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A+A-

    时间一转, 到了六月份。

    气温接近了零度,不过因为狂风来袭, 外面依旧难以长久呆着。

    那狂风从去年刮到了今年, 以摧枯拉朽的实力席卷全球。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气流的冲撞引起旋风甚至龙卷风。

    这个时候,敖木才接到军队传来的, 迷雾后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消息。

    空气中的雾霾质量, 正以可观的速度下降着。

    这就代表着, 外面的毒气正在慢慢的消耗着。国家也在开始着手于,当毒气下降到一定水准,并且地表重新获取阳光后, 开始在地表恢复大面积植被种植。

    至少, 绿化要先做好。

    所以, 中央已经开始着手于设定绿化策划,联合这方面的各个专家进行探讨研究。

    不过是否播种粮食还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问题。因为以土地污染程度,以及大气中残存的毒气来看。没人保证种出来的食物人吃了会不会又问题。

    不过不管怎样,毒气开始减少,国家就有办法加快这个消耗。至少先给植物们一个生存的环境,然后再慢慢恢复动物。

    这也许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又这个希望,未来就能够找到方向。

    杨芜一目十行的看完了:“白了就是末世后的绿化?”

    敖木点点头:“不过种植的就是抗酸性较强的植物。里面应该会有大量转基因植物。”

    “那转基因真的安全吗?”杨芜对这方面着的不了解,“我只知道, 动物转基因的话,会给基因系统留下难以修复的bug。”

    “植物基因没有动物基因那么多难控制的因素。而且就算给植物留下什么bug,吃进人的肚子里也只会转换成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比如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等等等等。所以理论上讲, 是绝对安全的。”

    敖木上大学的时候听过一点这个公开课。而且从营养学角度来看。逻辑上转基因植物不会有问题。

    “那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杨芜反问。

    敖木摊手:“我要是知道,我就去当转基因专家了。”

    主要是,现在所有的解释里,实在找不到一个能够让普罗大众信服的辞。也许跟当初那个所谓白鼠实验有一定关系。

    可百姓们更关注的事情是。转基因研究所里面的食堂中,吃的是转基因的食物吗?如果不是,他们都不吃,凭什么让什么都不懂的我去相信那个无害?

    这是个无法解决的话题。至少对于敖木而言,如果必须吃转基因食品。他会去吃。但如果有别的选择,去投票让哪一种流通向市场。敖木也会投反对票。

    杨芜下巴垫在敖木的肩膀上:“这么来,咱们还有能见天日的那一天。”

    敖木熊熬到:“我还等着你带着我骑马呢。”

    杨芜脑袋蹭了蹭敖木的耳朵,低声笑了。

    也许这个时间很漫长。但年轻的二人愿意继续等。

    时间继续推进。再出门的时候,外面的能见度明显好很多了。抬头望向天空,也能看见太阳粗糙的轮廓了。

    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希望。

    当前村里的喇叭里,每天都会放两个时的□□,收音机里面二十四时都有播放的内容。而下午时分,甚至还会有临时的节目。会有一些末世前的明星,通过电台表演一些节目。有的唱歌,有的演讲,有的唱戏,也有的相声。

    末世后的风格明显跟以前不一样了,敖木跟杨芜连续听了几天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就跟以前追剧差不多,每天到了那个时候就要开收音机好好听一听。

    “这些放不住的东西还是放外头快点吃完吧。不然就算咱们放里头,几百年也不会坏,可再拿出来外面的人不相信啊。”杨芜看着手里的肥宅快乐水。是有些舍不得,可该消化还是要消化。

    敖木调整好收音机的频道,听见了里头熟悉的开场音乐:“家里消化去的本来就不多。你还指望往外卖?反正剩不了几箱了,留给你慢慢喝也不错。”

    “那其他不耐放的呢?咱们之前还弄过不少盒饭在里头呢。”杨芜道。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敖珍。二人要忙的工作又有很多。为了能够在忙碌的时候保证用餐。他们会一次性多做一大桌子的饭菜。然后将其包成一个一个的盒饭。这样饿了随时能拿出来吃,吃的时候还是热乎的。

    直到现在空间里还剩不少。

    “那就放着了。又不值钱。”敖木拉一把操心的杨芜坐沙发上,“我心里都有数。再听会儿广播还要去喂牲口。这两天咱来忙东忙西的,净指望我大姨喂牲口了。你也好意思。”

    杨芜坐没坐相的瘫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无聊道:“我这不是想把里面的东西安排的明明白白吗?最好咱们离开它日子过得依旧好。”

    “咱们现在就没有离开谁就过不下去的时候。就是靠着牲口的副产品,咱们日子就比绝大部分人自在。”敖木揉一揉杨芜的脑袋,“要是去避难所的话,咱们的发展只会更多。”

    杨芜抬头看着敖木。一双眼睛还带着几分水汽:“那咱们离开以后,还回来吗?”

