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回家后将菜放盘子里装好, 杨芜四五点钟就到家了。牲畜那边若是再有什么事会电话给他, 他电话就能解决。反倒是张琳雅要晚些回来。
最近入驻了大批人员的工作问题急需解决。这种植园里自然招工了一大批人。张琳雅在里头管事, 工作比较忙。这下班的时间自己也确定不了。
家里人还是决定等张琳雅回来一起吃饭。
“你这外地来了这么多人,也不知道这人都什么样。是好是赖。万一是叼的,这活可就困难了。”敖珍做沙发上陪敖玲看电视剧。想想最近入驻了那么多人,不禁对敖木都道。
敖木倒是没有像那么多:“不是新来的人都勤快吗?生怕不留自己, 活肯定都强的干。”
“新来的肯定都听话,可怕是那些装假的人不好相处啊。”敖珍担心道,“句不怕得罪人的话, 这世道乱成这样, 能活到现在的, 多少都有些本事。不是好人活不下去。可乱世道理, 心眼太好的人普遍最容易被人害了。要是好的, 咱们也心疼。可万一遇见个心眼坏的,不安好心的呢?”
杨芜了个居中的法:“防人之心不可无。谁能帮得上谁呢?姐她也不傻,大姨你也不用太操心。”
敖珍叹口气,也觉得杨芜的有道理。
等了两个多时,菜都凉了张琳雅才回来。一进屋放下包脱了外套,整个人都难掩一天的疲惫。
敖珍忙过去将脱下来的衣服接下来:“今天怎么比昨天还完?”
“给新来的做培训来着。他们那边儿跟这边种东西方法不一样,种的东西也不一样。就算过去有经验的,来这边也得重新教。之前是别人教, 今天刚好轮到我。”张琳雅换了鞋,才瞧见沙发上坐着的敖木。
“回来了,都好几天没再家里看见你了。”张琳雅半开玩笑的到。
敖木忙的时候是真忙, 有时候一家人一个月半个月没怎么见面都是常态。
现在,远不是在诊所黑屋的时候,一家人一天二十四时都在一块随时能看见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追求,也各有各的精彩。
杨芜拉一把吴丽丽:“人可以慢慢看,可肚子再不填饱就饿死了。我们几个就等你了。亏着敖哥去饭店点菜带回来了。现在都凉了。微波炉呢?把微波炉找出来叮一下。用锅热太麻烦了。”
这饭桌上敖珍也免不了多问几句张琳雅,新来的同事都怎么样,同事嘱咐张琳雅别傻乎乎的跟谁都亲近,既然那些人只是在咱们避难所里头暂住,对他们好自然一点都少不了。可也不能道毫无保留的份上。
好客是一样的好客,眼下避难所里整体的伙食都提一声了一个层次,生怕新居民不习惯。可他们终究不是融入进来,而是在这里暂住。就是客人。未来的主人,跟暂住的客人是两回事。
可以是敖珍多心,可她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这些人是加入这个避难所,疑惑长久住在这里,是公民,那么就跟其他普通人享受一样的法律和待遇。可暂住的话,他们还保留一些自己的体系,原本的领导人员还在。
那么一旦原住民跟新来的人发生矛盾又该怎么办?是那边人管?怎么量刑?
