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下本来没有鬼
床下本来没有鬼
别用虚幻的紧张,来干扰社交中的平常心
看见老板吴刚向车厢这边匆匆地走来,惠的心紧张得咚咚直跳。进公司半年了,这是第一次和老板这么接近,何况要在火车上一起待0个时。
比她早一年来公司的魏姐告诉她,老板很自信自己的眼光。他一旦看中什么人,可以立即让他(她)连跳三级,一旦看扁什么人,又会立即开了他(她)。难怪一进公司,惠就觉得喘不过来气。
千万别给老板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一想到找工作的艰难,惠就紧张得厉害。也许这是自己的一次会,想到这一点,惠紧张得心都汗津津的。
“千万别”这个词组似乎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坏事咒语。如果你害怕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那么几乎都会把坏的后果招来。走在独木桥上,如果你“千万别掉到河里”,马上就会身体打晃。
有所求就会容易担心,有所担心心里就有负担,心里有负担就难发挥智力,所以我们要有平常心。
“老板,你的箱子重不重,要不要我来帮忙?”惠对有些气喘的老板。
“谢谢,哪有让女士帮忙的道理?”老板。
趋迎得太过分了,老板一个男人,岂有让女士帮忙抬箱子的道理?老板的自我形象放哪里?何况这种明显的讨好,被讨好者(如果心理正常)会很难受的。但是这不是惠笨、不懂这个道理,而是她太心急了,心急则乱。
安顿好行李,老板在惠斜对面的铺位上坐下来。
“该点什么,可是没词儿,真该死,自己平时不是这样的呀。”惠脑子里一边转着该些什么,一边又气恼地责骂自己。
“车厢里很闷热。”老板。
“是的,真是很热。”自己怎么像个应声虫。听着自己干巴巴的声音,惠懊恼极了。
多数人都是一紧张就没有词儿了,个别人一紧张反而得更多,不过更多也没有用,因为他紧张的语调会让别人不舒服。谈话,特别是闲谈,只有轻松才会愉快。
“你男朋友没来送你?”老板问。
“没,没有,他工作很忙。”惠一边答着,一边心想,他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魏姐不是老板最讨厌员工黏黏糊糊地谈恋爱,情令智昏,会影响工作?幸好我没来,惠暗暗高兴。
这才是情令智昏。老板也是人,怎么惠都不会把他当人看了?
“以前去过b市吗?”老板问。
“没,第一次。您经常去吗?”惠问。多傻、多无聊的问题,惠低头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
“哦。”老板一边应着,一边拿起边的报纸看了起来。
他显然是没兴趣和我讲话了。惠心里急得都快要哭了。
吴刚一边看报,一边想:可能我的这个决定是错的。李惠并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而且也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自己当初怎么会对她有“青春靓丽”的印象呢?搞不懂,还是升卢梅到市场部吧。
“早点休息吧,明天一到b市有很多工作要做。”吴刚边边拿出洗漱用品准备休息了。
这也是一种“心想事成”。心想的是“千万别给他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结果就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事情往往如此。
我们都知道惠失败的原因。实际上,事后她自己也会明白,但是在当时惠很难做到不紧张。因为工作对她的确很重要,老板也的确有魏姐的那些特点。她如果努力克服紧张,就会更紧张。
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让自己全部卷入紧张,在自己紧张时找到另一个自己,让他(她)平静地看着那个紧张的自己。
如果仔细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紧张本不是自己的,进一步,紧张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它根本没有实体。譬如惠,她的紧张是从哪里来的呢?老板给的?不是,老板和她一句话都没她就紧张了。紧张来自她自己的种种想法:“老板对自己眼光很自信”“千万别给他留下坏印象”“我有可能失败”“失败了再找工作很艰难”
这些想法并不是确定的事实,只是一些判断和估计,是一些虚幻的东西。由虚幻的想法引出的紧张情绪,自然也是虚幻的。
如果老板已经要炒你了,你害怕是应该的。但是在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担心害怕就是虚幻的情绪。因此,惠完全可以不必紧张,因为这紧张本来就是虚幻的,不是实实在在具有的东西,它不过是虚幻的“床下的鬼”。当你知道了它的虚幻,它对你完全没有影响时,你就不紧张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如果能悟透它,你将受用无穷。
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