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做准备【三更】
荟萃阁的厨房里,兰巧正忙着做一款水粉。
上次特意买的上好新米已经泡了十多天,弥漫着一股特殊的酸味,她把这些米一点一点灌到石磨里,推成细细的米浆。
母亲留下的那张方子里,记载着水粉的方法,是上等的新稻黏性好,妆容更不易脱落。
上次玉梅姐央求她做水粉,她就特意泡了一大碗上好的新米。
为了精益求精,她足足磨了两遍,直到这米浆变得雪白浓稠才罢休。
米浆磨好了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纱布过滤,将粉汁分离。
分离出的白色米浆,放在容器里沉淀后,刮去上面颗粒大的,只留下底部细细的米粉,等风干后加上珍珠粉,一款简单的水粉才算大功告成。
她正在过滤米浆,石头兴高采烈的跑了进来。
“老大,你别那法子还真管用,等了足足四天,才看到蜜蜂进蜂箱,今天上午有一大群蜜蜂进去了,黑压压的一团很是吓人。”
兰巧一听很是高兴,若是黑压压的一团,其中必有蜂王!
她一边过滤米浆一边问道:“你可看清楚了?确定有一群?”
“我怎么会骗你呢。”石头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珠,邀功似的道:“我可是躲在一旁看了好久,眼看着这些蜜蜂进去后,时不时又有蜜蜂飞出来,这才赶紧跑回来告诉你。”
“要是有蜂群,咱这计划就算成功了一半。”兰巧头也不抬。
“你要不要去看看?”石头好奇的看着她手中的活计。
“等我把这个弄好就去看。”兰巧将手中的纱布,使劲拧了拧。
“老大,你这是干什么?”石头忍不住问道。
兰巧莞尔一笑,并不算告诉他:“等过段时间你就会知道的。”
她将纱布上稀稀的米粉倒进一个装汤的干净海碗,放到橱柜里沉淀。又吩咐厨子给石头炒几个他喜欢吃的菜,就去找白玉梅借东西。
要想不被蜜蜂蛰,势必要全幅武装,这些东西都没有,必须自己动手做。
好在帷帽和21世纪用来采蜜的帽子差不多,只是帷帽边上的那一圈纱有些短,风一吹整个脸都会暴露出来,还是需要改进。
白玉梅和她一起上楼,她要了一顶帷帽,又问她借了一件厚厚的棉长袍和高筒马靴。
白玉梅不解的看着她:“巧儿,天气这么热,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
兰巧一边看着帷帽一边:“姐姐,我上次给你提过的养蜜蜂,听石头真的有一群蜜蜂进去了,我得将它们移到棚子里。”
白玉梅盯着她的手看了起来:“你要徒手将他们搬到棚子里?”
兰巧盯了盯自己的手,叹了口气:“看来还得做一双简易的手套。”
“手套?”白玉梅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保护手的,等我做好了你就知道了。”兰巧又自言自语的了起来:“可是该用什么材质做好呢?布太薄了肯定是不行的,要是有皮子就好了。”
“皮子我有。”
白玉梅掏出钥匙,开其中一口木箱,里面装着好多皮毛,有兔皮、狐狸皮、麂皮、鹿皮……
兰巧眼前一亮,连忙走过去翻将起来,狐狸毛太长做手套不方便,兔子的皮有些硬,活动起来不方便,麂皮毛不长还很柔软,就是它了!
“姐姐,这麂皮我裁半张用用。”兰巧拿出一张黄麂皮道。
“你要用就拿去吧,当初来京城怕银子不够使,将这些皮子带了出来,想着到时候可以换些银子。没成想齐王和秦公子安排的周到,根本不用花自己的银子。”白玉梅有笑了笑:“到酒楼后不仅有吃有喝还有月钱拿,这些皮子你若是需要就拿走吧。”
“不不。”兰巧连忙推辞着:“只要能做双手套的就够了。”
她又让白玉梅找出一段白纱布和针线,开始改装起帷帽来。
来大康已经有四五年了,她的女红突飞猛进,这点活不在话下。
飞针走线,很快就在帷帽下面加了一截齐臀的“蓬蓬裙”,下面再缝上一根长长的带子,到时候缠在腰上,任它再大的风,也不能把它怎么样。
帷帽改装好了,就该准备手套,她想了想,搬东西不是啥精细活,做双简单的连指手套即可。连指手套也称手闷子,大拇指分开,其余四个手指连在一起。
白玉梅取来纸笔,她将自己的左手平放在宣纸上,用毛笔描出大概。
为了方便干活,她将这样子放大了不少,用剪刀将这样子剪下来,又照着这样子,正反不同各裁了两张皮子。
皮子剪好后,将有毛的一面朝里两两对其,飞针走线的游走起来,虽这皮子没有布好缝,有针拔子和顶针,倒也无需多大力气。
两只手套很快就缝好了,将有毛的一面翻出来,一双结实的手套就大功告成。
“啧啧啧,想不到妹妹的手这么巧。”白玉梅忍不住称赞。
“呵呵,姐姐过誉了,雕虫技而已。”
兰巧让白玉梅给她找出一个包袱,将这些东西包了起来。
两人来到楼下,石头早把饭吃完了,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老大,咱们现在可以出发吗?”石头问道。
兰巧点点头,将包袱放进石头准备的马车上,石头坐在车辙赶着马车。
“几天没去地里瞅了,荒地的草除得怎么样了?”兰巧隔着布帘问道。
“大家都干得很带劲。”石头朝后靠了靠:“那边的菜也种下了,你种的辣椒开始开花了。”
兰巧的嘴角渐渐浮起一抹微笑,一切都在按着自己的规划在发展。
不过想起一直困扰的花苗问题,她就烦了愁:“唉,我又去西市找了那个花农,可惜还是没有遇到。”
“花农?”石头皱着眉头问道:“那老头长什么样子?”
“是个须发皆白身材佝偻的矮个子老头。”兰巧微笑的道:“你不是自称丐帮老大么?长安城的角角落落你们都熟悉,这几天你就专心听这个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