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赵德芳画的大饼
王贻正心里正在疑惑。
可是赵德芳兄弟二人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把王贻正唬得一愣一愣地。
最后赵德昭还上演了一场泪水秀。
反王贻正感动得一塌糊涂。
毕竟这些年跟着赵德昭风里来,雨里去。
二人已经结下了浓厚的革命友谊。
想要完全分割,哪里那么容易?
再还有湘王妃在。
两人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赵德昭又将赵德芳的设想得了王贻正听。
王贻正刚刚原谅了自己的姐夫,就立刻进入的状态。
是权衡利弊之下,觉得此时的赵德昭出海开疆拓土还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这种状态下,留在洛阳城,时时被人惦记着。
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还畏畏脚,才华得不到施展。
不如外面天地宽。
想好了之后,也表示同意。
然后双方又对人员和后勤供给等具体事宜进行了磋商。
这一谈就是一天。
赵德芳盛情地邀请湘王一家人共进晚餐。
对于这样的结局,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
两天后的宋闻天下,专门就此事写了一篇评论。
认为大宋内部矛盾基本解决,在皇帝和太了的领导下,必将走向光明的未来。
将赵德昭一行人轰轰烈烈地送到了福建,在那里做出海前的一系列准备后,赵德芳终于可以腾出来。
他要实现自己的设想了。
首先在军事上,开始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
现在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守着城池,等着辽国来攻了。
要打出去,才能守得住。
于是北方就是重中之重。
赵德芳经过筹划,决定组建三支大规模的骑兵军团。
在涿州一带,以静塞军和锋锐军、无畏军为基础,大刀阔斧地进行扩骗。
每支骑兵人数由原来的一万人上调至两万人,都是一人双马。
然后在定州、易州、镇州和涿州分别配一万禁军骑兵。
只这一方面,就有十万骑兵。
战时由曹彬为统帅,平时各不所属。
静塞军归陈行越节制,锋锐军由何元奎为统制,无畏军则由李守徽为将。
陈行越与何元奎都是在历次战争中被证明了可堪大任的青年将领。
现在也都受到了重用,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而李守徽则老成持重。
更关键的一点是,他的父亲李继勋已经病逝,不会因为掌握军中权力而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这倒不是赵德芳腹黑,实在是不得不防。
同时也是为这些亲信着想。
不然一旦被人弹劾,到时谁都难受。
与其到时候被无端猜忌,还不如现在就免了后患。
在代州和朔州方面,重新进行编组了近五万人的骑兵军团。
以杨业为统帅,潘惟正为辅。
在西北方面,在夏州组建了新的西北骑兵军团。
以潘美为统帅,下辖六万西北骑兵。
这样在大宋的北方,就有二十一万的正规野战骑兵,还不包括一些地方禁军的零散骑兵。
骑兵多了,步军当然就要进行裁撤。
赵德芳将厢军编制进一步缩减,大大减地方兵士的数量。
然后又将一些禁军中的步军充实到骑兵当中。
制定了长期计划,进行骑兵训练。
这样只留下精锐兵卒,淘汰老弱。
经过整合后,整个大宋就像一支张开的弓,随时都可以向辽国射出最锋利的箭矢。
可是让赵德芳想不到的是,他的计划刚一提出来,就先反对的,竟然是自己的老丈人赵普。
现在的赵普担任三司使,掌大宋财政。
赵德芳将他的计划先在饭桌上跟老泰山提了出来,赵普当即就摔了筷子,瞪起了眼。
&p;p;p;ldq;那大宋的日子还过不过了?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知道那二十多万的骑兵每年要多少银子吗?一人骑兵的花费抵得上五个步军,再加上还有近二十万的步军。这四十万禁军,人吃马嚼的,我拿什么喂饱他们?&p;p;p;rdq;
赵德芳心中好笑。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赵普吹胡子瞪眼。
自从他认识赵普以来,这位半本论语治天下的名相,从来都是不急不躁,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神态。
