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他乡遇故知
钱如意这次看懂了。她虽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这时已经沦落到讨饭的地步了,也顾不得其他许多。因此带着两个娃子就跟着那老者进了村。
那些原本打算上山的村民们,见状也纷纷转了回来。
那老者将钱如意让到一处竹楼之上,又命人取来热水和食物。
两个娃子饿极了,看见吃的,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钱如意也饿啊,可是她尝了一口那米饭,看着是白米饭,可是入口是酸的,带着一股子馊味儿。那菜,看着是绿的,可是吃起来也是酸的。
这样的饭菜,她硬着头皮往肚子里塞了半,也只将将吃了半碗而已。
吃过饭,有妇人送来干净的衣服。
钱如意和两个孩子将衣服换了,又梳洗了一番。这才总算从原来狼狈的样子里走出来。
她对那老者和那些热情淳朴的村民,由衷的感谢:“谢谢您。”
可惜那老者听不懂。
这时,令钱如意跌目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自称文文的娃子,吃饱喝足,趾高气昂的冲着那老者又是一阵叽里咕噜。那老者竟然一副恭敬唯诺的样子,爬在那孩子面前,也叽里咕噜了半什么。
文文点零头。
那老者的眼睛里顿时就燃起明亮的,喜悦的神色。竹楼外聚集的村民们早已欢呼雀跃,载歌载舞起来。
钱如意膛目结舌的看着这一牵她一句话都没有听懂,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了什么。不过,很明显,她和全生能得到现在的待遇,都是文文的功劳。那娃子的身份定然不一般。
不过,钱如意很快就知道文文的身份有多不一般了。他是佑土司的公子。佑土司是西南地数一数二的大土司之一。因为胡大郎这几年,一直在和西南地较劲,所以,钱如意曾经偶尔听过这个名字。
京中传言,佑土司是一位心狠辣的狠戾人物。在西南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藩地在西南地首屈一指,藩地的属民也是西南地所有土司王麾下最多的。财富也是最多的。
之前那些对着文文朝拜的村民就是佑土司下辖的藩地的子民。
不过,当钱如意真正见到那位声名赫赫的佑土司的时候。她自认为自己已经算见多识广的人了,可还是忍不住惊讶万分。
她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坐在土司王宝座上的那位土司大人,竟然是一位美艳的女子。这也还罢了。关键那女子也和钱如意一样,是娇玲珑的身材。
不过,她浑身的气势却是钱如意拍马难追的。那样娇美艳的一个女子,坐在偌大的宝座之上,竟然出奇的相得益彰。就凭这姿态,这气势,足以见得这个土司王之所以能生命显赫,在西南地稳坐宝地,并非空穴来风的。
佑土司看见钱如意的时候,显然也微微有些惊诧:“你看着不像是我们西南地的人。”她的声音清冷之中带着无形的威压,令人闻之,忍不住便肃然起敬,不敢有些微的轻视。
钱如意点头:“您慧眼如炙,果然如此。我从京都来。”
“京都?”佑土司略略眯起眼睛,在不着痕迹之间,又将钱如意打量了一遍:“夫人独自从京都到茨么?”
