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赵德昭又给了李继迁机会

A+A-

    所有人都惊呆了。

    谁都知道何远寒是赵德昭的左膀右臂。

    深得赵德昭的信任。

    可如今却要人头落地。

    不觉都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何远寒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自己呢?

    没有人出声求情。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赵德昭心意已决。

    反对者的命运,就如何远寒一样。

    今天如果谁若是再不从,就是与何远寒一样的下场。

    赵德昭闭目深思片刻。

    他是真的不舍。

    猛然间睁开双眼。

    &p;p;p;ldq;何大人走好!&p;p;p;rdq;

    何远寒哈哈大笑,转身出屋,走入风雪之中。

    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p;p;p;ldq;殿下,听我一句劝,悬崖勒马,为时未晚,否则百年后的史书上难逃一个&p;p;p;lq;篡&p;p;p;rq;字。&p;p;p;rdq;

    不过片刻,湘王府的亲兵用托盘端来了夏州知州何远寒的项上人头。

    已经有一些文官忍不住地颤抖起来。

    赵德昭声色俱厉。

    &p;p;p;ldq;本王已经决定起兵清君侧,如有不从者,就像何远寒一样的下场,你等可愿意。&p;p;p;rdq;

    众人谁都不想找死。

    于是屋中跪了一地,齐声道:&p;p;p;ldq;臣愿意!&p;p;p;rdq;

    开宝十三年正月初五。

    朝廷派的礼部官员到了夏州

    当使臣让赵德朝跪下接旨,赵德昭一把将诏书抢过来,甚至当众扔进了炭盆。

    &p;p;p;ldq;此乃赵德芳的矫诏,本王当然不会认同。回去告诉赵德芳,本王不日就要起兵勤王清君侧,以还我大宋朗朗乾坤。&p;p;p;rdq;

    来的礼部官员大惊失色,慌忙逃回了洛阳。

    将赵德昭所言报告给了赵匡胤和赵德芳。

    赵德芳笑着对赵匡胤:&p;p;p;ldq;父皇不必忧心,其实儿臣早有所料,不过我们还是要给二哥会。&p;p;p;rdq;

    赵匡胤也只能唉叹一声。

    自己当初种下的因,就要接受的现在果。

    其实赵德芳是在等。

    他在等待赵德昭的行动。

    然后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赵德昭要是老老实实,赵德芳还真的拿他没什么办法。

    现在既然他要找死,那就正好成全了他。

    于是赵德芳一面调兵遣将,做好准备,一面继续学习处理政事。

    正月初十,赵德昭派陈世玉出使辽国。

    陈世玉到达上京后,极尽谄媚之能事。

    将辽国奉为上国。

    言只要辽国答应出兵,佯攻涿州,牵制宋军在河北一带的兵力。

    那么赵德昭一旦起事成功,不但会将新占的燕云四州还得辽国,就是在后周之主柴荣北伐时夺回来的莫州和瀛州也一并送给辽国。

    这样的便宜,辽国再不占就是傻子了。

    看着宋国眼看就要起内乱了,辽国上下笑开了花。

    现在辽国君臣由于去年一战,对宋国的军力已经有所忌惮。

    如今能够没有任何伤亡,便消耗大宋的军力,辽国当然乐享其成。

    北枢密院史耶律贤适更是谏言,出兵策应时,要随时准备真刀真枪地抢回燕云四州。

    他并不看好赵德昭。

    自从与赵德芳打了两次交道后,他认为赵德昭远远不是赵德芳的对。

    他的建议也得到了辽国皇帝耶律贤的赞成。

    于是辽国也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出击。

    变假打为真攻。

    搞定了辽国后,陈世玉再度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夏州以北。

    此时的李继迁在夏州以北的辽国地面上。

    这里聚集着十余万党项人。

    李继迁以这十余万党项人为基础,发展出了两三万的兵马,由辽国支持不断的骚扰宋朝的西北。

    陈世玉见到李继迁后,言明只要李继迁帮助赵德昭夺得大位,便可重新成为定难四州之主。

    李继迁见到天上掉下了馅饼,当然张口就吃。

    谁不同意就是傻子。

    不过李继迁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会。

    趁着大宋兄弟相争,赶紧为自己争取利益。

    李继迁一副苦哈哈地模样。

    &p;p;p;ldq;不瞒陈大人,现在兄弟我太苦了。领着十万部族生活在这苦寒之地,缺衣少食,日子太难了。&p;p;p;rdq;

