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郑容钰查到了一些很不得了的东西,而那些东西虽然不会让王阁老丢官失命,可绝对能让他王家从此再无前途进展。而郑容钰查到的就是,如今的王老夫人,王阁老的妻子并不是他的原配发妻,实则王阁老在功成名就前在老家那边娶过一任妻子,还跟那个妻子生过两个儿子。
而这一位王老夫人是王阁老当初在考上榜眼时被人榜下捉婿,然后王阁老为了更好的前途,也为了王老夫人娘家这边强大的人脉而瞒骗了自己并未成婚。
王老夫人娘家强盛,在京城也是叫而出名号的高门人家。而王阁老虽然不是寒门士子,但也就是在他们那个县城有些家底,对比起在京城人脉广的王老夫人娘家当然是不能比。
王阁老也是一个狠人,他太需要王老夫人娘家为他今后的青云路铺路,但他怕东窗事发,将来被王老夫人娘家这边知道了不同意婚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处理了原配发妻和他们生下的两个儿子。这样,即使将来王老夫人娘家知道了,他那会儿也是真的没有妻子,也不算骗他们。
王阁老的娘对于娶进门的媳妇没什么感情,处理起来没什么顾虑。可两个孙子到底是自家血脉,还真能灭口就灭口!
只是,对比自家儿子的前程,这两个孩子显然也不能留。于是,老太太就想办法把两个孩子送给了乡下的穷亲戚,之后就不再往来,就当没有这两个孙子过。
只是,两个孙子当初的年纪,大的五岁,已经知事一些,那个的才三岁,倒是天真懵懂的年纪。大的记得自己不是那家的孩子,而那家对待他们两个子也并不好,怕他们跑了,动则打骂,这致使原本还记不得不多的孩子记忆更加深刻起来。
长大后那个大的还曾去王家寻亲过,只不过那时候王家整个都搬到进城来了,县城的家不过就留了个老朴看家罢了。
那老仆也还记得有这么位大少爷,劝了他不要去寻亲,去了就是送命。
而那个大的通过打听周围人,加上自己还记得不多的记忆也差不多凑齐了当年的真相。知道真相比不知道真相更加残忍。而那时候因为被送去的那家人恶意的对待,那个的已经去世,只留下他一个长大,还是靠着他东家吃一些,西家吃一些勉强长大的,这让那个孩子对王家更是恨之入骨。
可是,再恨他也只是个农家子,连书都没读过,连京城在那儿都不知道,又如何寻亲,如何报仇?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运气,他后来被一家富商看上。富商只有一女,想给女儿招赘入门。这个年代不管家业多大,想招赘个好的都不容易,而看上他只因为他长得好,而且,无依无靠,能够拿捏的住。
那个孩子没多考虑就同意了,而婚后跟妻子相处的也是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几年后富商死了,女儿继承了家业,王阁老的那个大儿子也没做狼心狗肺之事,而是尽心辅佐自己的妻子管理起家中的生意。可能是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他做生意很快就将原本只是在他们那边发展的生意做得比当初岳父在时更是蒸蒸日上,没几年竟然就坐到了京城来。
而他虽然生意做的很成功,可那时候王阁老也通过自己岳家在朝中更是站到了高位。
民不与官斗,更何况是做生意的,更加不可能跟已经位至高官的父亲斗。
不过他也没出来相认,就那么冷眼旁观着,边培养自己的儿子孙子读书科举。
而他的妻子通过这些年他的表现也觉得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他想培养儿子们走读书路,可因为他赘婿的身份生下的孩子就不可能科举。于是,得到了妻子的同意,他将身边变回来,儿子们跟着他姓,这才能走上读书人的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二儿子果然也有读书的天赋,虽然不如当年的王阁老能高中榜眼,可也进考进了二甲,被外派了县令。
而郑容钰之所以能找到王阁老在外有儿子这一条线还就是因为这位在外做官,今年回京述职,然后知道他与王家对上人家直接找上了他这边的。
那位王阁老遗弃的大儿子除了妻子谁都没身份,只在二儿子考中进士能做官后才跟二儿子了他的事。
对王家的恨,那位被遗弃的大儿子从没忘记过。可王阁老官位越升越高,如今都位至阁老之位了,他报仇,讨回公道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所以,这些年那位心灰意冷下都不再京城待着了,而是又回了老家。
这位县令对自己父亲从就很敬佩,知道父亲对王家的恨,他无能为力,可却总想为父亲做些什么。于是,这次回京述职赶上了京城这么热闹后就找上了门。
殷槿听完王家的事后只能是感叹一句那位原配倒霉,这一世遇上这么个狼心狗肺的畜生。这跟前世的陈世美简直是一路子的货色!只不过,陈世美的原配人家躲过去了,还遇到了包青天最后轧了陈世美,而王阁老的原配就没那么幸运了。
不管到那个时代,为了往上爬都有这种人渣出现!
“他如今官位稳,再加上这事一看就知道是我捅出去的,就是上面坐着那位为了给我添堵也不会撤了他阁老的职位。不过,这件事拿来要求换张菁母子出来倒是够了。毕竟,这件事传出去他名声就别想要了。而他虽然坐到了阁老位,但确实六位阁老中资历最浅的,等过些年就算他想熬资历再进一步也止步了。所以,这件事刚好。”
郑容钰低沉道。
殷槿知道他为何心情不好,他觉得对不起那位一心想报仇和正名的王家真正的大儿子。
“可依着王阁老那人的心狠,一旦这件事公布出去,那位王家大儿子一家不定会被迁怒丢命。想必,那位王家大儿子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隐忍三十年而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