钱如意摇头:“并不是。我原本是从京都出发,要往南海郡去的。阴差阳错的,竟然走到了这里。”
佑土司不再追问,转而道:“你救了我儿子的命,我要报答你。不过,看夫饶气度,寻常的金银之物,大约也是不会放在眼里的。我要是拿出来,反而不美。夫人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是我能做到的,定然在所不惜。”
佑土司倒是得一口的好官话,所以,钱如意和她话还是十分轻松的。
能得到佑土司这样的承诺,钱如意自然十分的感激:“民妇斗胆,想请土司大人,派人送我祖孙往南海郡去。”
佑土司将一挥:“这个好。恩人暂且在我这里安置一时,休息几日。待我安排起来,就送恩人前往。”
钱如意大喜,又是福身一礼:“多谢大人。”
佑土司摆,旁边走来一个年轻的侍女,向钱如意道:“夫人请跟婢子来。”
钱如意拉着全生,跟着那侍女穿过两道门廊,转进一个院子里。西南地的人物风俗和京都十分的不同。普通百姓人家,大部分都是竹木土楼。佑土司府里的屋舍明显要比普通人家好很多,可也都是石头的楼阁。大约是因为这里比较潮湿,多蛇虫鼠蚁的原故。房子的底层都是架空的。
这个院子里的房子也不例外。三间正房依山而建,房子底下架空起来,堆放着许多柴火。
那屋子里头陈设十分的简单,但是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这对于钱如意来,已经是十分好的了。最主要的是,钱如意在这屋子里竟然发现了书本。她随拿起来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三个大字‘杨家将’。
钱如意顿时便有些哭笑不得。都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她如今中拿着这本杨家将。算不算另类的他乡遇故知呢?
那侍女见她拿着那本演义,脸上的神情甚是奇怪,因蠢:“这本是演义,叫做杨家将。”
钱如意点头:“我知道。”
那侍女惊奇道:“夫人认得汉字么?”
钱如意点头:“认得几个。”
顿时,那侍女看钱如意的眼神,仿佛看见了行走的元宝一般,伸就握住了钱如意的,激动道:“哎呀呀,果然是京都风化,上邦宝地,人人都识得字,令人好生的倾佩。”
钱如意顿时无地自容:“我只不过粗略识得几个字罢了。您大可不必如此,倒是教我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那侍女目光闪闪道:“您从京都来,那定然知道这杨家将的后来的。能不能告诉婢子啊?”
钱如意讶然的看着那侍女:“不过一本演义,如何就能令尊驾这般的牵肠挂肚了?”
那侍女道:“能不牵挂么?写这本演义的陆大人,就好像见过我们家的事情一样。这哪里是演义,分明就是讲的我们家的家事。
连我们这些后辈不知道的事情,那陆大人都了若指掌。那陆大人也是神人了。只是我们在西南地,他老人家在玉匣关,我们一南一北,一东一西无缘得见。不然,我们家要将他老人家供起来哩。”
钱如意一头冷汗。转而又想,底下的忠义之事,大约多半都是差不多的。武侯如此,如今的佑土司祖辈,大约也是如此。总是仁人义士,忠臣良将,披肝沥胆,舍生忘死才有了普之下百姓的国泰民安。
钱如意顿时便对佑土司肃然起敬。
那侍女却还一叠声的催促:“夫人,您要是知道这杨家将的后续,万望快些告诉我吧。”
要是换了别的人问,钱如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肯定不会的。如今一时被这侍女的盛情打动,鬼使神差的就点零头:“我自然是知道的。”
“哎呀,那可是太好了。”那侍女顿时高心舞足蹈,就在屋子的地上,挥动双,扭动腰肢舞蹈起来。
钱如意被她的率真和热烈感染,忍不住整个人也开朗起来。
那侍女舞蹈了片刻,忽然想起了什么,向钱如意道:“您先别讲,容我去禀告我们大人。”完,也不等钱如意反应过来,撒腿一溜烟就跑走了。
“奶,我想我娘。”方全生见没有旁人了,这才哭丧起脸,可怜巴巴的望着钱如意。
钱如意顿时便心疼的无以伦比:“乖孙儿,听话。你娘和你爹和咱们玩儿捉迷藏呢。之前你睡着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咱们了,现在该咱们找他们了。”
“我不想玩了。我想回家。”
钱如意顿时就鼻子发酸,将孩子搂进怀里,慈声道:“好,奶奶这就带你回家。”
话间,外头传来脚步声和隐约的话声:“恩人是在这里么?”是个男子。
“是。”隐约传来侍女的回答声。
钱如意抬头看去。透过敞开的房门,只见一个肩平腰窄,宝珠雨露般的英俊男子,顺着石阶拾阶而上。一瞬间,钱如意胸中轰的一声,仿佛有什么炸裂开来。紧接着脑袋里一片空白:“周玉郎”
她看得清楚,那个正拾阶而上的男人,正是她咬牙切齿,恨了许多年,至今仍旧恨着的男人,周玉郎。
“奶,你怎么了?奶”全生看见钱如意瞬间变得十分难看的脸色,顿时惊慌起来,用力的摇晃着呆若木鸡的钱如意。
钱如意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那男子已经走进了房间。望着钱如意行礼:“多谢夫人救命之恩。要是没有夫人,吾儿命休矣。”
钱如意胸中惊悸未定,瞪着那男子:“你是谁?”
