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A+A-

    第二日, 一个轰动性的消息传遍了全京城。

    嘉和公主因与安和公主有旧怨,亲自策划绑架安和公主,想要令其名誉受损,无颜苟活。承恩公作为嘉和公主的亲舅舅,助纣为虐,也参与了绑架自家儿媳之事。原来, 承恩公对安和公主将藏书阁免费开放之事早有不满, 嘉和公主一提,他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 且还不顾颜面亲自动手,以至被偶然路过的叶将军给逮了个正着。

    士子们对嘉和公主印象极其糟糕, 嘉和公主做什么都不稀奇, 但承恩公的名声原先还是不错的,他会做这样的事,谁也没有想到。

    承恩公不仅学识渊博,礼贤下士,还会做人,时常资助一些出身不好但富有才华的士子。因此, 哪怕承恩公府总是冒出些仗势欺人的亲戚来,哪怕承恩公府的后院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要失点火, 士子们也从未把这些算到承恩公的身上,顶多是觉得他治家不严、大事精明事糊涂罢了。

    只能,承恩公先前把自己伪装得太好,以至于, 这个消息一爆发,原先对他感观不错的人,现在各个觉得他心机深沉。

    没有人怀疑这项消息的真实性,承恩公谋害安和公主之事可是被逮了个正着。当时承恩公被叶将军押回去的时候,大街上不少人可都看到了。

    先前,承恩公府不断的放出流言,有鼻子有眼的着安和公主坏话时,还有不少人同情承恩公。如今,承恩公用龌-龊的手段算计安和公主的事传了出去,这桩事反倒成了承恩公想要害安和公主清誉尽失、身败名裂的铁证。

    若承恩公不是蓄意为之,为什么非要挑在动手之前放出这些流言呢?分明就是想借此机会坐实了这些流言嘛。

    安和公主不就是免费开放了一个朱家不要的藏书阁么,承恩公至于记恨她到这种地步么!竟用这样下作的法子来对付一个女流之辈,那个女流之辈还是他的嫡亲儿媳……往日只听过最毒妇人心,如今看来,这男人狠毒起来,也不遑多让。

    从前与承恩公过交道的人背后发凉,生怕何时得罪过承恩公而不自知。

    至于嘉和公主……虽她先前已经因为气死驸马祖孙和当街死秀才两件事儿被骂了无数次了,但那两次还可以勉强是无意的,跟刻意绑架自家的亲妹妹,还把人往死里逼可不是一个概念。

    随后没多久,又有不知名人士出来爆料,嘉和公主其实从开始就不把姐妹当人看,逮着人就喜欢扇巴掌、丢泥巴玩儿,其他的公主个个被嘉和公主折腾得不轻,只是碍于太后,没人敢话。其中,嘉和公主最过分的一次,就是深秋把安和公主给推下了水,害得安和公主差点儿没淹死,她自个儿却什么事情也没有……

    词语一出,众人又是一阵哗然。要是那爆料人拿不出什么实锤来,或许他们还会怀疑一下,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有心人编造的。可那名爆料人不仅把每个公主受到欺辱的频率明白了,还把安和公主坠池一事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在场人物全都点了出来,这可不是能够信口胡掐的事儿,不少经常出入宫廷的命妇自然知道太后与嘉和公主身边儿伺候的究竟有没有那么几号人。

    这下,嘉和公主彻底成为了蛇蝎妇人的代表,连带着太后也被人质疑佛口蛇心,为母不慈,糟蹋天家血脉,有负先帝之托。

    宗室的反应很快,嘉和公主与承恩公的事儿才刚传出,睿亲王就联合着几个老资格的宗室成员一起向太后施压,要求太后严惩嘉和公主和承恩公。

    这件事性质实在是太恶劣了,嘉和公主让整个皇室跟她一起蒙羞,败坏了皇室女的名声,太后就算这次想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们都不同意!宗室可还有许多贵女待字闺中呢!

    至于后者,就更可恨了。身为皇亲国戚,阖家的尊荣都是皇室带给承恩公府的。结果承恩公倒好,不仅欺负皇家公主,还败坏皇室名誉,这让人如何忍?必须严惩!

    太后原本都已经牵制好了帝党,准备彻底灭了报社,并好好击一下皇帝和邵淑华的气焰。动手前,为求稳妥,她暗示承恩公牵制住邵淑华。谁曾料想,她这一局,竟就败在画蛇添足、谨慎过度上了。

    若早知道承恩公行事会如此不慎重,她当初就不会将这个任务指派给承恩公。如今倒好了,连她的心头肉嘉和公主也被牵连进来了。真正被牵制住的那个,反倒成了她!

