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去求皇后
温筠手中的帕子绞得更紧,声音得像蚊子嗡嗡,“娘娘,我不想嫁给太子。”
德妃的表情变得严肃,“听大嫂,你已经私下答应了太子。”
温筠的身子轻轻抖了起来,“上次在城外将我带走的,正是太子的手下。”她就像个做错的孩子,声音越来越,“那种情况下……筠儿怎能……不答应他。”
寄居在秦府,就算秦夫人对她视如己出,她也没有归属感。感觉自己随时可能离开秦府,想嫁给秦玉瑾,除了从对他的仰慕,还因为可以长长久久的留在秦府。
这样的自我否认,养成了她明哲保身的习惯。
先前落入太子之手,便想着要保全自己的清白,太子是个好色之徒,一旦激怒他,没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在秦府她矢口否认,无非是因为摆脱了太子的钳制,又有了秦府的庇佑。
不甘心离开大哥,离开秦府!
她的心一直是矛盾的,总觉得自己是一只笼中鸟,这生活从来不是自己希望的样子。
德妃是个明白人,立刻听出了她的话外之音,“好孩子,你这样保全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既然你不想嫁给他,本宫就算豁出颜面,也要去求皇后开恩。”
“你要去求皇后?”秦夫人担忧的道:“娘娘最好还是少招惹她为妙。”
德妃眸子垂下,看起来有些沧桑,“唉,如今只有这条路可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秦夫人也叹了口气,自责的道:“让娘娘受累了,总在为秦家的事操心……”
温筠对德妃的事了解的不多,但看她们这唉声叹气的样子,就知道这事有些为难,心里开始捏了一把汗。
长吁短叹一番,秦夫人告别德妃,带着温筠匆匆出宫。
德妃身子一软,瘫靠在椅背上,心里五味杂成,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可又偏偏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总归来,她不希望秦家的人,和太子、皇后扯上什么干系。
“娘娘,您累了吧,要不奴婢扶您去歇息。”嬷嬷走过来,心翼翼的道。
她疲惫的摆摆手,想要一个人静一静,嬷嬷走到案牍旁,熟练的燃起一炉沉香。
就这样静坐了约半炷香的时间,德妃突然坐了起来,“玉儿,快来伺候我更衣!”
一个约莫十八九岁,眉清目秀,身段姣好的绿色宫装女子走了过来,轻声问道:“娘娘,眼看着天就要黑了,您这是要出去吗?”
“去翊坤宫。”她简短的道。
玉儿微微有些惊讶,麻利的收拾东西。
翊坤宫里已经燃起了烛火,太子和张丞相已离开多时,皇后正闭目躺在铺着锦缎的罗汉床上憩,两个宫女一左一右的揉着肩。
空气中肆意飘散的龙涎香,甜腻芬芳的味道沁人心脾,闻起来神清气爽。
“娘娘,娘娘,德妃娘娘求见。”宫女在她面前声呼唤着。
她慢慢睁开眼,看着刺眼的宫灯,眯着眼睛晃晃脑袋,定了定神才道:“噢?她来多久了?”
“回娘娘,已经来了一炷香的时间。”那宫女扶着她慢慢坐了起来。
“可知有什么事?”她接过茶盅漱了漱口。
“德妃娘娘要亲自告诉您,她看起来有些焦急的样子。”那宫女心道。
皇后微微一笑,哼,这就等不及了!
宫女搬来鸾镜,她慢条斯理的,对镜整理头上的凤钗,“彩蝶,让德妃进来吧。”
那宫女行礼告退,很快将德妃带了进来。
德妃像往常一样,低眉顺眼的给皇后请安,“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千岁,千岁……”
皇后笑着一把扶住她,“妹妹多礼了,你我姐妹何必如此客气,快坐,快坐。”
看着手臂上皇后扶住的胳膊,德妃受宠若惊,皇后可从来没有对她如此亲近过,她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娘娘,臣妾给您请安是应当的。”
皇后满脸笑意的看着她,“几日不见,妹妹倒是愈发清瘦了。”
“回娘娘,臣妾最近在吃素抄经,以祈求风调雨顺。”自齐王告诉她,不少灾民涌进长安,街头可见饿死的流民,她就开始吃斋念佛。
皇后依旧笑意盈盈,“难得妹妹有这份心,彩蝶,快去将皇上赐的柳叶饼、清明糕拿来,妹妹正在吃素,这糕点想必很合妹妹的胃口。”
德妃只好谢过皇后,心里却五味杂陈。
皇后今日待她不一般,看样子一定知道这件事,她哪还有心思吃东西。
糕点上来了,德妃推辞不过,只得捻起一块柳叶饼吃了起来。
“彩蝶,德妃娘娘在吃素,去吩咐厨房加几道素菜。”皇后道。
皇后娘娘以前对她,可从来没给过好脸色,今日这是怎么了!
德妃再也坐不住了,连忙叫住彩蝶,“娘娘,不必麻烦了,臣妾找您,是有事相求。”
皇后娘娘好笑的看着她,仿佛就等她这句话,“你们都出去吧,彩蝶站在门口听候差遣。”
“是。”
宫女们鱼贯着退下去,彩蝶给她们上满茶,这才退了出去,并轻轻将门带上。
下人们离开后,皇后率先开口,“妹妹,我正要去找你呢,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过来了。”
“不知娘娘找臣妾所为何事?”德妃心里一沉。
这张氏果然老练,被她占住了先机。
“听你娘家的两个侄女儿,均是德才兼备,姐姐想给她们做个媒,算先知会妹妹一声。”皇后面带微笑的看着她,留意着她脸上的表情变化。
德妃大吃一惊,恨不得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她的手指紧紧握成拳头,指甲将手心的肉扣得生疼,努力的克制着自己脸上不起波澜。
“姐姐什么时候也热衷起做媒人来,不知娘娘想要将臣妾的侄女许给哪家的公子?”德妃从容不迫的道。
皇后看着她平静的样子有些失望,就好比拳头在了棉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