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训练

A+A-

    社交训练

    用“现实检测法”消除社交中的主观乱想

    社交中的种种心理问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推测或想象当成事实。

    比如自卑。一个女孩认为自己丑得不能见人,因为两眼一大一,“像个怪物”。而事实是:同班男孩公认她是最漂亮的女孩,只不过“太傲,不爱理人”。当我问他们是否注意到她的眼睛有什么特别时,只有一个男孩“眼光太高”。

    再如猜疑。一个男孩认为某人对他心怀恶意,至少也是很不满,因而愤愤不平。而事实是:那个人在和别人谈起这个男孩时,虽然不上十分喜爱,却也颇有几分赞许呢。

    在羞怯的人们心中自以为曾发生过的可怕经历——被人嘲笑、轻视、出丑,事实上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有一篇短篇:寂寞的青年的隔壁住着一位美丽少女。青年暗恋着她却不敢有所行动。一个晚上,青年听到隔壁传来床板的响声和姑娘的呻吟,不禁哀叹:“她在享受云雨之欢,而我却只能忍受孤独,生命还有什么意思。”伤心之下他悬梁自尽。

    事实是:那个同样孤独寂寞的姑娘认为没有人爱自己,生活没有希望,在那个晚上服了毒。青年听到的是她临终时的痛苦挣扎。

    在社交训练中,我发现那些对社交紧张焦虑的人,无一不是把想象当事实。他们在想象中夸大自己的每一个缺点,夸张别人对自己的讨厌,结果吓得自己足无措。

    生活的最主要艺术之一就是不臆测,也就是用实证的方法来发现真实。在社交能力训练中,实证的方法称为现实检测。

    现实检测的最简单方式是直接询问。

    “你觉得我的眼睛好不好看?”女孩问她的女友。

    “挺好的,怎么了?”

    “我觉得丑死了,两眼一大一。”

    “谁的眼睛细看都有点大不同,不信你看xx,她的两眼一大一更明显,可是男生们谁注意到了?都拿她当美人呢!”

    再如:“你觉得我在社交场合表现怎么样?”“你觉得我是不是受人欢迎?”

    这样坦率诚恳地向别人询问,几乎总可以得到坦诚的回答。有的人不问,是怕别人不如实回答,但是一试问就会发现,坦诚真实的回答占大多数,别人的真实想法和你原来的猜测常常大不相同,甚至还可能有令你吃惊的回答,这会是你过去没有看到的真实。

    现实检测的另一种方式是非直接询问。

    例如,我认为朋友甲很讨厌。

    但是我想,如果我直接问大家“甲是不是很讨厌”,大家也许会出于和平目的而不是。于是我一个接一个悄悄地问大家:“如果要挑出一个你最讨厌的人,这个人会是谁?”

    如果大家一致认为是甲,那么证实我的想法是对的,否则就明我的想法可能是错的。

    再有,就是问同伴对别人的评价,从中推断他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别人拘束紧张时,你的同伴没有嘲笑他,只是:“他有点紧张。”那么他对你的看法也绝不会是“蠢货、笨蛋、废物”。

    现实检测还可以根据别人的行动来检测。

    约某个朋友一起玩,看他是否愿意来,就是对他是否讨厌你的检测。和别人谈天,看对方是不是借故离开,就是对你口才的检测。当然,这并不就是绝对的,比如你们聊天的时候他要离开,也可能是他真的有事要处理。

    总的来,现实检测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对成熟的人来,这样做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对那些沉浸于空想中,不知道去发现真实的人来,现实检测却是十分必要的。

    有了它,空想的人生才有可能变成实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