    嘉和公主这事儿可不容易解决,宗室逼着太后将嘉和公主送去寺庙,自此青灯古佛了却余生,可嘉和公主就是太后的心头肉啊,太后如何舍得?将嘉和公主送去寺庙吃几个月斋饭,磨磨她的性子,就已经是太后所能够接受的极限了。

    偏偏,这次宗室的态度格外强硬,是铁了心不想让嘉和公主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睿亲王甚至对太后直言:“您若是舍不得嘉和公主,可以,废了嘉和公主的封号,将嘉和公主驱逐出我邵氏宗族,这样一来,您想要把她带在身边,或是想把她嫁出去,都没有人会什么。”

    太后一双凤目中燃烧着两团冰冷的火焰:“王爷这是在威胁哀家吗?”

    “请太后以大局为重。”睿亲王不卑不亢地道:“嘉和公主已成为我邵氏耻辱。我们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她抹黑先祖的姓氏。不能让我邵氏女儿一走出去,就被人指指点点,邵氏的教养就这个样子。更何况,嘉和公主行事狠辣,连自家亲姐妹都不肯放过,堂姐妹们,怕是更不放在眼里了。本王可不想自个儿的女儿哪天也遇到安和公主这样的事!”

    睿亲王的话语可谓字字戳心,没有给太后和嘉和公主留半点儿颜面。

    不过,这脸面也不是别人给的,都是自个儿做的。若是连自个儿都不在乎自个儿的颜面了,难道还要指望别人来千辛万苦的替她们维护脸面吗?太后在嘉和公主闯下种种大祸之后,若是能够狠下心来,好生教导,嘉和公主又何至于一次比一次出格?到底,嘉和公主都是被太后的溺爱给毁了。

    “不错,嘉和公主已铸下大错,理应族谱除名!太后只知道心疼自个儿的亲生闺女,怎么不心疼心疼先帝其余的女儿。若太后能把您对嘉和公主的疼爱匀称一成二成来给别的公主,只怕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一名宗室老资历站出来附和,他对太后的专权与嘉和公主的嚣张跋扈早已不满。此次嘉和公主犯下这么大的事儿,若是还不能让太后受点教训,只怕太后真要把大夏江山当成是朱家的了。

    太后叹了口气:“儿这孩子,此次闹得确实过了些。哀家暂且将她拘在宫中教导,若是她实在冥顽不灵,哀家绝不姑息,定将她送去寺庙,诸位看,这样可好?”

    “太后怕是教导不好嘉和公主了。她前前后后闹了那么多次事,太后若是能教导好,早就教好了。在陷害安和公主之前,嘉和公主还在皇家寺庙里礼佛思过吧?就这个样儿,太后让我们如何相信您能教导好嘉和公主?”

    “太后,这次嘉和公主所犯之事非同一般,您别想轻轻揭过!”

    两边都不愿退让,一时之间,谈判陷入了僵局,太后与宗室不欢而散。

    长宁侯府中,一名身着华服、面带病容的美妇冷冷一笑:“这么,宗室出动向太后施压,也没能把嘉和怎么着?”她正是当年被指婚长宁侯的静和公主邵渠华,在诸公主中排行第四,与五皇女嘉和公主相差三岁。

    与安和公主一样,静和公主自就没少受嘉和公主的欺负,可真正让静和公主对嘉和公主恨之入骨的,唯有一件事。

    当年,明明是嘉和公主贪玩,非要大冬天的拉着她出去雪仗。两人着凉后,被太后责罚,在雪地中跪了整整一天的人,却是她。静和公主本就先天体弱,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身子骨却是彻底坏了,将养了这么多年也没养过来,一直缠绵病榻。况且,太医,她这辈子,怕是很难有自己的亲身骨肉了,她岂能不恨?

    静和公主非但恨嘉和,更恨太后,可惜,她也知道,如无意外,是动不了太后的。不过,如今既然有机会动一动嘉和公主,为什么不做呢?

    “公主,太后死咬着要亲自教导嘉和公主,不肯松口,宗室那边,也不好强行对嘉和公主做什么。”婢女心觑着静和公主的表情,见静和公主面露不愉,赶忙又道:“不过这次,宗室是铁了心要惩治嘉和公主了,太后包庇不了她的,您且放宽心。”

    静和公主冷冷一笑:“本宫等不了了,这事儿一日日的拖下去,指不定到后头就不了了之了。这些年来,嘉和犯了多少事儿,照样什么事都没有。这次好不容易引来宗室的反弹,若是不能借此机会将她压下去,日后可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婢女迟疑道:“公主,您是想……”

    “皇兄与那对母女斗争,本宫虽帮不上什么忙,敲敲边鼓却是可以的。连安和都知道奋起抗争了,本宫又岂能再继续装孙子!”

    不久后,京中传出了一个流言,道是太后意欲包庇自己的嫡亲闺女,将嘉和公主与承恩公联手绑架安和公主的事儿给糊弄过去。

    此言一出,平民百姓顿时震惊:“日后,若是看到嘉和公主上街,一定要远远躲开。连残害其他公主,都可以不必受罚,我们这等贱民,若是哪天碍了嘉和公主的眼,被死被踩死,不更是白死了!”