如今被自己的扩军计划给搞毛了。
赵德芳给赵普倒了杯酒。
&p;p;p;ldq;岳父大人息怒,我当然知道如今我大宋也是财政吃紧。不过事情总有轻重缓急。&p;p;p;rdq;
赵德芳徐徐地:&p;p;p;ldq;其实看似我的计划会让大宋付出很多的银子供养,其实细算起来,我们还是省了不少银子的。&p;p;p;rdq;
赵普皱了皱眉头。
赵德芳继续微笑着:&p;p;p;ldq;在河北没有强大的骑兵之前,辽国年年寇边,掳掠人口牲畜,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哪还有心思生产。&p;p;p;rdq;
&p;p;p;ldq;每年的损失数以百万计,而现在有了强大的军队的保障,边境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从事生产,这一里一外,就为我大宋省下两百万两的银子。&p;p;p;rdq;
&p;p;p;ldq;再加上北方与辽国的贸易,让北方地区渐渐富裕起来。酒肆、客栈林立,我们也可以收到更多的赋税,这又促进了南方商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江南运往北方辽国的各种商品,每年赚的银子恐怕数以千万计了。&p;p;p;rdq;
&p;p;p;ldq;生意好了,朝廷可以征的税自然就多了。以后江南地区会成为我大宋最重要的财政来源。&p;p;p;rdq;
&p;p;p;ldq;等以后开通了海上贸易,我们可以将南方生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都卖到遥远的罗马国。这些可都是抢货,贸易一开,银子就会像流水一样,流入我大宋。&p;p;p;rdq;
&p;p;p;ldq;现在陆上的丝绸之路被阻隔,但总有一天会被打通的。届时陆上和海上双管齐下,岳父大人还愁银子吗?&p;p;p;rdq;
赵德芳的眼中放出光彩。
一个国家就算人口再多,体量再大,只靠内循环终究不会走向富强。
想想汉唐,如果没有丝绸之路,怎么会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赵德芳的眼光放得很长远。
计划要一步一步实现。
陆上先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北方形成一个天然屏障。
然后与辽国或打或谈。
能拉扰成功就不打。
谈不成就打服他。
再借助辽国的骑兵,向西打通去往欧洲的通道。
恢复汉唐时的丝绸之路。
当然这条路必须要完全控制在自己的中。
海上则开辟新的航线。
让大宋的商船可以直抵欧洲。
将大宋的商品销往欧洲各地。
换回真金白银。
让大宋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大饼画得很好,可是赵普提出了最现实困难。
&p;p;p;ldq;太子得老夫也明白,可是现在北方四十万大军嗷嗷待哺,没有银子怎么办?&p;p;p;rdq;
赵德芳心里这个鄙视。
要别人没银子我信,要老丈人你没银子,我可不信。
这两年大宋的收入我心里还没个谱吗?
不就是想让北方再裁撤一些军力吗?
那可不行。
北方不稳,则大宋不稳。
赵德芳嘿嘿地:&p;p;p;ldq;这样,现在南方和中原民心思定,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厢军。就将这些地区的厢军裁撤掉一半。&p;p;p;rdq;
&p;p;p;ldq;那禁军呢?&p;p;p;rdq;赵普问道。
禁军是最费银子的,赵普可不想被赵德芳给糊弄过去。
赵德芳头摇得像是拨浪鼓。
&p;p;p;ldq;禁军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一旦有变,将无兵可用。&p;p;p;rdq;
赵德芳又想了想,&p;p;p;ldq;节流还要开源,要不咱们在西北的新州再开一个贸易场,让西北也多赚些银子,好补贴一下家用。&p;p;p;rdq;
赵普一听,这个计划行。
其实赵德芳还有另外一层深意。
西北迟早要有一场大仗要打。
大宋要想向西拓展,现在的西北就是前沿基地。
没有好的基础,拿什么向西发展?
赵普点点头。
&p;p;p;ldq;我知道现在北方贸易,你还截留了不少税银。那三支六万最精锐的骑兵就由你自己供养吧!&p;p;p;rdq;
赵德芳一听,差点没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