    陈世玉奇怪地问:&p;p;p;ldq;辽国皇帝不是在资助李老弟吗?&p;p;p;rdq;

    李继迁苦笑,&p;p;p;ldq;话得好听,想必陈兄也明白,辽国不过是利用我们牵制大宋罢了,又岂会真的让我吃得太饱。&p;p;p;rdq;

    陈世玉心里当然明白。

    这群党项人就是一群白眼狼,有奶就是娘的货。

    他们就是反复无常的人。

    当年在大宋和辽国之间来回摇摆。

    现在自己一方是有求于他们,自然要客气一些。

    &p;p;p;ldq;这样,我为湘王殿下做一回主,负责三万人的衣物和粮食,李老弟看看怎么样?&p;p;p;rdq;

    李继迁还是露出为难之色。

    &p;p;p;ldq;我倒是没什么,只是下的这些部族儿郎,当年被大宋赶出了西北,流离失所。&p;p;p;rdq;

    &p;p;p;ldq;如今再让他们为湘王效力,恐怕没有一些真正的东西,他们也不会相信啊!&p;p;p;rdq;

    陈世玉明白,李继迁是不满意自己刚才的出价。

    &p;p;p;ldq;那李老弟和部族儿郎想要什么,不妨直。&p;p;p;rdq;

    &p;p;p;ldq;我等寄人篱下,居无定所,饱尝流离这苦,所以继迁冒然向湘王请求一州之地,以安我党项十万部族,届时,我党项部族奉湘王为主,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p;p;p;rdq;

    陈世玉听后一惊,这可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了。

    当下并不敢答应,只回到夏州之后,与湘王商议。

    当晚,李继迁就将陈世玉安排得妥妥当当。

    让他尝到了党项少女的温柔。

    第二天走时,还带走了一箱珠宝。

    而且李继迁还握住陈世玉的,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p;p;p;ldq;陈先生大才,如今的形势也能看得明白,还是为自己多留条后路为好。&p;p;p;rdq;

    陈世玉听后一惊。

    在返回夏州的路上,深思了一路。

    眼看着湘王赵德昭就要起兵谋反。

    自己是因为没有退路,才煽动赵德昭谋反。

    如果自己没有设计削弱赵德芳的实力,他才不会干有违天命的事。

    可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前景嘛,也是真的不看好。

    是该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李继迁少年英雄,可以作为自己的一条退路。

    陈世玉在心中已有定计。

    回到夏州后,将辽国已经答应的事情汇报给了赵德昭。

    赵德昭极为高兴。

    可是听到李继迁想要一州之地时,赵德昭却勃然大怒。

    赵德昭只不过想利用李继迁,哪会真心想给李继迁地盘。

    之前得事成之后,将定难四州交给李继迁,不过是画的一张大饼罢了。

    可是现在还没有起事,便宜没占着,先要给人家一州之地,任谁也不会同意。

    陈世玉极力劝解。

    &p;p;p;ldq;殿下,成大事者,有舍才有得。如今形势,如果后方李继迁持续骚扰,我们出兵时就会瞻前顾后。不如先给他一州之地,笼络住他,然后再将西北境内的党项人都交给他,到时让他出兵相助,也会一股不的战力。&p;p;p;rdq;

    赵德昭皱着眉头道:&p;p;p;ldq;那万一李继迁胃口越来越大怎么办?我看此人不像是个久居人下的主。&p;p;p;rdq;

    陈世玉嘿嘿一笑,&p;p;p;ldq;殿下,李继迁再怎么折腾,也逃不出您的心,只凭一州之地,能翻出什么浪花。到时殿下勤王成功,碾死他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p;p;p;rdq;

    赵德昭脸色阴晴不定。

    考虑良久,才恨恨地道:&p;p;p;ldq;就先如了他的意,不过不能给他一座州城。就在朔方县划给他,让他自己扩建一座新的州城,名为新州。&p;p;p;rdq;

    陈世玉见这已经是赵德昭的底线了,也就不再为李继迁争取了。

    不过赵德昭为了加强李继迁的实力,又将境内尚存的十万党项人尽数交给了李继迁。

    这样一来,李继迁就在赵德昭的刻意培养和纵容之下,又成了宋朝日后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