    “当然回来,这是咱们家。”敖木知道杨芜舍不得,想一想道,“而且到底走不走,咱们还是两呢。”

    “大姨他们都走。妈肯定舍不得。”杨芜道,“而且明显避难所里的情况会更好。政府就算现在能养活咱们。可等避难所开放以后,那就是干多少吃多少。外面不愿意进去的人。恐怕再也没有福利养活了。”

    这一点敖木比杨芜清楚:“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杨芜眨眨眼睛:“看。”

    敖木道:“我最近设想的是,咱们先去避难所。至少不要被以后的发展落下太久。咱们将牲畜都送过去,然后好好发展上几年,积攒些家底。等咱们有足够的资源了以后,咱们再回来。”

    杨芜想一想:“你这想法,就是类似于出村工,然后赚钱回来盖房子娶媳妇?”

    被他这么一,敖木不禁笑了:“倒是可以这么理解。”

    “那万一不放咱们回来怎么办?”杨芜提出了一种可能,“你是军医。以后进了避难所肯定是军人的待遇。军人待遇肯定是好。可你想走的话应该也没那么容易了吧。”

    “军队又不是监狱,而且退一万步讲,当兵的总有退役的一天。”敖木给了杨芜一个脑瓜崩,“这个以后再商量吧。咱们家牲口饲料都不多了。下回跟部队买多少还是要好好算下。不然买多了放不下,买少了不够吃。”

    这饲料的问题,算是家里最头疼的事情了。

    兔子是真能吃能生。鹌鹑下蛋也不少。鸡鸭鹅下蛋,当前都是攒着,留着给村里那两对结婚来用的。其他的牛奶、幼崽一类。除了卖出去的,就是自家来吃的了。

    “想吃麻辣兔头了。还有冷吃兔。可惜咱家里没人会做。”杨芜有些失望道。

    “也许进了避难所就能找到以前是大厨的人了。到时候我雇一个人,专门用来填饱你这张馋嘴。”敖木调整一下收音机的声音,算结束这个话题。

    回头却见杨芜舔一舔嘴唇:“嘴可不是一张嘴馋。”

    敖木脸上一臊,转开目光没理会这个胡乱开车的混蛋。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那两对新人结婚的正日子总算是到了。敖木给他们准备了鸡鸭鹅蛋两百多枚,因为蛋的种类不一样,也不好煮熟了去分。干脆都在一起,摊成了鸡蛋饼。然后在每张饼上头都放一个剪好的囍字。

    再用塑料袋密封好,到时候挨家挨户都分几个,最好每个人都能吃上一张。算是有喜事,全村都一起沾沾光。

    虽敖木是收村里给的玉米的,可到底大部分资源都出自敖木也这里。而且结婚当天,敖木还送了两只兔子作为两对新人的贺礼。让他们餐桌上吃的更丰盛一点。

    所以结婚的当天,两对新人的家长都邀请敖木一家。

    这二年来,不好的事情太多了,也确实需要一些好事来提升家里的整体气氛。所以两对新人结婚的当天,敖木将诊所里头的事情都忙完。然后又将家里一道道房门全都锁了,全家人穿上防护服,带上头盔,第一次全家出动去了大队。

    大队里原本还住着一些人。他们被提前了招呼。送了鸡蛋饼以后,就在屋里头不出来扰喜事。敖木一家八口浩浩荡荡的出来,一块过来赴宴,让这婚礼的现场更增加了几分热闹。

    当然,敖木也不是带着全家过来蹭饭的。基本上每个成年人手里都是拿着祝贺礼物的。

    敖木拿了两瓶二锅头,杨芜拿了几包糖果作为喜糖,敖玲带的是一些日常用得上现在却很难得到的生活用品。敖珍给的比较实用,是两匹红布给信任。让他们多做两件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