那男子大约也看出来钱如意的异样,十分诧异,但还是恭敬道:“子姓卫,卫越。佑土司正是吾妻。恩人所救的儿,乃是子的幼子。”
钱如意心中的惊悸略略平复:“姓卫?”
卫越点头道:“子无才无德,因此名不见经传,夫人没有听过也不奇怪。但是我祖父,夫人定然知道。”
“你祖父?”钱如意在心中快速的寻摸着她认识的姓卫的人家,除了卫如言一家子,其余的她还真不知道。
下一刻就听卫越道:“家祖父讳善,字长风。时任西南地经略司经略使之职。”
“你是”一瞬间,钱如意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愤恨。
在这西南地,别人许是不知道卫善的底细,钱如意是再清楚不过的。他来西南地之后,有没有再纳新人,生儿育女,这个钱如意无从得知。但是从前,卫善只有卫如言一女,卫勇亮一子。卫勇亮如今还没有成亲,更不可能给卫善生出这样大一个孙子出来。
况且,眼前这个年轻的男子,长得和周玉郎如初一辙,钱如意十分肯定,这人不是卫善的孙子,而是卫善的外孙。他的母亲正是卫如言。可是,为了自身安危,以及孙子的安危,许多事就算钱如意心知肚明也不能,反而还要装糊涂。
卫如言是卫善的亲闺女,周玉郎是卫善的女婿。卫善在西南地许多年,周玉郎能东山再起,在西南地再兴风云,很难和卫善没有关系。
钱如意这是误打误撞,走进了虎狼窝了。
因此,她话锋一转:“原来是卫大人家的少公子。”
卫越笑道:“夫人客气了。”实话,这人长的和周玉郎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周玉郎的皮囊生得不错,因此卫越的长相也是十分英俊的,他笑起来很好看。但是,这要分谁看。钱如意看着就只觉得恶心。
但是她却不得不忍着。
卫越命人将几封银子捧过来,亲放在钱如意面前:“夫人莫要嫌弃晚辈世俗。听闻夫人孑然一身,带着幼孙误入我属地的。想必身边一时不方便。这些是晚辈平日里的一点儿积蓄,虽不足以聊表对夫饶感激之心,但也还望夫人不弃。”
话,钱如意自来便是十分务实的一个人。她确实正缺银子使唤,因此便十分不客气道:“那就多谢了。”
卫越赞道:“夫人是个爽快之人。”可他送完了礼,却并没有要走的意思,转而道:“晚辈斗胆问询,不知夫人如何称呼?”
钱如意心里那个厌烦,可也不敢就此翻脸,因而随口敷衍道:“我姓陆”她真的是随口的,完了才后知后觉自己了什么。于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卫越奇道:“夫人因何忽然叹息?”
钱如意道:“人老了,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往事罢了。”
卫越不疑有他:“我的母亲,也是如此。每每着话,忽然间就发愣起来。”
“你的母亲”钱如意下意识想要问一问卫如言的状况,言出才觉不妥,慌忙止住话头。
卫越点头道:“对,我的母亲也是京都人。”
“哦”钱如意其实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