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锦颐担任上铁血军的总司令之后,下的第一个命令, 即为全力抗日!
同时, 为了防止第十九集团军易为铁血军, 以及第十九集团军原军区司令身亡的消息传回南京, 导致铁血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场面。锦颐甚至早早便派遣了诸多士兵,去到军政部,以及市办公署等与国民政府密切相关的地点,进行严格管控。
秦非正是个什么人?
那是个习惯性窝里横,宁愿叫国家的领土被外人给分割去,也绝不叫国内旁人分去自己手里半点权柄的人。
锦颐不敢去赌。她只有确保自己的后方安全了,才能安心的领着军中的将士们全力抗日。
铁血军军营司令指挥室。
锦颐正同军中各营长以上职位的军官们商议着反攻计划, 潘明飞忽然便从外边拿着一份报纸, 快步走了进来。
“司令, 你快看看今天的报纸。”潘明飞的呼吸有些急促,一走到锦颐的身边,立马便将手里攥着的报纸,递到了锦颐的身前。
知晓潘明飞必定是看到了什么, 才会将不顾时宜的将报纸拿到自己面前的, 锦颐当下也不耽搁,停下了商议的进度,取过潘明飞手里的报纸,就着潘明飞所翻开的那一页便看了起来——
“国民政府紧急迁都洛阳”
没有给锦颐任何缓冲的时间,一个硕大的标题,猝不及防的便映入了锦颐的眼帘。
国民政府要迁都去洛阳啦?
锦颐错愕的同时, 却有只觉得这才像是秦非正能够做出来的事——
自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开始,一直到今天,短短五天内,即便他们奋力反抗,使之日本的进攻计划一度破产,可由于日军的不断增兵,以及日军的军事装备补给充分,渐渐的,竟成了他们这一方,开始有些弱势起来。
而南京与上海向来便是毗邻,上海战事一起,作为首都的南京顿时也开始吃紧起来。从上海到南京,机械化部队最多半天便可到达,一旦上海被日军攻占,南京便会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
一旦首都南京失陷,那么全国的华夏人民,又有何种资格和勇气再谈抗日?
这些不仅仅是秦非正和国民政府的那些人能想得到,锦颐同样也想到过的。所以从始至终,锦颐便将各火车站口,及各港口视作重中之重。一面伏击日本援军登陆的同时,更是为了防止日军向南京偷渡。
然而,国民政府的所做出的决定着实是有些让她出乎意料了。原本,她以为命人守住了铁血军易将的消息,让国民政府的人以为第十九集团军仍旧是民军的第十九集团军,他们便会为了守住首都,而牌并前往上海的。
即便他们不是为了派兵增援第十九集团军,至少也是为了防止日军登陆南京的。
结果,他们竟直接将首都迁移了。到底,还是她将国民政府的那帮人想得太无私了些……
“算了,不过就是少了一条后路。只要咱们按着策略,把咱们该守的地方给守好了,总是不会叫那群日本鬼子吃去大空子的!”
锦颐自认没有什么时间去将那报纸上的新闻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只瞥了一眼,了解了一个大概,她便将手里的报纸给信手丢在一边。
然而,就在她刚刚将报纸丢开的瞬间, “轰隆”一声的爆破声,平地惊雷般乍然响起。
日军又开始进攻了!
昨日夜里才刚刚将新一波的日军给击退,怎么现在还是上午,日军便又重新攻了过来?
除了是日本的援军抵达以外,锦颐根本就不做他想!
“现在,各自回到各自防守的阵地,按照方才的方案进行防守与反攻!”
心里简单的做了一个决断,锦颐将置于右手一侧的帽子迅速带上,撂下了这样一句之后,便迅速准备离开。
她不是国民政府里那些只懂得在战场后方指手画脚的“政治家”。她,不是要去避难的,而是要去前往最前线的。她要首先去支援那震天爆破声响起的地方。
同军队里前去支援的将士们坐在同一辆军车上,待得军车抵达闸北的时候,宝山路五百八十四号的商务印书馆,及被誉为“亚洲第一”的中国最大私人图书馆——东方图书馆,已然被炸得粉碎。
而锦颐同其他支援的将士们到时,许多连同房屋都被一同炸毁的民众们,正同着从火车北站巡视而来的将士们一同浴血奋战着。
望着这一幕,锦颐从未像此刻这般,庆幸着自己如同先见之明一般,不断往火车北站増派着兵力。
连同锦颐在内,军车里的所有人都端着枪,一声不吭,毫无声息的便窜进了混乱的战场。
他们极为默契,一个掩护着一个,也不管危不危险,总之,看见了日本士兵,便连忙开枪,完全是一种不要命的法!
大抵是真的报上了死一样的意志,他们奋不顾身的全力以赴着,竟然没一会儿,便将那些向闸北再次发起进攻的日军们给一力压制了!
