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老爷子其人
后来,老爷子年纪大了,殷家曾祖母花了大价钱才从一户人家买了一个女子给他做妻子。
老爷子不喜那女子,加上那女子嫁给他好几年就只生了两个闺女,没有给他生下儿子,他脾气越来越不好,一次喝醉了酒把他前头的婆娘失打死了。之后,老爷子再想找女人给他传宗接代这十里八村的就更不好找了,又耽误了好几年,已经而立之年才在人的牵线下找了她祖母这个犯官家女子。
在边关,犯官之后,男子十四岁后必须充军,女子的话最好的也就是嫁给同样是犯官之后。因为她们自己没有户籍,如果嫁给良民的话,生下的孩子也不是良籍。当然,那个时代都是有灰色模糊地带的。因为老爷子自己那时候算是衙门的人,这一问题他还是能解决,就不在乎祖母犯官之后的身份了。
老爷子这个人自视甚高,年纪大了也不想找寡妇,更不想再找一个不合心意的,他也是看上了祖母庞氏曾经身为官家姐,又长得比村里女子好几个档次,所以才会费力费钱的娶了庞氏。
男人,有几个不好色?
也幸好庞氏肚子争气,一连生下四个儿子,有儿子撑腰,她一个奴籍的才能在这个家挺直腰杆来。
不过,在老爷子眼里,庞氏依然是个奴籍,是为这个家生儿育女后还要当牛做马伺候他的丫鬟。对庞氏,他并不多么当成妻子般真正尊重。
就如此时,“庞氏,我回来了,给我沏碗糖水来,快点!”
一进门,不管什么先要人伺候他。
殷槿在后院听到这声皱眉,好在还没等祖母话,大姐的声音先传来。
“阿爷,您回来啦!快去后院看看,三丫头进山猎了头大野猪正等着您回来收拾呢?饭做得了,还有兔肉,一会儿多给您老盛些干饭和兔肉吃。阿奶在烧水,我这就先给您沏糖水去。”
为防止待会儿家里又不清净,殷兰赶紧在众人先开口前一溜话清脆的出来。
果然,她这话完,原本颐指气使喊话的老爷子气势就没刚才那么高昂了,沉沉地应了声“嗯”,就往正屋去了。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而致使老爷子憋屈的原因就是殷槿和她这个世界的生母了。
老爷子酗酒,喝醉了酒还喜欢耍酒疯打人,他前一个婆娘被他打死就可以想见他是个什么人。而他还自视甚高,觉得他自己多了不起,毕竟一个乡下的泥腿子能在衙门找到活儿干,即使那个活儿是砍人头的活儿,那也是和衙门沾上边了。
又因为庞氏的身份不是良籍,殷家有绝对的买卖权,生死也不随她,年轻的时候庞氏没少挨老爷子的打。唯一老爷子还是人的是他倒是不打亲生的孩子,不过,亲生的孩子也不能看着自己亲娘被打,所以,从也是免不了被打。
这是个孝道大于天的时代,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儿子如果敢反抗那是要坐牢的。所以,虽然知道亲娘被打,但他们无能为力。直到殷槿的亲娘来到殷家才改变。
殷槿的亲娘贺兰齐桑虽然不是力大如牛的人,但是别忘了她是个大梁人,骑马射箭什么的都不在话下,再加上她又不是从接受的东禹国孝道大于天的思想。所以,在嫁给了殷槿的父亲,第一次见老爷子打婆婆时,二话不上去就把欺负女人的公公给摔了个四脚朝天。
儿媳妇打了公公怎么办?
能怎么办!那时候北边已经被大梁占据,儿媳妇是大梁人,即使他告到衙门,衙门也不会整治殷槿的亲娘。而且,那时候家里,甚至是村子里还多需要靠着殷槿亲娘大梁人的身份周旋。所以,老爷子最后只能是被儿媳妇打了也只能白打。
后来,他一喝酒想打媳妇殷槿的亲娘就横眼。儿媳妇一横眼,老爷子就蔫。至于让儿子管管他媳妇、、、谁的心都是偏的,在爹娘之间,儿子们当然更心疼自己娘。他们不能在老爷子打媳妇的时候帮自家娘已经够憋屈了,如今有个能治住老爷子的人他们巴不得。而至于为何殷槿在家的时候他也不敢放肆的原因则是殷槿四岁的时候拿过刀威胁过他,他要是再不对庞氏放尊重些,她就拿刀砍了他。
当时的殷槿杀气外漏,仿佛他要是不答应就真的宰他两刀试试。那么的孩子,再加上殷槿从身上的奇特,当时是真的把老爷子吓住了。
别看老爷子砍别人头时面不改色,但是,他这人也是胆的很。不,不能胆,毕竟真胆子也不敢干砍人脑袋的活儿,应该是他这个人很惜命。惜命的人就有顾忌。俗话不是吗,横的怕不要命的!所以,对上家里两个煞神,老爷子从此就老实的很,不敢在不将庞氏当人看,随意指使、羞辱。
这些年他可能也是上了年纪,也收敛了很多年轻时候的脾气,在家好吃好喝的当一个享福的老爷子。
而家里这些肉了,糖了的,即使孩子不吃都给他吃,就指望喂好了他,让他别找事。
殷槿也不理他。晚饭不多会儿好了,香菇炖兔肉,兔子肉没多少,好在香菇吸饱了汁水,倒是鲜美。煮了一大锅,阿奶不是那吃独食的,拿陶泥碗盛了两碗让大姐给大爷和三爷家各送去尝尝味。
殷家分家的三房之间关系不错,各家有好吃的都会想着些,没有中什么妯娌攀比,或是分家不公什么的闹得不可开交。
当然,也可能是在这个环境下大家抱团活命更好,所以,同姓、同村之间虽然会有龌龊,但各村还是很团结的。毕竟之前大梁统治的时候有一致对外的敌人。
大姐殷兰回来的很快,正堂很快摆桌,出去捡柴的,挖野菜的,还有纯粹疯玩的孩子们也都归家了。
摆了两桌,炕上一桌老爷子带着家里的男孩子一桌,炕下阿奶带着家里的女眷们一桌。不过家里还是少了好几个人在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