    很快,就有人想起先前那个被嘉和公主当街死的秀才,不由唏嘘。

    就凭着嘉和公主在闹出人命后还能继续出来作恶,即可知道,嘉和公主根本就没有得到教训,反倒仗着太后的宠爱,有恃无恐。

    静和公主坐在酒楼第二层,听着底下人的议论,带着纱巾的脸不由勾勒出一丝冷笑。上一次,是太后亲自出面道歉,才平息了众人的愤怒,这一次,她倒要看看,太后还会不会故技重施。

    若是太后多这么来几次,只怕她那金贵的面子,也就不值钱了吧。她倒是很乐意看到她的好母后面子被踩到泥里去。不过,若是太后不这么做,反而选择壮士断腕……那么,看着这对天下间最尊贵的母女反目,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静和公主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希望太后出面为嘉和公主解围,还是不希望她出面了。

    没两日,风波又起。

    从江南学子中传来的一则消息,再一次的震惊了京中众人。

    不少人一直不明白,皇上和安和公主的报社办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关了。谁曾料想,竟是被太后强行关闭的,只因报纸上刊登了承恩公夫人娘家人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消息。

    承恩公夫人的娘家人在大街上走马时不慎撞了一个孩,连医药费都不给,竟就这么一走了之,临走前还放了狠话,有胆子只管去承恩公府闹。那个孩本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家里根本没有余财给他看病,于是,年纪,就因失血过多而去了。那家的老人听闻大孙子没了,当场就晕了过去,没两日,也走了。丈夫和妻子变卖了家中的财产,这才让老人和孩子入土为安。

    报纸上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言辞谴责了承恩公夫人娘家的不负责任,闹得别人家破人亡,并指责某些皇亲国戚嚣张跋扈,不把人命当命。

    当百姓们得知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时,感同身受,待听闻太后竟是因为这个才封了报社,立时变得义愤填膺。

    先是自个儿亲闺女,自个儿亲哥哥,现在连嫂子的娘家人都要包庇,太后这是想只手遮天么?

    百姓们或许与太后、嘉和公主这样的人物没有过多的接触,但对于鱼肉他们的“承恩公府的亲戚”,却是十分熟悉的。也因此,对于太后的这个做法,他们出奇的愤怒了。

    是,太后他们惹不起,承恩公府他们也惹不起,但总不能,哪家随便跟承恩公府沾个亲带个故,就爬到他们头上耀武扬威吧!

    他们看不清楚报社之事实质上是帝党与后党的一次权力之争,他们所看到的,只有太后任人唯亲,袒护“自己人”,不把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

    面对那些与自己出身相仿、遭遇不幸的人,百姓们既有同情怜悯,也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情感在里面。外戚跋扈的情形若是不能够得到制止,不准哪天,他们就会成了外戚手中无辜枉死的亡魂。

    一时间,要求严惩承恩公夫人娘家人的声浪高了不少,百姓们对太后一党的厌恶也达到了最高点。

    太后第一次察觉到,舆论逼死人,究竟是个什么样概念。她知道,她这次败了,彻底败了,却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明明不久前,局面还尽在她的掌控之中。

    太后不明白,论阴谋诡计,或是硬实力,十个邵淑华也比不过一个她。但若是论煽动舆论,太后的那点伎俩在邵淑华面前还远远不够看。只要让邵淑华抓住了蛛丝马迹,很快就会化为攻讦太后一党的把柄。

    所以,她一开始就不该招惹邵淑华,在招惹了邵淑华之后,她不该给邵淑华出手的机会。

    这次,太后一党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嘉和公主与承恩公,至少有一个要被问罪,承担起主谋的责任。可这两个人,一个是她嫡亲闺女,一个是她哥哥,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了哪个,她都肉痛啊。

    太后闭上眼,心中十分纠结,一旁的嬷嬷扶住了太后,意味深长地劝道:“娘娘,大局为重啊。”

    这句话就像一记警示,敲入了太后的脑海中,令太后陡然清醒过来。

    现在,局势对她们而言,已经很不利了,她不能再削减己方的力量。这根本就不是能够凭着感情做出的决定,她的选择,自始至终只有一个。

    嬷嬷见太后眼神坚毅,便知道太后已经做出了决定。她知道,太后此时心里并不好受,她何尝不是如此?嘉和公主是她看着长大的,对她也素来尊重,她心里,也是把嘉和公主当成自己半个女儿的。

    可是,饶是嬷嬷对政治不敏-感,也知道,一旦舍弃了承恩公,他们就真的完了。

    “娘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公主会明白的。”

    太后摇了摇头,满脸悲戚,叹道:“那丫头,这是怕是要怪哀家了……”

    作者有话要:  作者啥都不想,反正泥萌都不理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