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新的想法
自韩志军上了大学后,除过年回家外,寒暑假他都不曾回来,留在学校和同学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出门到各地走走,用古人的话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此事,每个大学的学生都特别积极;周末他会去找些轻松的活计为自己挣些生活费,但这样的日子皆是少数,大学里有各种补贴和奖学金,足够他学习和生活了,这样做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安逸的生活。
每年春节期间会来拜访文秀琴,看看秦雯,虽然没什么特别的话,但以文秀琴和赵刚阅历,他的心思还有什么看不出来的。只是见秦雯还,且即将面临高考,便将此事埋在心里,暂不破。
除开这些外,韩志军在校期间,每个月会给秦雯寄封信,信里从来没过什么甜言蜜语,只是简单又生动叙述他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在校时发生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甚至还有他和同学去各地实践时碰见的趣事。
每月一封,从未间断过。文秀琴和赵刚都已经习惯,连秦雯也渐渐习惯了。
“雯雯,这次韩又了什么新鲜事?”有时候文秀琴会询问秦雯韩志宏信上的内容,秦雯见上面没什么特别的言语,都会让她自己看;且自从每年韩志军上她们家拜访后,文秀琴对他的称呼不知什么时候起,从韩志军同学变成了韩。
秦雯对这称呼过两回,文秀琴不作理会,甚至还:人家这两年都记得来拜访,且韩志宏在她家这么多年,大家皆是熟人了,这样称呼也亲密些。
于是秦雯作罢,随她怎么称呼。秦雯仔细看着这封信,与以往不同,没讲什么生活趣事,而是跟她了形势。
他大致意思是: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经济形势也是日趋上升,对于秦雯母女俩想发展壮大生意,他有几点建议。随着个体越来越多,竞争会愈来愈大,这几年虽然她家的生意挺火热,但也不能盲目自信,要考虑后续的发展。
想要在日后的服装行业站的一席之位,他觉得创新和货源是主要的。这两年从国外刮来一阵流行文化,韩志军认为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人民从前的审美,所以服装业也要紧跟潮流。
因此,他建议秦雯母女俩,如果资金充裕加上她们家固定客户,可以考虑办个服装厂或者服装公司,实行设计,生产和服务一体化。因为现在各地办厂或者成立公司的人如雨后春笋似的渐渐在增多,这是一个趋势。
“服装公司?”文秀琴咀嚼着这个名词,觉得困扰自己几个月的难题似乎有了新的路途。
秦雯点头。韩志军的建议和自己想得不谋而合。从文秀琴开始频繁上省城进货,她就渐渐有了这想法,只是一直觉得时机不够,如今倒是韩志军先提出来了。先不他的想法好不好,就这份远见也是走在别人前面的。
“想法好是好,资金嘛,咱们家这几年赚的钱也尽够了,只不过……妈从来没做过这么大的事,到时候这几个铺子确实不愁货源,可也不够一个厂开销的,得争取和更多的商铺和批发商合作,而且我们这几个人手远远不够的,要找……专业的人来。”文秀琴拉过秦雯坐在身边。
两人看信的时候,赵刚进厨房烧饭去了。
“怕什么,我们没做过,其他开办的人也没经历过,大家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开创。”秦雯道,“而且就如韩志军所,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就迟了。”
话虽这么,但文秀琴还是不由担忧,这不是开个铺子这么简单,涉及许多事和人,怕自己处理不过来,也怕……
“万一……到时候赔了怎么办?”那可是全部投入,要是不成功,家当得全赔进去。
秦雯笑笑,“赔了就赔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和从前一样重头再来就是,也不算重头再来,最起码有了失败的经历,下次就更容易成功了。”
这么多年,文秀琴已经习惯什么事都要和秦雯商量一下,如果得到女儿的肯定,她会生出不清的自信。这次虽然也有同样的感觉,只不过事情不,她得好好想想。
这时赵刚烧好了饭,秦雯上去帮忙端菜端饭,三人一起吃饭。
“我觉得雯雯得对,什么事都只有做了才知道行不行,犹犹豫豫容易错失良机。”赵刚为文秀琴夹了一块糖醋排骨,笑着。
文秀琴白了他一眼,咬了一口排骨才道:“话得轻松,要是失败了,到时候我们就一无所有了。”
赵刚笑嘻嘻道:“哪里就一无所有了,不是还有我嘛,要真是一无所有那也不用怕,我的工资够我们三个人吃喝了。”
文秀琴温柔地看了赵刚一眼,知道丈夫虽然像是在开玩笑,实际支持她做想做的事,再瞧瞧一旁吃饭的秦雯,她心里暖暖。姑娘支持,丈夫支持,她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行,那咱们就去做。”文秀琴笑着拍板,“有你们的支持,我也不怕了。”
赵刚笑着给她又夹了块糖醋排骨。秦雯吃完最后一口饭,“到时要是忙不过来,我去帮你。”
文秀琴吃完饭正放下碗筷,闻言,摇头道:“不用,再过两个月便要高考,你安心复习,恩……雯雯,你有没有想过考哪里的学校?”
