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一次家庭会议

A+A-

    终于回家过年了。

    出去整整一年,到家的时候腊月二十八,再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

    进到家门,第一句话就是:妈,我回来了。

    喊出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

    母亲看到我回来,非常高兴,从炕上下来,:这是坐几点的车回来的呀。

    我:是下午的。

    母亲接着问:那你这是几点从省城走的呀?

    我:早上就上火车了,下午到的咱们北票,然后就坐四点的客车,回来的。

    母亲:坐一天车了,累了吧,赶紧的上炕,我煮饺子去。

    着就要往外屋地走,五姐喊住母亲,:我去,你老儿子回来了,你在炕上陪你老儿子,我去煮饺子。

    五姐去外屋地煮饺子,母亲坐在炕上,瞅着我,:还行,没瘦,胖了。

    我:在饭店干活,吃得好,瘦不了。

    母亲:在饭店干活,也不能让你随便吃,饿不着就行。母亲话的时候,目光一直没离开,看得我心里暖暖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年在外面,虽然开始的时候很辛苦,可是到了后面自己稳定下来,就不怎么辛苦了。我年轻,一个人在外面好过,可是母亲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家里还种着地,都不知道母亲一个人是怎么忙过来的。我在外面想母亲,母亲在家里也是时时刻刻的都在想我,惦记我。无法想象夏天下雨,母亲是怎么过的;冬天下大雪,母亲又是怎么过的,母亲不容易。

    我的打工并没给家里带来多大的改变,唯一就是不用再出去借钱了。

    吃着母亲包的饺子,很香。

    母亲问我喝酒不,我不喝。母亲:那你在外边,在那饭店干活,人家让喝酒不。

    我:干活的时候不让喝酒,等下了班可以喝。

    母亲:在外边少喝酒,喝酒耽误事。

    我:是的。

    母亲问:你干活的饭店多少人呀,大吗?

    我:前后加起来有十多个人,不是挺大,就算是中等吧。

    母亲:那么多人,是大饭店呀。

    我笑,把饭店的情况详细的给母亲听,同时告诉母亲

    准备学厨师。

    母亲:学厨师也行,咱们这挺多子出去打工,都学厨师了。上两天前营子老孙家的三子回来了,就是你那个同学,也是在外边给人家炒菜,一个月五百多块钱呢。

    这时五姐:听是领着媳妇回来的,自己在饭店搞的。

    我:挺厉害呀,他初中念完就出去打工了,比我早三年,应该当厨师了。

    母亲:老孙家家里也困难,要是在家那子连媳妇都不上,出去领媳妇回来,那是有心有肺,他爹孙永恒该乐了。

    五姐对我:你知道老妈的啥意思吗?老妈的意思你也得给她领回个儿媳妇来。

    我笑着:媳妇不着急,等我啥时候炒菜了,啥时候再就行。

    母亲来气了,:我都六十了,还能活几年,等你炒菜了,黄花菜都凉了。

    我和五姐就笑,我:妈,您老刚六十,才开始享福,咋也得等你孙子结了婚,再那话呀。

    母亲:还孙子呢,连媳妇都没影呢,还孙子,你先领个媳妇回来再孙子的事。

    晚上躺在家里的热炕头上,真舒服。实话在城里住了这么多年,总觉着再好的床也不如家里的热炕头舒服,每年回去都要好好睡睡热炕头。母亲你们那城里都住楼,也盘不了炕,没炕,可咋睡。有时候就打趣母亲,您老要是到城里去,就给你盘个火炕,去不去。母亲就,不去不去,不习惯,那破城里哪赶得上农村好,还是农村好。

    出来打工的时候就想等有钱了,买个房子,把母亲接到城里来。刚开始的时候是没钱买房子,等后来好了,买房子了,母亲也岁数大了,啥都不来了。就像今年过年的时候回去看望母亲,母亲的身体硬朗,八十七岁的老人了,啥毛病没有,话比我都有气力。和她跟我去我家过年吧,母亲直摇头,不去,你那家太,还是楼上,不方便,要去不早就去了。我给你盘个火炕,你还不去。母亲盘火炕也不去,哪有家里好,有你五姐在家,我哪也不去。

    母亲现在享福了。

    五姐问我:国华,以后怎么打算的?

