年都是跟樱姨娘呆在一起的后,黄氏整个人就变了一些。从前是不管二房三房怎么闹,她都是尽量不去掺和这些事儿的。
可如今,经历过这件事情后,她越发觉得二房矫情,生在福中不知福。
不是谁都有她这样的福气的,虽然当年二叔并不是心甘情愿娶她回家,但他们成亲没几个月,这许氏就怀孕了。十个月后,竟然一举诞下龙凤胎。
二叔温润如玉性情好,房中更是干干净净没有那些糟心事儿。
许氏儿女双全,儿子孝顺懂事又聪明,女儿可漂亮可爱,这一对兄妹,任谁瞧了都喜欢。
她还有什么好攀比的?
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才甘心吗?
她到底知不知道,旁人有多羡慕她的宁静日子。
虽然如今三房在当家,可二爷腿好了,凭着他的聪明好学,日后靠着自己往上爬,一点不难。她又到底在不甘心什么?
若是不甘心掌家大权跟爵位落去了三房头上,难道,不该是她先不甘心吗?还轮不到她。
黄氏性子温和,从在那样的家庭长大,其实她早悟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来。不爱争抢,不喜冒头,这并不代表她软弱好欺负。瞧着性子软绵,其实她也自有她坚强的一面。
“二弟妹到底在闹什么?”黄氏烦她一再胡搅蛮缠,忍不住就怼了,“是不是家里大事事,日后都得向你汇报?该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你也无需知道。”
霍家人的印象中,黄氏这个晚辈、或者黄氏这个长嫂,素来都是温吞不张扬的。
今儿这般态度强硬,倒是头一回。所以,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许氏却更气了。
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只觉得是因为大爷回来了,所以这黄氏觉得有了靠山,这才敢这种态度话。
许氏不是好惹的脾气,见黄氏都敢她了,她立即还了回去。
“大爷这还是戴罪之身呢,大嫂就开始按捺不住了?”许氏冷嘲热讽,“如今三房当家,你不过也跟我一样。不过,我好歹还有儿子傍身,你又有什么?”
“大爷的宠爱吗?可别忘了,当年的樱姨娘……”
“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