想也不想,秦雯回道:“就报省城。”
听她这么,文秀琴心底很高兴,知道女儿明白她的不舍,所以才放弃去更好的学校,自愿留在这里。
“雯雯,你明白妈的心意我真的很高兴,不过……要是你喜欢去别的学校,我也不会拦你……”文秀琴还是不想秦雯委屈自己。
“不用,我想报考的专业,省城就有,没必要去远处。”
文秀琴笑着点头。赵刚也吃完了饭,秦雯帮忙收拾碗筷后,三人坐着看了会电视,聊了会天,秦雯想回那边的房子去复习功课,被文秀琴阻止:“天晚了,明天再去吧。”
于是三人各自洗漱睡下。
——
第二天,秦雯吃过早饭,带着各科作业去了自己的房子。屋里没人,秦雯安静地做了一上午的作业,中午在外边买了一碗混沌当午饭,饭毕后休息了一个时,看了会电视,浇了遍花,下午才开始复习。
‘扣扣’,有人敲门。秦雯开了门,门外是钱萌,背着个帆布包,手里还抱着两三本书。
“我就知道你在这里。”钱萌对她笑着。
秦雯关好门,两人一起坐在沙发上。
“怎么想着来了?”自开学后,钱萌很少过来。
钱萌将手里的书放在木桌上,把书包取下来搁在一边,“宿舍里太吵了,想静静地看会书都不行,图书室和教室也都是人,没个安静的地方,而且有些题不会做,所以就来扰你了。”
秦雯给她倒了杯温水。钱萌接过来喝了半杯,开玩笑道:“你可不能撵我出去。”
知道她是玩笑话,秦雯笑笑不作应答,只问:“哪些题不会?”
听到正事,钱萌收起了玩笑的模样,拿出书本将不会的题目指给秦雯看。秦雯扫了一遍,找来纸笔为她解题。
不会的题目不多,很快就讲完了,之后两人各在一间房温习功课。学习的时候总是过得很快,等钱萌回过神来时已经快傍晚了。她收好书,算回学校了,正准备去跟秦雯道别,忽地听见门被人从外开。
钱萌猜想肯定是文阿姨。进来的果然是文秀琴。
“文阿姨。”钱萌笑着招呼。
“是萌萌啊,什么时候来的。”文秀琴笑问。
“下午来的。”
秦雯听到她的声音就出了门,“妈,你怎么来了?”