    我:准备学厨师,干餐饮这一行。

    五姐:不打算继续念书

    了。

    我:不念了,咱家有你一个大学生就可以了。怎样都是过日子,念不念书考不考大学都一样,现在我就想把厨师学成了,找个好一点的饭店上班,挣的钱会比现在多,然后再个媳妇,在城里买个房,把妈也接过去。

    五姐:不管你,你自己决定想干啥就干啥,学厨师也挺好的,我不反对。妈着急你媳妇,你都二十了,过了年二十一,别人家二十一都结婚了。你学厨师,一边学一边处着,饭店服务员不是有吗,不可能都是男的当服务员吧。

    我:先不想这事。

    五姐:这是正事,你得放心上。你这在家里干也没啥出息,既然不想继续念书,学厨师没人反对。你出去学你的厨师,家里头不用惦记,我过完年就开始实习,实习的时候就有工资了。就在咱们镇学实习,天天的都回家照顾老妈,这你就放心好了。

    我:我放心。

    五姐:你好几个同学都结婚了,你也该抓紧了。

    九十年代的农村,在我们家那里,谁家媳妇,往少了也得五万块钱彩礼,一般的都得七、八万。我家困难,别五万,一万也没有。媳妇的事,在家的时候就和母亲不用操心,自己解决。母亲已经操劳一辈子,不能再让她为我的婚事操心了。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压根就没年轻过,当我记事的时候起,母亲就是一头灰白的头发,整天低着头不停的劳作着。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拉扯着我们姐弟几个过,日子的艰辛就不用了,可母亲就是靠她那弱的身体把我们姐弟拉扯大,姐姐们一个个都相继出嫁,五姐也考上了师范学院。现在母亲老了,该是我们让她省省心,享享福,安度晚年了。

    现在我的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不用再去借钱过日子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母亲也不用再那么辛苦的劳作,唯一叫她还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还没媳妇,没成家。这个我心里知道,我要拿出几年时间,把艺学成,攒下些钱再媳妇,成家立业。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我不出去打工,在家里务农,那么媳妇就是件难事,不是没有女的喜欢,而是不可能有人家会

    把闺女嫁给我,因为我穷。我从来没都没把家里穷当回事,那只是暂时的,只要干,就一定会改变,会好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穷人,有的只是没心没肺的人。当一个人心里开始贫穷的时候,那就真的贫穷了。

    在家里过年是最好的,因为家里有浓的化不开的亲情,亲情永远的血浓于水。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姐姐们都回来了。

    大姐老大,在家的时候最受累,吃得苦也最多,所以最有威望,我们都听大姐的。大姐两个孩子,一个丫头一个子,儿女双全。丫头和子都长大了,丫头已经处了对象,比我这个当舅舅的都早。二姐家也是两个孩子,都是丫头,二姐一直想要个子,可是就没来个子,最后也认命了。我们都二姐命好,现在有丫头比有子好,有两个丫头到老了有人养老,要是子,就得要了老命。二姐就你们都有子才这样,要是没子你也和我一样,想着要子。

    等到了现在,最享福的就是二姐,两个丫头都非常有出息,把二姐、二姐夫他们老两口接到了城里,享受晚年生活。

    三姐和四姐家都是一个子,那时候五姐还没有孩子。

    姐姐们一年没见到我,都是十分想我,问我这问我那,笑着回答她们。其实我的命挺好的,有五个姐姐,姐姐疼弟弟那是实心实意。姐姐们都把我这个老兄弟当成孩子,关心呵护我。

    大姐有权威,问我:在外面怎么样,就打算一直在外面打工了。

    我:在外面还行,准备学厨师。

    大姐:学厨师也行,那你出去,家里的地怎么办,妈岁数大了,不可能再种地了,这两年妈还行,能自己照顾自己。

    我:把地包出去。

    大姐:包出去也行,地就是种也出不了几个钱,你现在也挣钱了,多给妈点钱,妈一个人,也够她花的。再还有我们几个呢,没事的时候都会回来看看,这个你在外面就放心,不会让妈有事的。

    二姐也:你就在外面好好干,我和大姐我们都能照顾好妈,就这一个老太太,你五个姐姐呢,把老太太团团围住。二姐边边比划着,把我们都逗笑了。

    大

    姐接着:地包出去,妈我们在家照顾,这都行。你也二十多岁,该媳妇了。

    我:这个不忙。

    大姐:你也别不忙,我也知道你不着急,可是妈都六十一了,六十多岁的人,在咱们家这都该抱孙子了。咱们不孝顺不孝顺的,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看看咱妈,你也得媳妇了。

