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演练
眼下刘家经济拮据,刘璎就思考起赚钱的法子,东一下西一下地想了很多,也写了两张纸。最后刘璎还是摇摇头,算了吧,别再惹是非啦,一个打桩已经是出尽了风头,刘家再怎么难也不至于吃不上饭,这些还是放一放吧。
时间进入了夏季,到了6月初。
湖里的桩早就打好了,忙乱一阵子逐渐平稳了,刘诠事情少了也要继续他的学业,刘璎也就有了上学的伴,叔侄二人天天到吴先生那里去上学。
在包家寨村子南侧山坡上站着几个人,老大、老二和管家刘义、庄头刘德财都在,他们在为兴建刘家新宅子选地点。天气已经很热了,他们穿着都是丝绸衣服,随风抖动,看着很凉爽。刘德财更是短打扮,穿着短袖上衣,当然不能穿短裤啦,那就太没规矩了。他们都站在树荫下,中摇着扇子。
古代服装没有太短的上衣,除非在家里很私密的环境才可能穿稍短的衣服。这的是中上层社会,底层的穷人当然不会那么讲究,也没讲究的条件。
刘家人养尊处优的习惯了,对于寄居于寺里的简陋住宅很不舒服,那里只有两个院子,勉强能让男仆分住在前杂院,可后宅院里也是主仆混杂,也像个大杂院似的,各房也就是勉强有个安身之处。初始的混乱期过去了,兴建新住宅就提上了日程,他们几个正在选择地点。包家寨是刘家的庄子,大部分土地都是刘家的,选择的余地很大。
刘谨问:“这块地有多少亩?”
刘德财答道:“回大爷的话,有十五亩。按大爷的要求,这块地差不多够用了。不足之处是坡度稍大,仪门内外要有台阶。”
他的台阶就是内院地面要高出一截,这是避免大规模开挖土石方。
仪门,直接解释就是礼仪之门,在大型宅院规制中是大门之内的二门。它的作用是区别内外的。外人以及干粗活的男性家仆不经允许是不能进入仪门的,仪门之内也有男仆,都是比较亲信,近身伺候的,比如像刘璎跟班厮雨就可以到仪门之内。
在仪门之内还有各房的院子,这些院子里还有大门二门,二门之内就是主人的内宅禁区了,除了主人外只有房内伺候的女性仆人才能进入。同时,内宅的女性(包括丫鬟)无事是不会出二门的。
一个中等规模的三进院子,占地大约一两亩。现在刘家建设的是临时住宅,尽量简约,这也是因为现在的刘家经济上也不是太阔绰,需要压缩开支。因此多采用两进院子,这种院子占地也就是一亩左右。
按这个标准5亩地足够用了,还能留出很大的园子,有扩建的余地。
老二刘诚道:“大哥,眼下正是农忙季节,用工不太方便吧?能不能从外乡招募一些,咱们老家南田镇上闲人就不少。”
刘谨回答:“二弟,这个使不得,不能用外人,还是使用咱们自己的农户匠户妥稳一些。”
刘诚:“那样怕是要拖延工期了。”
刘谨:“有多少人先用多少人,秋收过后人就多了,今年冬天总能盖完,实在不行拖到明年开春也行。不要急。
“刘德财,你找工匠先谋划谋划,画出图形交给我,另外木料、石料和砖瓦也算一算,提前准备好,计算仔细点。”
刘德财:“是!大爷,我马上就办。咱这边山上不缺石料和木材,村里也有一个砖瓦窑,只是好长时间不用了,收拾一下就可以烧砖瓦。”
刘义:“大爷,咱刘家有盖房子的工匠,招呼一声就能过来。”
刘义的是刘家家仆中的匠户。
每日刘璎同他三叔一起上学,也是早出晚归的。可是刘诠身上还兼着管理护庄队的事情,有时候就不能与刘璎同行。现在包家寨的二流武装人很少,并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家的家丁,只有二十几个人,与龙泽寺的十几个年轻僧人一起保护寺院。另一部分是庄子里的护庄队,有三十多壮丁。但是现在是农忙季节,壮丁都是农户出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农活,召集操练的时间更少了。
这一日是壮丁操练的日子,刘诠下学后就去了东杂院。因为护庄队的头头就是刘德财,所以他的居所也就成了护庄队的办事地点。那个院子很大,可以做场院,壮丁的操练有时候也在这里进行。