锦颐往周遭望了一眼,见再无一人日军存活,仰着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正想叹出,却又目光瞬间凝住,神色突变——
“快跑!”
时间已经容不得她在将更多的话了,她竭尽全力的撕扯着嗓音,近乎于惶恐的叫喊道。
“轰隆!”
在锦颐往外跑了是数步,匍匐在地的瞬间,震彻耳背的轰炸声,在她的身后突兀的响起。
地动山摇!
真正是地动山摇!
假如刚刚她未曾逃开的话,或者现在的她,已然被粉碎成千万片。
忍耐着爆炸后余留的震力,锦颐将脑袋从自己的臂弯里探了出来,眯着一双眼,硬生生的从那浓重的灰尘和烟雾里,看清了蔚蓝天空上,直直飞去的一辆飞机。
原本,日军在进行地面入侵的同时,便会调集飞机同军舰进行轰炸和炮击的。只不过是他们自己的装备,委实太差。
支着手从地面上站了起来,锦颐望着一位走上前来探问自己情况的旅长,推手道了一句“我没事”,便让他去清点战后人数了。
转过身,锦颐望着那原本还能稍稍看出些原本模样的东方图书馆,霎时变成了唯有孤墙林立的废墟,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这不是日军第一次炸毁华夏的图书馆了。
他们的目的根本便不只是简单的“占领”华夏而已,他们是要全方位的击溃整个华夏民族,无论是实际上,还是精神上。他们是出于灭我华夏文化、毁我民族工业的罪恶目的,来施行极其野蛮的肆虐。
而更可恨的是,是华夏人民的软弱怂恿了他们的胡作非为。
华夏这样一个文盲远远多于知识分子的国家,有多少的图书馆可以由得日军去损毁?华夏这样一个方才处于探索中觉醒的国家,又有多少的民族工业可以任由日军去肆意妄为?
望着这一片废墟,锦颐在这一刻,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想法——
他们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如果仅仅是固执的防守的话,凭着日军飞机和军舰的轮番轰炸,攻破他们的防线,完全只是时间问题。两军间的装备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她要在军营里清点人数,再从市内征收更多的新兵。不论胜算,他们其实只有一条出路——
出其不备的直接攻入日军的驻守军营。
日军的军营里必定是有许多武器装备的,可突袭之所以称之为突袭,便在于要在敌人根本变反应不过来的时候。
日军既然可以分作许多军队不断在上海市内发起攻势,那么,她为什么就不能在日军士兵所剩无几的时候,乘机攻入他们的军营呢?
一旦他们成功攻陷了日军的军营,他们自己军队里的装备和武器,岂非也得到了充足的补充?
几乎是在这个念头升起来的片刻,锦颐的脑袋里便再也装不下其他的东西了。
武器和装备这两样东西,对她来实在是太具诱惑力了。
袁幼卿能为她给征来的新兵配备枪支和弹药,可谈及坦克、飞机之流,那却决计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
而恰恰好,她现在最需要的,便是这些。
待得那旅长清点完人数,告知锦颐我军伤亡人数不多,只居住在华界闸北的居民们伤亡近万之后,锦颐怀着一种极为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军营中去。
她刚一下了军车,几乎是马不停蹄的,便又立即找来了军队里各个级别的参谋长,召开了一次稍嫌简陋的军事会议。
在她看来,如果要转守为攻的话,那便要尽快的通过这一方针,尽早定下战略。如此方能乘着军队里伤亡还不严重,将士们士气正旺的时候,一举攻破日军军营。
“各位,在你们做决定之前,我还应该要提醒一下各位。我们现在脱离了民军,我们的军饷、武器、装备,日后统统都是要自己解决的。”
将自己的想法大致的给各级参谋长叙述过后,锦颐忽然松开了撑在桌子上的手,挺直着腰背道。
她的意思很简单。
攻入日军军营,不仅仅是为了要抵御住日军的攻击,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生存,更是为了往后的生存。假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总有一天是会弹尽粮绝的。
直到现在,锦颐仍然还没有暴露袁幼卿的存在。可即便她暴露了又能怎样呢?即便袁幼卿生意做得再大,又怎么可能轻易养得起数万人的花销?
作为出谋划策存在,这些人总是要想得更多些的。民军那边,自从他们听了锦颐的命令,派人控制了军政部和市长办公署后,就再也没了退路。
所以,即便锦颐这一番话颇有些威胁的意味,可他们再三思量之后,却又发现,他们着实是没有反驳的理由的。
“行吧,等各旅长、师长回来之后,我们就商量战略、分配任务吧。”
终于,一旅的参谋长作为代表,对锦颐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作者有话要: 宿舍停电还断网,爱你们的我,顽强的码完了这一章,你们还我短,看来我是满足不了你们了【沧桑的吐出一口烟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