    还是大姐厉害,几句话完,我就不知道该啥了。

    二姐:大姐的对,是这么回事,你得考虑考虑媳妇的事了,现在个媳妇是挺贵,只要你处成了,我们姐几个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你上。

    大姐笑,:看着没,你二姐最疼你了,别看你二姐困难,对你这个老兄弟可啥都舍出来了,都要砸锅卖铁了。

    二姐:那咋的,咱们就这一个老兄弟,总不能让人家看笑话,老谭家家里困难,不起媳妇,让老兄弟打光棍吧。

    三姐:困难咋的了,困难就不媳妇了,我没看谁家穷一辈子的,现在能有国华(我的名)这样的不错了。

    大姐咳嗦一下,就都不话了,等着大姐。大姐看都不了,就开口道:国华,咱家就你一个子,我们姐五个就你一个老兄弟,就算咱家穷,也不会看着你打光棍儿,何况你也打不了光棍儿。然后冲着二姐,你也别老啥打光棍儿的,打光棍那是别人家的事,咱们老谭家还没有打光棍儿的。现在我就是问问,国华你是想在家里,还是自己在外面往回领。

    大姐完看着我。我是真的不知道啥,在那挠脑袋。

    二姐看我不话,问:你是不是在外面已经处对象了?

    二姐的话一落,五个姐姐都看着我,我赶忙:没有。

    大姐:要是没有,在家也行。

    我:大姐,我想等厨师学成了,多挣点钱,然后再考虑这事。

    大姐:媳妇又不耽误学艺,你不用觉得咱们家穷,再穷你媳妇的钱我们姐五个也能给你张罗,你不用担心钱的事。

    三姐:对,钱的事你不用担心,头几年咱们穷,困难,不敢这个,现在一点点都把日子往好了过了,没钱就是借钱,也能够你媳妇的。

    一直没话的五姐:国华的意思

    是等两年,出去炒菜了再媳妇,但是都二十一了,也该媳妇了。我看不如这样,大姐的对,学艺不耽误媳妇,另外媳妇也不是找个女的就当媳妇,得两个人情投意合才行。谁也不知道和谁成一家人,得讲缘分。国华你在外面碰到合适的,就处着,家里头我和大姐我们碰到有合适的,也给你介绍,到时候通知你,你就回来相亲,万一就相中了,俩人投缘,也是好事。

    大姐听完五姐完,也表示同意,然后对我:咱妈看这两年体格挺好,还行。你也不了,得考虑一下咱妈,我们当丫头的是可以回来看看,但那也是有时有晌的,毕竟都是成家的人,都有个家。老太太身边得有个人在,咱不是恨自己妈啥的,万一妈有病了,就是我们知道了,等回来也得有个时间。要是妈身边有个儿媳妇,要是有病直接就送医院了,啥都不耽误。咱们家困难,要是不困难,我知道你早就念书去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现在出去打工,你五个姐姐也都不好受,知道你考虑到家里穷,不想让我们操心你的事,我们也知道你保证能上媳妇,打不了光棍儿,但是早娶总比晚娶强,就按你五姐的,你在外面有合适的就处着,我们在家里找着,到时候你回来相亲就行了。

    大姐的话,的我心里热热的,就点头同意。

    我这一点头,二姐就和大姐:我家她三婶,娘家有个妹子,上回还和我没找婆家呢,我回去问问。

    大姐:你的是不是张理媳妇的娘家妹子?

    二姐:是,就是她娘家妹子。

    大姐直接:不行,张理媳妇就骂老婆婆,她妹子也好不到哪去,咱不找那打爹妈娘的。

    三姐:我们营子还真有个好闺女,现在学护士呢,等我回去问问。

    大姐:老三你回去上点心,问问,但是得有一条,得孝顺。

    三姐:那是,不孝顺的不行。

    二姐马上:跟他们家,别看现在咱家里穷,他有五个姐姐呢。

    大家就笑,大姐对二姐:跟人这些干啥,人家又不是跟五个姐过日子,你这也太心急了。

    这就是有姐姐的好处,这就是家,这就是亲情,浓得化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