所以敖珍的意思是,客气归客气,可该远离还是要远离。最好不要产生任何矛盾,不要给避难所放带来麻烦。
当天夜里,杨芜洗完了澡,腿就搭在敖木的肚皮上,腿肚子来回蹭着。敖木伸手,顺着腿就摸到了之前敖木骨折时手术的疤痕。抚摸着上头的伤疤,不知在想什么。
“其实咱们避难所发展也挺快了。”杨芜道,“现在看也挺厉害了。”
“怎么?”敖木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杨芜的疤痕上。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竟然一点都没混乱。吃穿用度都正常供应,连用水用电都没有麻烦。看来上面准备的比咱们想想的充足多了。”杨芜道。
“不是有你一份力吗?”敖木笑道,“你好歹解决了一些人员工作问题。”
“我才解决几个人。人数那么多,我这点就跟闹着玩似的。”杨芜想到什么,膝盖弓起来,用脚心踩一踩敖木的肚脐,“那医院这头呢?我都听你们药品告急了。”
敖木想到这个,不禁摇了摇头:“早就告急了,也就是没想最近这几天这么窘迫罢了。前两天几乎全靠中药撑着,问题是就算是重要药品也十分有限,很多药材都不全。中医专业医生就两个,剩下的全靠自己。”
“那你咱们避难所以后能不能加大中药种植?不是要恢复生产吗?生产中药的中成药应该也挺重要的。”杨芜提议道。
敖木想想,不太确定道:“不是不可能。可药材可没那么容易种,而且很多药材也不是能自己种的。有的药性还优待研究,缺乏数据支持。不能看两个古方,就真的依靠古方去抓药。问题是眼下的医疗环境和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光是数据支持这一点就很难。也只能是摸石头过河了。”
杨芜坐起身,身子趴下去,去够敖木下巴刚刚起来的一点胡子茬:“你等你毕业以后,要不要再修个中药?到时候中西医两手抓多厉害啊。之前在村里时候你不是没少学中医吗?对你来应该不难。”
敖木伸手去摸摸杨芜头顶的头发,想一想道:“那你要不要去当兵?你功夫好,脑瓜还聪明。尤其是那特种兵训练的。你底子好,吃得了苦,对你来应该不难。”
“……”杨芜顿了顿,脚下用了点力气,“你丫就怼我能耐是吧。”
敖木笑着转了个身,伸手一拉,拉着杨芜躺自己怀里:“你都知道不容易了,怎么就知道指使我能耐了?我但凡又那么大的本事,当初就不至于读完硕士就去实习了。”
杨芜嘴硬道:“那你不是还别三甲医院录取过吗?”
“那你还是散九段呢。那也特难得吧。”敖木道。
见敖木跟他抬杠,杨芜也就不这个了。
等了一会儿,杨芜又想一出是一出的道:“其实我要是去读也不错。”
敖木抬抬眼睛:“不觉得麻烦了?”
杨芜嘿嘿一笑道:“到时候我可以选修你的课啊。是吧,敖老师……”
杨芜这话,声音拐了几个弯。这个称呼敖木每天都能听见几次,可从杨芜最里头听见这话,就让他难以控制的一激灵。
杨芜探身过去,还轻轻舔了一下敖木的耳朵:“敖老师,今天教我点什么啊?”
这妖精!
敖木翻身将人压住,眼瞧着杨芜又浪的起飞,眉眼间还带着一种挑衅一般的诱惑。
“跟我学可是要交学费的。”敖木探下身子,额头抵着杨芜的额头。
杨芜抬腿去够敖木的腰身:“你教什么,我就用什么当学费了。”
敖木第一头,直接堵住了这口不择言的妖精。
如此,敖木也坚定了一个想法。绝对不能让这货去继续上学了。万一往后真当了自己学生,他在课堂下面喊一声老师敖木骨头就酥了,那还讲什么课了?
避难所里新来了九万人,这对避难所内原本刚刚成型的各个职业都有所冲击。医院除了病人方面,也新来了一批医护人员。敖木的神经外科新来了一个人,也是主治医师。敖木过去跟他交接了两次工作,从那以后回医院的次数也就少了。
医院这边也是一样。那些原本就上学的学生根据在原本避难所里学习的情况安排进新的扳机,考研的人继续考研,因为他们赶路的这一段时间历经颠沛流离,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他们即将毕业的人会根据特殊情况,延长一个月。
医学院的人数再一次被充盈了。而且很多其他系的学生,在精力了外面的一切后,也想要来医学院了。哪怕学医以后可能面临某些危险,可至少不论什么情况下医护人员都会是重点保护对象,且拥有最好的待遇。
学生的数量几乎多了一半,且在不断增加,可老师可没增加几个。
敖木的博导又被分配带了几个学生。博导当然教导不过来,所以硕士生基本都是交给博士生先带着。除了固定时间给他们解答一些疑难点,剩余时间基本全靠自己。
敖木又多了两个半住手的学弟学妹,原本就不轻松的他更忙碌了。
要带几个硕士生,而课堂上那边助教也需要多忙。因为教师资源不足,敖木被拉去上台讲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原本敖木还是个在读博士,可惜因为情况特殊,加上他确实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嫣然已经成了这大学里头的一任正经八百的导师。
“这个你还是多翻看一下病例得好。理论上讲这个结论是没问题,可应该在加入一些现实情况。”敖木看了一下新带的学弟起草的论文,之处了几处不足的地方,“另外这里的话你可以先保留。过几天咱们老师那边会进行一次临床实验,你可以等看过结果以后再行修改。”
作者有话要: 啧~这么一想还挺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