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A+A-

    敖木这边还在忙着, 转眼又接到了媒体放的邀约。

    主要是其他避难所要引进之前面向居民们拍摄的公开课。这种科普形式很好。其他避难所都算先引进, 如果反响较好的话,他们再拍摄属于自己的公开课系列。

    不过既然要去其他避难所,多少要多一分采访给其他人看。这里头尤其是敖木人气最高,相信到了其他避难所也是一样。

    与此同时, 面对避难所内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大,同性恋人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已经到了官方不得不正视的时候。

    刚好在本地避难所里头敖木跟杨芜的名气最高, 基本整个避难所的人都听过两个人的大名。所以既然正式这件事, 就要从两个人的采访开始。

    杨芜之前没少收到媒体邀约, 不过那都是采访他创业的事情。所以他接受的少。这一回个电话先跟敖木商量一下, 两个人都选择同意接受了。

    只是两个人有空的时间是不定的, 想要同时有一个空闲时间接受采访还是蛮不容易的。

    等二人都提前将要做的事情做好了, 敖木先接受采访, 给公开课拍了几分钟的视频作为宣传用。然后再跟杨芜汇合,一块去接受关于同姓伴侣这件事。

    即便又敖木跟杨芜二人在,依旧会有人觉得, 男人跟男人在一起就是因为没本事找女人,所以才找男人搭伙过日子。是没出息的表现。而且两个男人在一起,生活上谁听谁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个节目其实邀请了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进行采访,敖木跟杨芜算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一对了。

    进入录制间。这避难所里总共只有两个录制间, 一个是严肃新闻使用的,另一个就是不是那么严肃有娱乐性质的录制间。敖木所在的自然是后者,这样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人特意穿了同款衣服, 算是情侣装,二人坐在一处,主持人将一会儿会问道的问题先给他们看一看,让他们熟悉一下。如果有什么不能接受的问题也可以提前明。

    敖木跟杨芜相互对了一下稿子,着着,杨芜贴敖木的耳朵边笑道:“这感觉怎么这么像俩犯人在串供。”

    敖木扯扯唇角,嫌弃的看他一看一眼。

    这一回录制的很顺利,后续还要录制一下二人工作上的事情,以及工作时,相互交流的甜蜜细节。

    也算是给避难所里,那些难以面对自己形象的男同女同们一个正面的榜样和教材。

    二人商量过后,就没再镜头前有任何的虚假,就跟平时一样。

    得了空刚给对方发条短信,对方看见了就回一条。若是又约提前一下自己可能有空的时间,若是能两个人都有空,就能在一块去逛逛街偷个闲。

    在一起太长时间了,二人早就过了如胶似漆的年纪。只是随时习惯了有对方的存在,两个人肩靠着肩走在同一条路上,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这个节目,是半纪录片性质的。所有情侣拍完以后,剪辑好就定好了播出的时间。在播出前,杨芜还在网上造势吸引一波关注。

    随后,播出时间被安排在黄金时间,中午和晚上各播放了一次,除了少数坚持反同的人表达不满以外,大部分的人看了都是挺有感触的。

    人对未知是恐惧的。

    绝大部分人,对同性恋的人是不了解的,所以会下意识的反感抗拒。但谁也不会明白这份恐惧来自哪里,所以就很轻易归类到了类似“不符合传统”“生不出孩子”“艾滋病”等原因上头。

    而这这个节目要表达的仅仅是喜欢同姓跟喜欢异性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仅仅是普通人,也会有甜蜜、有吵架,吃多了也撑得慌,吵嘴了也会气的吃不下饭。

    人生百态,这根喜欢什么性别没有区别。

    网上也因此掀起了一片讨论声。能上网的,多半都是家境殷实的年轻人。其中收到过较好教育的人居多。所以接受浙西诶事情也比普通人更好。

    不过也有人开了帖子,自诩“反同联盟”。让反对同性恋的人在下面面报个到,去报道的人也不少。也有看不过去的人下场去撕,不过都被楼主删帖了。有的楼层是几十层的断流,可见销烟惨烈。

    杨芜在自己的秀恩爱楼里又发了几张合影,酸死一片单身狗。

    私信区接到了不少喜欢同性却不敢生长的人前来诉,杨芜若是有空,就一一回了。

    其实官方既然会拍摄这方面的宣传,其实就是一件很好的开始。这明,官方要真正将这件事开放了。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二人就能光明正大的领一张结婚证了。

