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看似看剧,实则看人
沈妙笑道:“不光戚烟儿,还有偷开后门的阿诚。你要救你姐姐的命,那我只能用别人的命来换喽!两命换一命,很值!”
“你!”苏轼气得拍案而起,“卑鄙无耻!”
“哟,苏大才子竟然会骂人了!”沈妙竟然将平时待人温文尔雅的苏轼逼得口出恶言,甚为得意。
“卑鄙!无耻!有什么事你冲我来,戚烟儿和阿诚有什么错!”苏轼怒吼道。
“他们错就错在帮了你,他们该死!我刚才过了,你让我不痛快,我又怎会让你好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们,然后告诉你真相。像你这种满口仁义道德之人要是知道你为了救姐姐搭上两条人命那惊愕的表情,那份久久不能散去的内疚感和负罪感,想想我都很激动呢!”沈妙完哈哈大笑起来。
“卑鄙无耻!”苏轼怒吼道。
“你能不能换个词儿啊!你们这种文人骂人都不会!”沈妙着站起身来,朝对面从刚才起就一直站着的苏轼走去,边走边道,“你知道戚烟儿是怎么死的吗?”她走到苏轼身旁,踮起脚尖,在其耳畔轻语片刻。
苏轼瞪大双眼,惊愕地看着沈妙。
沈妙对苏轼的反应非常满意,哈哈大笑,道:“整整一周哦!”她发出三声“滋滋”声,叹了口气,故作惋惜状,道,“那场景,哎呦,想想都”
“你!”苏轼还没完,沈妙抢先道:“又要卑鄙无耻是不是?下次骂人就多学几个词。本来我早就打算告诉你了,谁知道你受伤太重,一个月都没出门,一直没逮到会,今天真是天公作美,正好让我遇到了呢!看来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沈妙完便离开了,一路洋溢着得意的笑声。
苏轼用力地砸下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碗直响,愣了许久,瘫坐在椅子上。
苏府。
苏轼回到家里,见人就问苏简呢,最终在书斋找到了正在为苏洵磨墨的苏简。他走上前去一拳打在了苏简的脸上,将其打倒在地。苏洵放下毛笔,喝道:“子瞻,你干什么!”
“我干什么?我倒要问问他干了什么!”苏轼上去一把揪住苏简的领子将其从地上揪起。
“我我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少爷?”苏简一脸无辜状。
苏轼将其狠狠摔到地上,厉声道:“你做了什么违心事你自己知道!”
“我什么都没做啊!还望少爷明示!”苏简道。
“不是吧,我给你个提示,我遇到沈妙了!”
一听“沈妙”两字,苏简下意识地后退两步,心虚道:“我我不明白!”
“还装蒜!”苏轼一脚踹到苏简身上。
苏轼除了因为苏八娘之事和程家人闹过,儿时因同学欺负好友陈太初动过,一般情况下对待其他人都温文尔雅,更从未打骂过下人,今日竟如此失态着实让人不解。苏洵感觉情况不对,走上前去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苏轼表情痛苦地道:“他!害死了戚烟儿和阿诚!两条人命就抵不上一次香艳嘛!”
“戚烟儿死了!”苏洵震惊道。
苏轼点点头,指着苏简道:“就是他将早和我们的对话全部告诉了沈妙的贴身丫鬟莲,因此害死了戚烟儿,还有帮早偷开后门的阿诚!”
书斋动静太大,程夫人听家仆书斋苏轼在打苏简,急忙赶了过去。苏洵见夫人来了,叹了口气,道:“你也来听听吧。”
苏简跪倒在地,将事情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苏轼又将沈妙和自己的对话也详尽告知。程夫人听后上前扇了苏简一巴掌,喝道:“我们平日里待你如何?”
“老爷、夫人和少爷们待我很好。”苏简道。
“那你为何要干出这样的事!那戚姑娘一风尘女子尚且有此大义,你呢!”程夫人生气道。
“我我一时鬼迷心窍求求老爷夫人念我是初犯,就饶了这次我吧。”苏简哀求道。
“饶了你?”苏轼冷笑道,“饶了你,两条人命就能回来吗?”
苏洵叹了口气,对门外围观的家仆喊道:“来人,把苏简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后送官吧。”
苏简求饶着被两个家仆拖走了。
苏轼找了两个平日办事稳妥的家仆,给了他们一些银子,让其打探一下戚烟儿和阿诚死后被葬于何处。两人领命便出去了。
几个时辰后,两个家仆回来了,在书斋找到了苏轼,告知已经打探到了,戚烟儿和阿诚被丢弃在离此不远的山中,并未安葬。
苏轼痛心疾首,稳定下情绪,问道:“可有打探到扔在何处?”
家仆点点头,道:“给了银子,自然什么都了。”
“那好!我们明日一同去山里寻找他们的尸骨。”苏轼道。
“可是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山中不时有野兽出没,只怕尸骨无存了吧。”家仆道。
“冬日严寒,山中野兽较少,不定还能找到。他们对我们苏家有恩,理应厚葬他们,纵然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苏轼道。
翌日。
程夫人为苏轼收拾好行囊,准备派人送去中岩书院。苏轼将昨晚家仆打探的情况告知母亲,表明要带人去山里寻找戚烟儿和阿诚的尸身。程夫人对苏轼的做法非常赞许,他们为了苏家而亡,一定要好生安葬他们。苏轼带上佩剑,挑选了几个身材魁梧的家仆随其一同前往,另外安排人去制备棺材等物、选地段,一旦找到戚烟儿和阿诚,就带回来安葬。
几人在山中从早上找到了下午,终于找到了被积雪轻微覆盖的戚烟儿和阿诚。家仆们拿出准备好的草席,将两人裹好抬上马车。
日傍西山,苏轼等人总算安葬好了戚烟儿和阿诚。苏轼在两人的坟前磕了个头,身后被早搀扶着的苏八娘也叩拜了三下,对着戚烟儿的墓碑道:“戚姑娘,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大恩大德没齿难忘,这辈子我还不了了,下辈子定要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
苏轼又在家中停留两日,将情绪稍做调整后才启程前往中岩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