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国士无双

A+A-

    天选之人,英雄盖世。生于草原,心怀山河。

    他们相遇在江湖,憨厚对上了任性,古怪对上了善良。他们相濡以沫,纠缠于江湖,他们跨越偏见,冲破隔阂,消弭误会。经历种种磨难,最后才终成眷属。

    王府上取药,太湖上御敌,你们并肩走过险阻,临安大内,穿过龙潭闯过虎穴,登过桃花岛,踏过铁掌峰。师北丐拜南帝,外练掌法,内练九阴。破杨康斗西毒,克金国保南宋,每一篇章无不让人感慨。

    侠之为重,为国为民。义无反顾,镇守襄阳。他们国士无双,报国眷侣,凛冽大义,盘旋在精神上空,仰天长叹,他们的血染了壮丽山河,他们的气节威慑三军,他们的付出流芳百世。

    朱砂笔写不尽山河热泪,一双拳挡不住铁骑南下,关算尽太聪明,女诸葛难以匡扶汉室。埋骨何须桑梓地,英雄何处不青山。

    襄樊被破很快传入临安,宋恭宗大怒斥责各地支援不及,而陆秀夫却是调查出,萧长山暗地联络贾似道旧部,让他们临阵观察,陆秀夫却是晚了一步破解对方阴谋。而长江附近州郡不战而降,让南宋震惊,宋恭宗赵昰与南宋四杰,御驾亲征一同前往汉江大营,做最后的抵抗屏障。

    汝阳王带领各路大军一同绝战江淮之地。文天祥统帅三军冲锋在前,汝阳王看准时,率一路大军直攻中路,直奔宋恭宗主营功去。

    宋恭宗深知此战败后,南宋无力回天,当下命令死战不退。元军最终攻陷主营,围困宋恭宗赵昰,誓要生擒活捉。宋恭宗不堪此辱,方面拔剑自刎而起。

    主营被破,各路大军溃不成军,忽必烈下令,元军乘胜追击,直捣南宋临安。文天祥率领各部与陆秀夫、陆英杰汇合。而张三丰败退福州,三人商议国不可无主,当下文天祥带领队伍阻击元军,陆秀夫与陆英杰回临安,扶植赵昰之子三岁幼子赵昺称帝,帝称宋端宗。

    陆秀夫带领临安皇亲与忠义大臣南逃,欲效仿岳武穆,等待来年夏天,元军抵挡不住南方酷热,自然撤军回北。而文天祥在阻挡元军时,全军覆没自己俘虏,忽必烈敬重他一身胆气,又赞赏他能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礼贤下士亲自招降文天祥。而文天祥心坚意定,慷慨赴死自投伶仃洋。

    陆秀夫带领残余部队,难逃至崖山,此地地势险要,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德祐二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会合,进封陆英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追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

    祥兴二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随后,攻占广州不久的西夏后裔元军将领李恒也带领军队也加入战事。相传起初宋军兵力约有20万,战船千多艘;元军只有2万人,战船五十余艘,北方人不习海战,多晕眩不支。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陆秀夫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砍柴的道路。

    宋军吃干粮十余日,口干舌躁,许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脸部浮肿,大量呕泄。陆英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元军,元军三次招降陆英杰不果,然后发动猛攻。

    二月六日,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

    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

    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陆秀夫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幼帝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陆英杰心怀郭襄,当下用一与自己体型相仿之人,溺亡章河之中,然后北逃寻找郭襄。

    败退福州的张三丰,得知元军追击宋端宗,自己无法前去支援,崖山海战后,便辞官归隐,上武当山创立武当派,道号真人,潜心专研武学。南宋灭亡后,钓鱼城无心坚守,副将杨玉成带领亲兵,投靠明教成为光明左使。在保证元军不屠城,王坚接受汝阳王招降,打开城门之际自刎城楼上,至此元朝一同中土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