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擒贼先擒王
明军由于主帅阵亡,短时间内肯定难以发动攻势,季貔让兵士们稍稍后撤。经过与季牦、季貔兄弟反复琢磨,咱们定下了一个主动示弱、诱敌深入的计划。
明军无论是从广西进攻,还是从云南进攻,都得翻越高山,这明显对咱们防守一方是相当有利的。即使明军攻破了咱们设在高山之中的一个又一个隘口,他的粮草补给还得翻越这些高山才能运送得过来。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明军进攻大虞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便是从海上进攻。因为只要明军在广安、海朋红至太平这一线任意一个地方登陆成功,再要向升龙城发起进攻,那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可惜当时的明军水师主要是在江河中作战,这在海上作战,可没有什么经验。
正是考虑到这些,咱们才给明军定下了一个诱敌深入之计。咱们不会在高山深处的各隘口与明军打残酷的阻击战,咱们只需要在各隘口利用防御工事尽可能地消灭明军有生力量即可。
当然,这些高山深处的隘口被明军夺取之后,并不代表着明军就控制了进入大虞国的通道。因为在高山深处的各边民聚居区,季貔早就预备好了留守的大虞国军队。
这些军队驻扎在大山深处的目的,就是不断骚扰明军的补给线。咱们要让明军从踏入大虞国的那一天起,就隔山岔五地饿肚子。
为了防止明军突入大虞国之后,火力太猛,一鼓作气攻下升龙城,打击大虞国军队的士气。季牦让大虞国的行政构全部迁到西都城办公,至于升龙城嘛,只留下军队驻守即可。
永乐五年(公元40年)年初,张辅和沐晟的两路大军分别从广西和云南进发。两路大军一路抢关夺隘,虽然付出了不少兵员的损失,但好在抢关夺隘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并未受到大虞国军队的顽强阻击。
张辅和沐晟在给永乐皇帝的军报中,自然也会添油加醋一番,大明的军队如何如何一路势如破竹,一路夺下了多少关口,斩敌多少多少人。
朱棣看到两路征夷大军进展得十分顺利,也是十分高兴。
二月,两路大军几乎已全部夺下高山深处的各大关隘。接下来,展现在明军面前的便是一马平川。张辅和沐晟皆是鼓舞麾下的兵士,是要一举攻克升龙城,俘获大虞国皇帝去应天献俘。
明军将士由于战况顺利,那是士气大振,很快便攻到了升龙城下。在升龙城下,明军也并未受到顽强的抵抗,便攻下了升龙这座空城。
攻克了大虞国的国都,虽然没能擒获大虞国的国王,但在普通兵士们看来,似乎此次南征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应该可以择日班师了。
下面的兵士们可以这么想,但张辅和沐晟可不能这么想。因为他们心中是清楚的,此番南征表面上是攻打大虞国,实际上他们的任务是抓捕建文帝。只是这个真正的任务,他们不能、也没法儿向麾下的将士们传达。
攻下升龙城之后,张辅和沐晟也从俘虏的升龙城守军口中得知,大虞国的文武百官早迁到西都城去了。
既然大虞国的文武百官去了西都城,那建文帝肯定是跟着一起过去了。张辅和沐晟只能告诉麾下的将士们,没有捉住大虞国的皇帝,这一仗就不算成功。
当然,张辅和沐晟少不了要在将士们鼓吹当前的大好形势,大明军队一如势如破竹,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下了升龙城。眼下大虞国的军队士气低落,正是咱们大明军队一鼓作气,攻下西都城的大好时,正是将士们积累军功、建功立业的大好时
经过张辅和沐晟的阵前鼓舞,明军将士们果然是士气大振,似乎这趟来大虞国,就是白拣军功的大好会。
就在张辅、沐晟整顿兵马,准备向西南方向的西都城推进的时候,季貔早就布设在与大明交界地带高山深处的那些股部队开始行动了。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袭击、骚扰明军的后勤补给线。如此一来,张辅、沐晟前线兵马的补给可是有些吃紧。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辅和沐晟明白,此时唯有咬牙坚持。如果这口气顶不上来,不仅是抓不到建文帝、完不成朱棣交待的任务这么简单,那还很有可能就是全军的溃败。
当张辅、沐晟的军队过了府里,推进到宁平的底江流域时,季牦、季貔兄弟埋伏的人马早在此恭候多时了。
