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收割机很挣钱的
雨后的麦杆子上生了一层原先没有的灰,收割开过后漫天的灰尘。周世高脸上的口罩早已经是漆黑一片,现在只有露出来的眼珠子还能看到一点白。
为了赶时间,周世高中午饭都不回去吃,而是由区芹做好了送到地里,就在田头简单地吃一点。火辣辣的太阳将麦杆子晒得嘎嘣脆,收割割起来比雨前更加的顺畅。唯一有点不同的是雨前的麦子割下来之后是金黄的,现在割下来的麦子则是呈现出灰白的颜色。
不过这些麦子的品质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不管是拿去卖还是留着自家吃都没有任何问题。许有香之前的担心没有变成现实,他们家的麦子在延迟几天之后收割完毕,而且完全不用晾晒,直接装口袋进仓了。
插秧过后,周世高在一个下午来到了前庄。周扬帆正带着萌萌躺在当间临时铺的床上休息,他的里拿着一本线装书看着,萌萌骑在他的肚皮上玩耍,看到周世高进来瞅了一眼,继续在那里自言自语。
“萌萌快下去。”周扬帆在萌萌头顶摸了一下道,“爹来了,你怎么不叫一声?”
“爹你来啦!”丫头奶声奶气地问候了一声,从周扬帆的肚皮上翻了下来,光着脚跑进了里屋。
“爷,你坐。”周扬帆坐了起来,指了指边上的板凳道。
周世高坐了下来,朝墙上望了望笑道:“还是有空调好啊!比电风扇带劲多了。”
周扬帆笑道:“要不是为了制作菌种,也舍不得买这玩意,太费电了。”
周世高咧嘴笑了笑,没话找话地和周扬帆闲聊。周扬帆知道周世高无事不登三宝殿,聊了几句后就问道:“爷,来找我有事?”
周世高看到周扬帆问了,也就不再转弯子了,轻声问道:“扬帆,你对收割有没有兴趣?”
“收割?”周扬帆马上就明白了周世高的来意,毕竟庄上已经有传言了,周世高很想买一台收割,只是不知道真假。
“是啊,我来问问你,对收割有没有兴趣?”周世高盯着周扬帆的脸,似笑非笑的问道。
“还好吧,我感觉收割挺挣钱的。”周扬帆想了想道。
“那肯定挣钱啊!”周世高毫不犹豫道,“你知道就我开的那台器,一年能挣多少钱吗?”
周扬帆当然不知道啊,便缓缓地摇了摇头。
周世高竖起了三个指道:“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就那台器,一年能挣三万多。”
“啊?能挣那么多的钱?”周扬帆有点诧异道。
“当然啊!”周世高赶紧解释道,“一年两季,一季水稻挣一两万,一季麦子挣一两万,除去各种保养还有我的工资,我估计老孟纯的也能挣三万出头。”
“那收割真的挣钱。”周扬帆感叹道,“老百姓在家一年才能挣多少啊,一台器赶得上好几家一年的收入了。”
“那必须的。”周世高道,“所以啊,我早就想自己买一台了,就是我一个人买不起。扬帆,你不知道,我帮老孟开收割的时候,看着他数钱的样子,不知道有多眼红了。现在的人都不想用人工收割了,收割特别吃香。我跟老孟出去收割,在一个地方就能待上好几天,不把人家割完都不让走。你看今年我们为什么回来得晚,就是人家不让回来。在南边那些人怕我们偷着走了,直接让我们把收割开到人家门口,一直到他们队里割完了才让我们走的。”
“是啊,现在的人都不想动了。”周扬帆想了想道,“往后种地械化是趋势,收割会越来越吃香的。”
“是的呢。”周世高点头道,“扬帆,我来是看看你的口风,你要是对收割感兴趣的话,我想和你合伙买一台。收麦子我和你一起出去,来回也就是十几天的时间,少也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回来到家也能挣这么多。你看我们大队这么多的地,连一台收割都没有,我们要是买了之后,其他队我们就不管了,就我们前面这几个队,也有二三百亩地,我们能护下来的话,一年两季的收割费就有两三万呢,除干落净的少也能挣一两万,我估计一年半就能把器的本钱收回来。”
周扬帆被周世高动了心思,想了一下问道:“爷,那现在收割多少钱一台呢?”
“就像我帮老孟开的那种,现在新的四万多。”周世高道,“你要是想买的话,我和你一人一半,拿两万多点就行了。”
周扬帆想了想道:“光收割四万多是吧?我看人家还要用汽车拉着的,汽车还得有不少钱呢,再我们也不会开汽车,到时候还得再雇一个驾驶员开汽车?”
“不用啊!我们用不着汽车。”周世高笑道,“你是没出去看过,用汽车拉收割的是少数,大多数都是用扶拖拉拉着的。”
“嗯?扶拖拉怎么拉?”周扬帆好奇道,“收割那么大,扶拖拉的车斗子那么点,也装不下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周世高笑道,“他们都是改装的大平板车,用原先的扶头,另外做了个平板车,拉着很方便的。”
“哦!”周扬帆恍然大悟,“扶拖拉拉着那肯定要省钱了,但是也不如汽车跑得快吧。”
“扶上路肯定不如汽车跑得快啊。”周世高笑了起来,“不过出去收割又不是光跑路的,路上慢点也没什么。收麦子一共也就那十天八天的,天气好也不冷,直接买个帐篷住在里面就行。收稻子也不怕,老孟出去都是找个人家住下来的,在人家吃饭,帮人家的稻子收割也不要钱,最后再适当给点伙食费。这个我都摸透了,什么路子我一清二楚。”
“哦。”周扬帆点了点头,“你帮人家开了几年收割了,门路都摸清楚了。”
周世高笑了起来:“扬帆,我就是来问问你,对收割感不感兴趣,要是想买的话我和你合伙买一台,最多一年半就能把本钱拿回来,往后每年分个万把两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