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改组军政
赵德芳呵呵一笑。
&p;p;p;ldq;有件大事要交给四叔去做,交给别人我还真不放心。&p;p;p;rdq;
这话一出,让赵廷美更加不解了。
赵德芳从袖中取出一份简易的地图。
徐徐地在赵廷美眼前展开。
&p;p;p;ldq;这个世界何其之大,我大宋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罢了。现在二哥已经在南洋站住了脚,还在不断地向内陆发展,东南沿海已经有不少百姓去投靠他了。&p;p;p;rdq;
&p;p;p;ldq;这点我并不反对,只要是对我大宋百姓有利的,我都支持。&p;p;p;rdq;
&p;p;p;ldq;汉唐时便有丝绸之路。可惜现在陆路已经断绝,要想打通绝非易事。那我们就先目光放在海洋上。&p;p;p;rdq;
赵德芳边边指着地图,&p;p;p;ldq;四叔你看,如果我们能将江南的丝绸和茶叶、瓷器运往欧罗巴的那些林立的国,再将他们当地出产的特产动回到大宋,转卖给辽国和高丽,那挣到的银子将会堆满我大宋的国库,我大宋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p;p;p;rdq;
赵德芳目光炯炯,&p;p;p;ldq;有了银子,想做什么就有了基础,到时再让西域重回我汉人怀抱,打通丝绸之路。届时我大宋兵锋所指,天下臣服,四叔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p;p;p;rdq;
赵廷美有些听呆了。
他没有想到赵德芳竟然有如此宏大的构想。
消化了良久,他才问道:&p;p;p;ldq;且不你的设想能否实现,你真的相信我吗?&p;p;p;rdq;
赵德芳哈哈大笑。
&p;p;p;ldq;四叔,等你出去之后,就知道这个世界是何其之大,可供我们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又岂会在意大宋这一个地方。&p;p;p;rdq;
&p;p;p;ldq;你看现在我的好二哥已经乐不思蜀了。&p;p;p;rdq;
赵廷美点点头。
&p;p;p;ldq;既然你如此相信我,那我就拼上一场,你具体怎么做吧!&p;p;p;rdq;
两人一直商议到入夜时分。
就连晚饭都是在赵廷美的书房中吃的。
赵廷美彻底服了。
自己和赵德芳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
当自己的眼睛还只是盯着大宋的一亩三分地时。
赵德芳已经将目光放在了万里之外。
单凭这份气度和心胸自己就万万不及。
当即决定再也不瞎折腾了。
就在赵德芳的领导下,为大宋开辟海上贸易。
到时历史上也会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匡胤的大葬在年前举行。
这一天,洛阳城中万人空巷。
所有人都自发走出家门送老皇帝最后一程。
这一切都让赵德芳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这一刻毫不掩饰地显露了出来。
漫漫人生路,也终于到头的那一天。
如果能让更多的人怀念你,那这一生就是值得的。
赵德芳觉得赵匡胤这一生足够精彩,也足够让人铭记了。
如果自己走完最后一程时,也有这么多人相送。
那将死而无憾了。
公元9年,开宝十四年。
大宋内外发生了许多大事。
先是辽国皇帝耶律贤在云州驾崩。
然后辽国发生内乱,分裂成了实际上的东西两部分。
宋国趁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年底时,大宋开国皇帝又逝于幽州。
这让整个东方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春节刚过,赵德芳在洛阳登基为帝。
年号大兴。
耶律只没也在东京登基为帝,建立了东辽。
自此与西辽并立。
赵德芳即位后,先是安抚了一下旧臣。
然后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改革中枢。
赵德芳本质上不是一个特别勤快的人。
既然当了皇帝,就要享到当皇帝的福。
要是像雍正皇帝一样,每天工作十六个时,想想就郁闷。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如果想牢牢抓住权力,就要勤政。
可是赵德芳的理想,并不是家天下。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也要一口一口吃。
首先将原来的六部改为八部。
吏部掌管天下官员升降。
户部掌天下人口钱粮。
兵部主掌天下兵马。
刑部掌天下刑狱。
工部掌工程建设。
礼部掌礼仪外交。
商部掌天下商贸。
监部监察天下官员和百姓。
另设都察院、大理寺。
不再设丞相一职。
而是由八部尚书每日两人轮流当值,处理朝中事物。
凡是批过的奏折,先是抄录存档。
然后挑选重要的奏折交给皇帝审阅定夺。
这样赵德芳就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不再每天埋头于奏折的海洋中。
至于朝中尚书权力过大问题。
赵德芳从来都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因为他的最终理想就是要将权力交给他们。
建立一个不再是以皇帝一人系天下安危的国家。
对于权力,赵德芳变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实现理想的工具罢了。
地方上将全国分为十九路。
每路设布政使一人,掌管路内政事。
再设都督一人。
执掌这一路兵权。
文武官员互不统属。
将全国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军区。
每区设总督一人。
执掌这一区的军力。
平时区内各路的都督并不归总督节制。
战时总督经过皇帝授权后,可节制区内所有兵马。
这样既做到了互相制衡,又不使地方将领权力过大。
对军队的改革更是渐渐推进。
赵德芳在山东路先行试验。
让李守徽任山东路都督。
而潘美则任东军区总督。
希望他们能给全国的裁军行动作出一个最好的榜样。
裁撤地方性军队。
逐渐将军队实现职业化与征兵制并行。
职业军人按现代的军、旅、营、连、排、班进行重新编制。
每班十人,实行五五制。
再加上每军设置的火器营和救护营。
一军近三万五千人。
减少战时的掣肘,让军队的反应更高效、迅速。
营级以上作战单位均设置参谋一职。
各级主官之下都有一个副职。
各营主官定期前往大宋第一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赵德芳计划在全国上下共设十个常备军。
山东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与高丽隔海相望。
再加上将来会是征辽的东路第一线。
所以这一路独占一军。
而除了这些常备军外。
赵德芳还计划在全国保留精锐禁军近五十万人。
然后各地推出预备役制度。
适龄年轻人每年都要接受为期十天的军事训练。
其中表现出色者。
有会进入禁军。
最优秀的人,可以直接进入常备军。
甚至可以免试进入大宋第一军事学院。
这在大宋国内刮起了一股尚武风潮。
只要进入禁军。
就意味着有了一份高额稳定的收入。
即使有一天,自己战死或者伤残。
家人也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只要能够进入常备军。
就意味着从事了一项人人都羡慕的工作。
如果能有幸进入军事学院。
那就表示自己在军中前途无量了。
赵德芳的政策是精兵政策。
兵贵精不贵多。
用他的话。
十个常备军中每个士卒到了战时,都可以到临时组建的军队当中任班长甚至排长。
以点带面。
一经扩展,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所以大宋看似军队并不多,甚至比之前还要少了。
但是战争的潜力却是之前的无数倍。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