    这一采访在民众见的影响一日比一日大,不过又一点可以肯定,对于那些隐藏自己性向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这个纪录片,学生们自然也看了。敖木上课如旧,不过下课以后,跟学生们闲聊的时候总会有人拿这个开玩笑。只要不是恶意的,敖木也会跟别人笑一会儿。

    这一纪录片在本地反响不错,周围其他避难所干脆将这个连同公开课一起引进了。

    从这以后,敖木的名气算是越来越大,相遇避难所内外了。

    可惜的是当前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联系,还不知道其他避难所里头的网络情况。

    当前当然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去建立联系,至少军方的网络云端数据早就建立成功了。民众之间没有建立,也是有多方考虑的。一来就是是否有必要。以前网络有运营商包办,他们自行管理和安装,还能够提高全国的GDP。可当前所有设备从安装到维护都是国家的人。

    哪有那么多人手和精力呢?更何况这又不是必需品,仅仅是少数有手机和电脑的人的一种娱乐罢了。

    杨芜倒是感觉到变化了。因为亲自去出摊的时候,时长会有人上来问他是不是就是电视上的那个人,杨芜都点头应下了。摊子前的生意都好了很多,偶尔还会给人签个名。

    原本这件事对他们一家影响并不大。

    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公益宣传,还是给家里引来了一点麻烦。

    杨芜因为没有应聘到放心的人,所以这每星期一次的避难所之间的大集市都是亲自上阵。将肉和果子一大早准备好,前去集市上卖。

    一天知道下午,杨芜时不时看一下时间,算一下回家的时间。这一天下来赚的几分不少,可累是真的累。

    而且这回过来买的可不是其他商家,而是各种零散的普通人。这整个大集会就跟菜市场差不多。

    什么叫菜市场?那就是什么样的杀价高手都混在在里面。再加上末世以后积分攒下来不容易,那一个个讨价还价的架势是真的凶。

    一开始招架不住的时候,杨芜还真的有几次是亏本卖了几单。可回头一想越想越气。最后重新调整一下价格,不讲价,爱买不买。

    可这样非但没有赶走那些爱占便宜要砍价的人,反倒是又许多大爷大妈就围在摊子前,一个劲的商量给便宜点,不买也不走,大有一副杨芜不给便宜就不走的架势。而他们不走,其他想买的人也不容易挤进来。

    再看家这方面,末世以后的这些消费者还真挺团结,也是真敢砍。

    杨芜最不怕的就是威胁。看见后面人挤不进来了,这些人有一副挑些的目光。

    杨芜想一想,写了一块牌子放在摊子前面。其他人还以为杨芜服软了,结果定睛一看八个大字:

    内有监控,偷一罚百。

    这是把这群爱占便宜的人当贼了?

    有的人已经开始出言不逊,是杨芜想钱想疯了。

    杨芜扯唇角不屑一笑:“我不差这点钱,不过某些人却这些吃的。我这价格、这质量的东西你去其他摊子随便巴拉。就算有跟我一样好的,品种也没有我这边钱。卖不掉我回去全捐福利院,放心,一口都不会糟蹋。”

    杨芜靠着椅子,就差那个扇子扇一扇。将资本人士的腐朽生活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就在这时候,人群的后面有人左推右挤的硬是挤到了前头,到了近前也不记者看货,而是先仔细看了一眼杨芜。

    “你……你是不是敖木那个男对象?”

    杨芜瞥他一眼,不认识他。还以为是其他避难所里看见二人的粉丝。

    “是我。”杨芜应了一声。

    那人一听面上就是一喜,就要往里走:“哎呀,咱们自己家人啊!我是敖木他大娘,我老公是他爸哥哥!时候还抱过他呢!都不是外人!你这比但是里可好看多了,敖木他现在怎么样了?看电视里可出息了。你他咋没跟我们联系呢?这都是一架子亲戚,又是这世道,哪能这么外道呢?”

    杨芜听这话一瞬间只觉得头皮发麻。敖木父亲那边的人什么德行,没有人比杨芜这个枕边人更清楚。敖木对他们有多么的痛恨,杨芜也再清楚不过。

    当初进入避难所,敖木就已经放下话。如果跟他们一个避难所,敖木宁愿继续住在不见天日的黑屋里。可见对他们厌恶至深。

    现在竟然还敢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