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邺都
秦九将消息带到姒璃歌跟前的时候,姒璃歌正在一笔一划地画着鸣鹿城的城防图。
“殿下!”连枝的脸色不大好看。她本就不大乐意姒璃歌入主山邺后宫,只是姒璃歌心意已决,她勉强服了自己,可万万没想到,山邺人竟然是这般对待自家公主。
姒璃歌抬眼,看了看远处忙忙碌碌地秦九,方将视线转到连枝身上,慢语轻声地问道:“阿九姑娘又给你带了什么消息来?”
面对神情惬意的姒璃歌,连枝满腹的牢骚,却怎么也不出来了,只抿了嘴,脸上难掩委屈之色。
姒璃歌笑了笑,道:“我来猜猜,可是你家公主被人嫌弃了?”
连枝一怔,失口道:“殿下您知道了?今日除了阿九姑娘,也没旁人来过,您是从哪知道”
“傻连枝!”姒璃歌道:“这种事情,想想便能知道,何须还用别人来?”
连枝一怔。
姒璃歌又道:“你想想,淳于郢什么身份,你家公主是什么身份?山邺虽国力强于鸣鹿,可这朝中内斗暗潮汹涌,却是不如鸣鹿铁板一块。一旦听闻淳于郢要将我纳入后宫,自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的!再稀松平常不过。”
面对姒璃歌的云淡风轻,连枝满腔的气愤突然就渐渐消了下去,她茫然地问道:“那接下来怎么办?”
淳于郢要立姒璃歌为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山邺,如今山邺朝中反对声浪四起,若是不成,姒璃歌的名节尽毁,往后可怎么办才好?
“该怎么办,那是淳于郢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又有什么相干?”姒璃歌却浑不在意地道。名节这玩意,自打她决定前来山邺,她早就将其抛之脑后。
“可是,您不是打算与淳于郢联姻,以改善鸣鹿与山邺的局势?”连枝困惑不已。
姒璃歌只勾了勾嘴角,远远地瞥了瞥外间的秦九一眼,复又垂首去画她的城防图。
有外人在,这房子的隔音又不大好,有些话,她却不方便对连枝。她确实打算采纳严辅之的提议,以联姻来改变鸣鹿与山邺之间的紧张局势,替鸣鹿争取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然而,反过来,她入主山邺后宫一事,山邺国中反对声浪越高,证明淳于郢对于山邺国内的局势掌握越力不从心,一旦山邺脱离了淳于郢的掌控,甚至因此起了争端,山邺必定腾不出来对付鸣鹿,那么,她的愿意照样也能达成,殊途同归罢了。只要是她想要的那个结果,过程如何,对她来并不重要。
想比姒璃歌的惬意,淳于郢果真是满腔怒气。
他原以为,朝中反对的定然是淳于善那边的人,可万万没有想到,反对的尽是他这边的人,反倒是淳于善那边的人,都举双赞成。
以淳于善的心性,淳于郢第一反应便是其中有诈。
先是姒璃歌落水,虽没有实证,但种种蛛丝马迹,显然与淳于善脱离不了关系。淳于善一边姒璃歌下毒,一边支持淳于郢立姒璃歌为后,这前后,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公子善这是要做什么?”淳于郢一时没看明白淳于善的谋算,傅青就更看不明白了,他嘀咕道:“难不成他是想娶那蓝僚公主不成?”
“你什么?”淳于郢一怔,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
傅青愣了愣,刷的一下跪下请罪,道:“陛下恕罪,属下胡言乱语”
“不不不!”淳于郢迭声道,示意傅青起来。“只怕他当真打这个主意也不一定。”
傅青不过是顺口一提,落在淳于郢耳中,却犹如醍醐灌顶。
淳于善先是趁着他出征鸣鹿,在国中挑起内乱,而后潜进鸣鹿城,与蓝僚勾结,伤了黄子晋麾下的近卫。他一怒之下,将蓝僚送回了蛮僚。
若是他欲立姒璃歌为后的消息传去蛮僚,难保爱女心切的蛮僚王因此与他起了嫌隙,甚至翻脸。
若在这等情况下,淳于善求娶蓝僚成功,那么,蛮僚的十万大军,定然为淳于善所用,如此一来,淳于善在山邺的实力,定然要超过他这个国君。
再加上,朝臣大多反对他立姒璃歌为后,若他就此屈服,姒璃歌定然要记恨于他,若淳于善再运作的好,到时候便可联合蛮僚与鸣鹿,对他三方夹击。
且他最为倚仗的黄子晋又心悦姒璃歌,届时姒璃歌再使使美人计,纵使他骁勇善战,用兵如神,只怕也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么,这琉璃公主,还非立不可了?”傅青作为淳于郢的近卫,武功虽然高超,可对于政事权谋,文韬武略,却不甚懂,听了淳于郢这一番分析,脸色都变了。
淳于郢眉眼微冷。立不立后倒是其次,如何收拢住姒璃歌,不能让姒璃歌也与蓝僚一样,与淳于善有所勾结,再不能让姒璃歌有会将黄子晋策反。
至于蛮僚
只要他能压制住淳于善,让他擅动不得,以蛮僚王的性子,定不敢投靠淳于善的。
所以,重点不是立后,重点是,让他朝中那帮腐朽的老臣早点认清形势,迎娶姒璃歌入主后宫。
“吩咐下去,三日后,回邺都!”淳于郢道。
傅青应令而去。
黄子晋很快就得知了淳于郢要回邺都的消息。
作为淳于郢的心腹,撇开君臣关系,两人又是至交,淳于郢要回邺都,这里里外外要收拾准备的,黄子晋这个鸣鹿守将兼城主,自不可能不管不顾的。
他将军中事务交给了副将,自己马不停蹄地进了宫。
“傅统领,可有什么要帮忙的?”黄子晋探头,只看见傅青带着下,已经开始收拾了,只是没有看到淳于郢。
“多谢黄将军!”傅青朝着黄子晋谢道:“陛下,三日后起程,此次前来时,也是轻车简从,东西不多,就不劳烦黄将军了!”
傅青婉拒了,黄子晋自也不会去强行帮忙,只问道:“陛下可在?”
“陛下去见琉璃公主了!”傅青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