本来很宽敞的院子进来三十多人操练就显得地方了。刘诠是下午到的,壮丁们上午在庄子旁边野外已经练了半天,下午的演练不需要大的场地就在东杂院进行了。
别看只有30几人,旗帜就有好几面,壮丁们正在演练旗帜号角的识别。
现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是班组,对应古代的名称叫做“伍”和“什”。“伍”就是五个兵,“什”就是十个兵,人数是约数,可能多几个少几个。各什也是有旗帜引导的,的旗子绑在什长的后背上,下的兵跟着什长走,旗子的作用就是战场上的行动指挥。
更多的是令旗,发布命令的旗子,什么样的旗子表达什么命令需要记忆识别。
因此古代的军队就是旗帜的海洋,有兵的地方就有旗子,旗子密集的地方就是指挥官的位置,远远地就能看得很清楚。哪一方的队伍在哪儿,甚至是胜了还是败了都一目了然。
除了旗帜还不断地有“呜呜”的螺号声。刘诠站在一旁观看,这场面也是有声有色的好不热闹。
号角起到通信的作用,不要以为通信是现代的概念,古代也需要互通信息。各种通信段都需要规定,要学习,熟练掌握,更需要演练,只有经常演练才能准确传达命令而不误解。
现代通信有电报、电话、旗语、势等,古代有令旗翻动,鼓角相闻,号炮传信,鸣金收兵等等,段不同道理是相通的。
比如在战场上,即便敌我双方杀作一团极其混乱,但是依然有指挥官在指挥作战。他的意志怎么传达到每个士兵呢?总不能靠吼叫吧?这也是学问。假如指挥失灵,那不就成了乌合之众了吗?军队之所以是军队,就是因为众人都令行禁止,统一执行长官意志,这才会有力量。
这里的护庄队使用的是古代的办法,当然也要有选择地使用,适应自己的条件。就这么几个人,击鼓鸣金就不太适用,旗帜、号角、鸣炮比较实用一些。
旗帜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目标明显。比如,各层单位都有旗帜,单位用旗,大单位用大旗,士兵们跟着自己所属的旗帜走。指挥官还有发布命令的旗帜。
战场上很混乱,大声吼叫也不能让每个士兵都听到啊,只能使用令旗发布命令。
鞭炮在民间很早就有了,携带方便,声音可以传递很远的距离。所以号炮就广泛地用于传递信息。
比如,在后山上的两处隘口如果发生险情,岗哨就要放号炮,同时树立不同的旗帜来表示险情,及时通知庄子里做出反应。
此时的号角只有螺号,或者人工制造的也类似于螺号。这种军号太简单,也没有按照声学原理的设计,因此吹不出调调,只是呜呜地响,那就只能用长短音来表达不同含义。这些都需要规定,也需要熟记,绝不能误解。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训练,有了这些才能形成有纪律的组织,做到令行禁止。
至于武器装备的训练也会有一些简单的招式,这也需要演练。但是刘家有作战的杀锏,有三门炮,眼下这是很强悍的武器,因此也会围绕着如何配合火炮的演练。当然也少不了实弹开炮以避免临阵打不响。
这些训练都有头头带着,刘诠不必过多操心。可是作为刘家主人,每次训练他都会到场,其作用一是现场督促,二是树立主人的权威。
半天上课,下午刘诠去了护庄队,刘璎就在西宅院读书写字。因为山下住处宽敞安静,桌椅齐全,山上寺里杂乱,所以刘璎一般都是在西宅院学习。
太阳偏西,快到晚饭时间了,刘璎收拾书本笔墨叫上雨,两人沿着路向龙泽寺走去。
没有了直射的阳光,山中的风带来丝丝凉意,走在路上的主仆二人很惬意,一路笑笑的。
路边有很多大大的树木,当他们走过一棵茂密大树的时候,猛然间树上跳下来两个人,他们主仆二人刚刚喊出一声“啊!”还没来得及动作反应,口鼻就被人用湿布捂住了,挣扎了两下子,就慢慢地失去了意识,软绵绵地摊在地上。
雨才0岁,刘璎更,两个孩子能有多大的反抗能力呀?何况还有药物作用。
这两个匪徒扛着两个昏迷的孩离开道路隐入树林草丛中而去。在他们的前面又多出来一个身影,看来这伙匪徒一共有三个人,他们在林木的掩护下向龙泽湖水边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