季牦、季貔兄弟先是充分发挥了火器的远程攻击优势,在沿底江流域打伏击战之时,让企图渡河的明军是损失惨重。
在底河的岸边,季牦、季貔兄弟率领的军队与明军僵持了三天,见情况差不多了,便主动后撤。
张辅、沐晟率领的明军好不容易渡过了底河,以为光明即将到来,可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更大的打击。
早先,季貔便派出兵士在底河上游筑坝拦水。这次主动后撤,并不是因为季牦、季貔兄弟的军队顶不住明军的进攻了,而是因为季貔已派兵联络了上游的筑坝部队,并约定了决坝放水的时间。
于是,当明军兴高采烈地渡过底江之后,眼看着底江水猛涨。也就几个时辰的功夫,宁平一带已成了一片泽国,而大量的明军不得不分散开来,各自寻找高处避水,期待洪水过后,再继续整顿兵马前行。
当然,季牦、季貔兄弟肯定是不会再给明军会了,因为有数百条船组成的大虞国水军部队杀回来了。由于明军被大水阻隔在一个一个的山包之上,大虞国的水军部队很容易各个击破。
当然,“擒贼先擒王”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大虞国的水军部队很快被擒获了明军的主帅张辅和副帅沐晟。
当张辅和沐晟被押往西都城之时,洪水还没有退去,大虞国的水军继续利用这个绝佳会,去攻击明军的部队。
这个时候,明军的部队见两大主将被俘虏,哪还有心气抵抗,纷纷选择投降。
当张辅和沐晟被送到西都城之时,沈大哥率先认出了沐晟。要这沐晟昔日也曾与我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今天会以这种方式再见面。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被俘的明军的主帅张辅正是昔日的好兄弟张玉之子。我还在跟季牦、季貔兄弟商量,这沐晟乃沐英之子,当初我能平安地逃出应天,沐英可是帮了大忙的。咱们不如以明军主帅张辅为要挟,去与明军谈判,让他们无条件退兵。倘若明军不肯退兵,咱们先斩了他们的主帅张辅,明军必然为之震动。
可这事儿才了一半,一名押送张辅来西都城的兵士前来报告,他们当初俘虏这明军主帅张辅之时,曾从他的身上缴获了一把火器。
听这明军主帅也携带有火器,一向对火器十分感兴趣的元澄道:“快拿来我看看,我看看这明军的火器与咱们的火器比起来,有何优缺点。”
正当元澄从兵士们中接过那把火器把玩之际,我心里突然是“咯噔”一下子。
为什么?
因为这把火枪把我的思绪瞬间拉回到四十多年前。
我从元澄中抢过这把短火枪,仔细端详起来。元澄显然对我这个动作十分不解,他嘀咕道:“爷爷,您这是干什么?我看这把火枪除了比我们火枪短一些,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嘛!”
我没有理会元澄,许久,我又抬头注视眼前的阶下囚张辅。从张辅的眉眼之间,我似乎看到了昔日兄弟张玉的一些影子。
我突然问道:“这把火枪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虽然张辅也姓张,从面相上看,也与张玉有几分相似,但我并不敢肯定这张辅就是昔日好兄弟张玉的后人,于是,我故意先这么问。
张辅没想到我会对这把火枪这么感兴趣,他十分不屑地道:“什么叫这把火枪我是从哪里弄来的?这本来就是我的东西,难道还成了你的不成?”
我当时很想回他一句:这东西本来还真是我的。但由于时还不成熟,我故意笑了笑,道:“我只是想问问这把火枪的来历。如果你能如实相告,我相信对你肯定是有好处的。”
张辅摸不清我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没敢贸然开口。
这时一旁的沐晟由于沈大哥主动与他相认,他也知道沈大哥与大虞国的关系,另外看我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恶意,于是,沐晟替张辅答道:“这把火枪是张将军父亲的遗物。”
父亲的遗物?
由于我已在龙头生活多年,连季牦、季貔兄弟在大虞国的事情我都懒得去理会,大明王朝那边发生的事情我就更没兴趣去了解了。
听沐晟这话的意思,难道我那兄弟张玉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有些结巴地问道:“你,你,你们的意思是这把火枪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