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四五章 李显对五大臣..的防备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李显对五大臣的防备!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李显对五大臣的防备!
此时此刻,
整个聊天群内,
所有的皇帝们,
对于武则天的最后的结局,
不由得有些唏嘘不已。
此时,
大明世界中,
朱棣正在听着,
一旁的史官,
讲述这段五大臣的有关历史。
也在一旁,
翻看书籍资料。
不由得,
越看越会感觉,
这李显这做法,
的确是相当的残忍了。
当即,
在群里直接发起了消息。
一代英君jdy:
“真是没有想到,
最后,
这五大臣会遭受这样的结局。
重登帝位的李显上位开始,
便追赠已死的国丈为上洛王。
让韦皇后如当年母后参政那样,
在自己的御座帝设紫帷共理朝政。
这对那些拥立李显复位,
盼望他中兴大唐的臣僚们,
无疑是一个打击。
让人没想到的是,
对于,
建有拥立之功的张柬之等五大功臣,
唐中宗却以封王为名,
除掉他们宰相职务。
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
崔玄晔被封为博陵王,
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
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
敬晖被封为平阳王。
这还没有完。
虽然是被封王了,
以0为这就没事了?
当然没有,
在封王后没过多长时间,
唐中宗李显,
就又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
颁布诏令先后,
将五大臣贬为各州的刺史和司马,
并流放南方烟瘴之地。
结果,
崔玄晔在被贬途中莫名其妙地死亡,
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则在被贬途中被杀。
而年纪最大的张束之,
也在被贬途中忧愤而死。
这样,
仅过一年,
作为恢复李唐王朝的五大功臣,
却被自己拥戴的新主全部杀害,
实在让人感慨唏嘘!”
什么?
五大功臣都被李显杀害?
怎么可能?
毕竟根基不稳,
刚刚登上皇位,
还是需要五大臣的辅助的。
怎么可能,
如此对待功臣呢?
曹瞒:
“这李显在没有登基帝位之前,
那可是对五大臣很是尊敬。
真的没有想到,
在还没有到一年的时间,
就被李显杀害。
苏泽,
苏泽先生,
这李显不是刚刚登基,
难道就不怕,
自己在没有五大臣的支持,
根基不稳吗?“
其他的众位皇帝,
(db)也是心里有如此的疑问,
当即,
看着苏泽先生的方向,
等待这解答。
此时,
苏泽看到朱棣发的消息,
对于五大臣的造遇,
只能是,
这就是发动政变,
作为发动人会被忌惮的后果。
但是,
多少是有些同情的。
对于李显,
只能是,
无比的自私,
害怕自己得来不易的帝位再次失去。
苏泽淡然一笑,
直接道:
“在当时,
发动政变之时,
五大臣以女皇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
以及张昌宗两兄弟谋反为由,
率领禁军入宫诛杀二张。
随后五大臣,
又派人包围了武则天的寝殿,
逼迫女皇退位,
可以,
这李唐复辟,
五大臣功不可没。
因此,
在“神龙政变“成功后,
唐中宗李显复位称帝,
五位居功至伟的大臣一律封为郡公,
并全部拜相,
张柬之为天官尚书,
同凤阁鸾台三品。
崔玄障为内史,
同中书令。
桓彦范和敬晖皆任纳言,
则侍中。
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
在发动政变后。
此后一段时间内,
光复的唐王朝,
便在五位宰相,
也就是五大臣的主持下,
逐步回到了正轨。
然而,
对皇帝李显来,
这却不是最好的局面。
当初李显“泥菩萨过江&qt;的时候,
对张束之等人非常敬重,
可现在,
他成为了皇帝,
五大臣在他心中的位置,
就完全不一样了。
二十多年前,
李显第一次登上皇帝宝座,
可因为没有实权,
所以,
只当了五十五天的皇帝,
就被他的母亲武则天给废黜了。
现在,
皇位失而复得,
武则天也已倒台,
可李显依然无法乾纲独断。
因为,
国家大事,
都操持在五大臣中。
所以,
担心再次遭遇被废黜的李显,
对拥立他登上皇位的五大臣,
也是防备多于信任。
所以,
担心再次遭遇被废黜的李显,
对拥立他登上皇位的五大臣,
为了能与五大臣对抗,
李显先是安排自己的妻子,
韦皇后垂帘听政,
后又提拔了,
几个&qt;奇葩”人物担任要职。
比如,
任命胡僧慧范为银青光禄大夫,
封上庸县公。
术士郑普思为秘书监,
术士叶静能为国子监祭酒。
而在所有被提拔的人中,
最关键的当属武则天的侄子,
同时,
也是李显儿女亲家的武三思。“
千斤顶:
“这武三思,
是武则天的侄子,
难道这李显,
就不怕武三思趁夺权么?
那这五大臣,
可就危险了,
毕竟,
这武则天在武三思的眼中,
那可是被五大臣,
合谋被赶下台的,
那肯定是,
逮到会直接就反击啊!“
苏泽点了点头,
继续道:
“你的不错,
这李显也是这个目的,
才重用了武三思。
在李显经过一番布局,
对于自己的政治实力,
很快就超过了五大臣。
在武三思的建议下,
李显以五大臣有功于社稷为由,
封张束之为汉阳郡王,
崔玄障为博陵郡王,
桓彦范为扶阳郡王,
敬晖为平阳郡王,
袁恕己为南阳郡王。
同时,
免去五人的宰相职务,
并规定五人每月初一,
及十五进宫朝见,
其余时间不必上朝。
也就是,
表面上看五大臣是荣升为五王,
可实际上,
却失去了所有政治资本。
五大臣被封王后不久,
五人就相继,
因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
被贬为州刺史,
后再贬为州司马。
随后,
武三思又嫁祸,
张柬之等人企图谋反,
要求将五人灭族。
李显考虑到五人有定策之功,
时隔一年,
就将他们灭族影响不好,
因此采取了折中方案,
将五人终身流放。
张柬之流放泷州,
崔玄暐流放古州,
桓彦范流放滚州,
敬晖流放琼州,
袁恕己流放环州。
此外,
五人的宗族子弟,
凡年满十六岁以上者,
也全部流放岭南。
五大臣的结局,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为了杜绝后患,
武三思派一个叫周利贞,
下去完成&qt;扫尾”工作。
周利贞曾和五大臣有过节,
所以,
这个对五大臣实施报复的会,
对他来正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