“来叫你去吃饭,你一个人肯定又是在外面随便吃点,我和你赵叔已经烧好了饭,走吧。”文秀琴道。
钱萌听后向她们告辞,文秀琴拉住她道:“好久没上我们家吃饭了,一起去吧。”
“走吧。”秦雯背上包挽着钱萌的手,和文秀琴一起回赵刚家吃饭。
四人吃毕饭,坐着了两句话,钱萌就要走,文秀琴挽留道:“天黑了,你一个女孩子不安全,就在这住一晚,明天再回去吧。”
一想也是,反正明天是星期天,而且宿舍依旧吵闹,不如在秦雯这儿多看会书再回去的。
“好的,文阿姨。”
四人坐着看电视,正巧电视上正播放新闻,上面报道一家包装工厂的情况,文秀琴聚精会神地盯着直到看完。
“昨天得事,妈又想了想,办是要办,不过得寻个可靠的办法。”节目播完后,文秀琴对身旁的秦雯道。
赵刚坐得离她们有点远,正在抽烟,听了这话,想离近点,又怕烟熏着她们,便远远来了句:“你又想多了。”
文秀琴不搭理他,侧身望着秦雯。钱萌则好奇是什么事,只听秦雯道:“我今天忽然想到,其实你可以先去成熟的服装厂或者公司参观一下,了解他们是怎么运作的,需要些什么,等你心中有数了,再慢慢筹办。”
听了这话,困扰文秀琴的难题似乎一下茅塞顿开,高兴道:“还是雯雯办法多,我明天就去问问熟人,看看哪里有工厂。”到这里再也坐不住看什么电视,回房去找出熟人的地址,想着明天上门去问。
“你们家要开工厂?”等文秀琴离开,钱萌才问。
“是有这个算,但什么时候办,暂时还不确定,我们洗漱睡吧。”秦雯起身道。
钱萌点头,两人洗漱后躺在秦雯房间,嘀咕了一阵才睡去。
——
第二天,秦雯、钱萌依旧回那边房子复习功课。赵刚在家休息,而文秀琴一早吃过饭,就急急忙忙出门去找熟人,一直到天黑才回来了。这时秦雯已经和赵刚吃过晚饭,钱萌早回了学校。
“你你,有什么事不能慢慢来。”见文秀琴跑了一天,疲惫的很,且听她今天就只吃了一顿饭,赵刚又心疼的抱怨起来,可还是忍不住到厨房为她热了饭。
文秀琴知道丈夫是心疼她便没吱声。
“雯雯,我有个熟人的亲戚在省城城郊开了一家工厂,虽然不是服装厂,但是也可以参观一下。她已经帮我联系好了,明天我就可以去省城。”文秀琴虽然疲惫,但这精神头却非常好。
“你歇几天再去行不行?”秦雯还没开口,端着菜出来的赵刚先发了话,“这样下去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
文秀琴端起了饭,“谢谢你,赵刚。我心里有数的,身体好得很,再这机会难得,我拜托了人家好久才答应给我联系的,要是明天不去,这人情不就白欠下了。”边完吃起了饭。
赵刚略带担忧望着她,“我怕时间一长你的身体吃不消。”
“没事,我好着呢,等忙过这阵就好好休息一下。”文秀琴安抚道。
“明天我请个假陪你去。”秦雯道。
“别,不能耽误你学习。”赵刚忙道,“这样,我请两天假陪你妈去。”
文秀琴无奈道:“行了,都不用请,我自己能行,从前进货开铺子,有时候还不是我一个人。”
秦雯想了一下,道:“好吧,你要注意休息。”
文秀琴点头,赵刚见秦雯都不什么,知道劝不了文秀琴,也不劝了,只叮嘱她再忙也要记得吃饭。文秀琴一一应下。
吃完饭,秦雯先睡了,文秀琴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准备明天出门。
第二天星期一,秦雯去上了学,赵刚上班,文秀琴拿着熟人写了的一封介绍信,坐车到了省城,又转了一趟车到了城郊,问着人一路步行了那个工厂。
这是一间鞋厂,加工生产各种鞋类,成立时间也不长,也就这两年开始的,不过各方面都日趋成熟,有很多方面值得借鉴。
文秀琴找到熟人的亲戚,将介绍信交给对方后,那人就带着她参观了整个鞋子生产流程,整整看了一天,为了表示谢意,文秀琴请对方在省城最好的饭店用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趁机向对方请教办工厂心得。
参观完工厂,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留下仔细看了各个环节,又和工人们聊天了解情况。一直过了四、五天,觉得心里有了些数,文秀琴才告别的省城回到了县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