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官方走私通道
赶到易州后,赵德芳敏锐地感觉到,这里就像是一个火药桶。
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这易州能顶在宋辽边境而不落下风,可见民风之彪悍。
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激起兵变和民变。
赵德芳首先来到了静塞军中。
这些人都是易州境内最精锐的战力,先要把他们控制住。
赵德芳进营后没有着急,而是与静塞军全体将士同吃同住同训练了三天。
一众将士还是第一次听和看到有这样的王爷。
闲暇时赵德芳就给他们讲如何平定江南的。
再然后就到他在辽国的所见所闻。
当时就有将士提出,为什么要与辽国人议和?
他们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敌人。
赵德芳告诉这些淳朴的静塞军,现在议和就是为了缩回拳头,积蓄力量。
有朝一日,打出去时才会更有力量。
我们不是不敢战,也不是不能战,而是想自己选择发起战争的时间。
这次议和就是为了争取主动权。
以便随时可以出拳揍辽国。
做通了静塞军的工作后,赵德芳又赶往易州城北与辽国交界处。
找了一些当地有名望的家族首领和村中老者。
和它们一起边吃粗粮菜饼边聊家常。
从吃得谈到穿的,从用得谈到农耕。
当地人哪见过这样的大官,还能如此和蔼地和他们这些农民聊家常。
赵德芳问起半年来的近况。
众人都表示辽国人再没有来劫掠,日子也过得好多了。
赵德芳适时地表示,没有辽国人来打扰,咱们就可以更快地发展,多生孩子多种地。
到时再和辽国贸易时,多买些牛过来,可以省下不少人力。
再在咱们地盘上做生意,还得给咱们交税。
有了钱,就可以建学堂,让孩子们读书识字。
还可以收养更多的孤儿、老人。
这都是好事啊!
还能多买些马回来,平时耕地,战时当战马。
到时咱有了自己大规模的骑兵,还怕辽国那帮骑兵吗?
等咱们要人有人,要马有马那一天,就可以报仇血恨了。
思想的转变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
可是当商贸场建立起来之后,易州成为了与辽国的商贸集散地。
南来北往的客商使易州成了北方最为繁华的重镇。
当白花花的银子流入了易州库房,除了上缴朝廷一部分,剩下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的时候,易州百姓尝到了甜头。
没有人会跟银子过不去。
赵德芳也跟他们过,等咱们攒够了本钱,再去算旧账。
辽国送来的三千匹良马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赵德芳将这些良驹都留给了静塞军。
并嘱咐李守徽,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就是要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出来。
想要实战,可以奔袭几百里,到山西境内,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另外赵德芳直辖一支边境稽查军,严查大宋这一方的走私行为。
一旦发现,就地格杀。
而稽查军内部如果出现问题,也是该杀的杀,该降职的降职。
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辽国境内只能通过贸易场得到少量的货物。
而这些贸易都被辽国内部的大贵族和大部落掌握。
那些部族只能眼巴巴地干着急。
时间一长,他们肯定不满。
到时候,赵德芳再跟他们暗中联系。
想要便宜的货物吗?
我就有,但是得拿最好的马来换。
为了银子,辽国人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不过首先得先把自己的篱笆扎紧了。
因为一旦货物能走私过去,那巨大的利润会让所有的人铤而走险。
互贸不过一个月,在边境地区就已经抓获了三起走私事件。
二十余颗人头就挂在边境上。
提醒所有想要走私的宋朝商人,这就是被抓的下场。
赵德芳又组织易州边民共同捉拿走私商贩。
告诉他们,如果走私猖獗,咱们就收不到税。
咱们收不到税,拿什么过好日了。
而且下令,凡捉拿到走私者可以抽取其走私货物的一半作为奖赏。
这样官方和民间双管齐下,三个月内就将宋境内的商贸捋顺得清清楚楚。
当然,再严实的墙也会透风的。
一个稽查军的都头原本是赵德芳的亲兵,仗着有这样一层关系监守自盗,协助走私。
赵德芳亲砍下了他的脑袋。
并将这一都内所有参与走私的二十一人全部正法。
其余人全部削去军籍。
一次次的狠辣和不留任何情面,让严禁走私植根于每个易州人的心中。
商贸场中,宋国的货物琳琅满目。
而辽国的货物则相对单一。
牛羊、皮毛是最多的。
偶尔会出现一些稀有的野生动物皮毛也会成为抢货。
对于宋国最需要的马匹,辽国也是管控极严。
不过赵德芳早就派人深入辽境,与一些的部落接触。
只要他们能将马运到边境,保证他们会得到丰富的回报。
于是辽国境内的各个部族,都想尽了办法,向边境地区运送马匹。
草原上的马匹不值钱,可到了易州立刻就能卖出至少三倍的价钱。
然后再换回宋国境内价格不高的茶叶、瓷器和玩物。
到了辽国境内一转就是十倍的价格。
这足以让那些平时苦哈哈的部族冒险了。
于是他们化整为零,在赵德芳为他们开通走私专用通道不过一个月后,竟然向大宋提供了近二千匹良马。
赵德芳听到这个数字后,也不禁感叹,马克思得太有道理了。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人们就敢践踏一切法律。
现在是十倍的利润,就是让那些牧民掉脑袋他们也敢干。
赵德芳一面扎好自己的篱笆,一面为辽国人走私马匹大开方便之门。
草原上的良马源源不断地运进了宋国的军营。
辽国境内的官员也知道这种情况的存在。
可是辽国因为特殊的国家制度,决定着他们不可能把所有抓到走私的部族都杀掉。
因为那会引起内乱。
重要的是,一些大的部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捕猎到的白熊皮,还不如一个牧民在草原上套得一匹野马赚得多。
而且还不用两头交税,那可是纯利润啊!
于是,辽国境内渐渐掀起一场向宋国境内走私马匹的浪潮。
赵德芳自然照单全收。
对于辽国商贸官的抗议,赵德芳又显露出了专业的厚脸皮。
一面发声严正斥责这种破坏双方贸易的行为,一面继续为走私马匹大开绿灯,保驾护航。
一些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曾提出各种建议,但在已经尝到甜头的各大贵族和大部族的反对声中,渐渐变得有气无力,最终被淹没了。
不过赵德芳对此却有深刻的认识。
这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宋国没有马匹问题的方法。
如果有一天,宋辽一旦开战,将不再会有一匹马流入大宋。
所以赵德芳的目光投身了西北,那里才是大宋的养马之地。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回一趟开封。
因为历史上的宋太祖就要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