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其实, 邵县主被太后救回,也在邵淑华的算计之中。
若是威远大将军父子在边境处的仗得没那么顺利,邵淑华是怎么也不会把邵县主放走的——邵县主扣在手里关键时刻就是保命底牌啊!
但是,威远大将军父子这次不但了胜仗,还赢得那么漂亮,不仅最大程度的激发出了大夏士兵的士气和信心, 还弘扬了大夏国威, 将北凉和西夷得闻风丧胆。有此等功绩在手,太后哪怕想要因为先前战事失利问罪于威远大将军, 也不可能了。
在这种情况下,邵县主对于邵淑华而言, 已经没有太大的用处了。一直捏在手里, 反倒可能在哪一天成为把柄。因此,当太后不放心邵县主的安全,再一次试图抢回邵县主的时候,邵淑华也就顺水推舟的减少了看守邵县主的兵力,任由邵县主被太后抢回。
扫清了长公主府在邵县主一事中的首尾后,邵县主看起来, 就像是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皇家寺庙。
可是,单凭她自己, 又怎么可能办到这一点呢?朝中的大臣与外头的百姓少不得又要将这一条算到太后的头上去了。
很快,太后就会发现,她选择在这时候救回邵县主,是一项多么“明智”的选择。
一夜之间, 京城内外所有人都知道了太后不忍爱女在寺庙中吃苦,还没到约定的时间,就违背了当初的承诺,急匆匆将她从寺庙中偷偷接回身边。邵县主以往那些娇蛮跋扈、无法无天的行为被再次提及,人们厌恶畏惧邵县主的同时,对于太后的行为也越发不满。
可以,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太后一贯以来的形象,并让太后的“金口玉言”迅速贬值。
当年,还是嘉和公主的邵县主在宫外闯下大祸,当街死一名秀才,是太后出面亲自代女道歉,才平息了众怒。那个时候,太后的道歉为什么那么有用,能够迅速的堵住悠悠众口?不就是因为太后的话有公信度么?彼时,人们是真的相信太后会好好教育、约束闺女。
而现在,若是太后再将当初的那一套给拿出来,只怕没有人会再买她的账了——好的要把人往皇家寺庙关五年、磨平了性子再放出来,你太后连这样一个的惩罚都舍不得贯彻到底,有谁会相信你真能管好女儿?不,你的话,根本就不可信。
信用这玩意儿,就是这样的,平日里看不见摸不着,一旦你将它透支完了,你就会发现,你在生活中举步维艰。
太后如今,是有苦不出。人,不是她接来京城的,但事到如今,有谁会相信?
她对邵县主的溺爱举国皆知,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人们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若是只有这件事,她也不至于立刻威信全失,但别忘了,在此之前,她的信誉可是遭受过巨大损害的——先前,因着邵淑华婚礼上的一场闹剧,人们本就已对她将信将疑。当时她一心扑在重新掌权之事上,忽略了这件事给她带来的影响,如今,她只能独自吞下这枚苦果了。
其实,对于太后来,直接将邵县主送走,或许还可以挽回一点儿信誉。哪怕编个名头,邵县主病了,把她接来京城养病,病好后就送走,至少也是太后的一种表态。
可惜的是,邵县主自被邵淑华从皇家寺庙中劫出,又在镇国长公主府被关了那么段时间后,就成了惊弓之鸟。唯有呆在宫里头,她才能睡个好觉。
眼看着女儿憔悴至此,太后哪里还能狠下心肠来将女儿送走?这不是为她好,这是在逼她去死啊!
为了自己唯一的一滴骨血,太后咬了咬牙,愣是抗起了失信于天下的罪名。
邵淑华在得知此事后,颇为感慨,太后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后,对于庶出子女而言,不是一个慈心的嫡母,对于百姓而言,不是一个真心为他们着想的当权者,但至少,对于邵县主来,她是一个好母亲。
只是,太后对邵县主的爱,没有用对方式。她一直溺爱着邵县主,坐视邵县主到处树敌,惹是生非,闯下弥天大祸。邵县主会有今日,她委实功不可没。
邵淑华并不同情这对母女,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邵县主在太后处的消息固然是她放出去的,但能够在京城中这么快就扩散开来,少不了那些受过邵县主和太后欺凌的人背后的推波助澜。
被太后排挤压过的朝臣、被邵县主欺辱过的庶出公主以及宗室、以及清流,都汇聚成一股力量,不停的损耗着太后的威望。
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的击之下,太后威信全失,也不是难以理解的事。
事实上,祸根早已埋下,今日,不过是初见成效罢了。
“公主,自太后默认了自己的过失之后,流言已经快散去了。”一名侍婢站在静和公主的面前道。
没有新的话题度,一个流言,是持续不了太久的。这个道理,静和公主当然知道,她用苍白的手捂着嘴咳嗽了几声,冷笑道:“就这么结束,实在是太便宜这对母女了!”
“公主,依奴婢浅见,太后在这次的事件中,已是蜕了一层皮了。近些天来,有不少大臣因着邵县主的事问责于太后,并呼吁归政于皇上了。若是继续追着这件事情穷追猛……只怕也不会有什么成效。”侍婢心翼翼地看了静和公主一眼:“这只是奴婢的一点见识,公主听听,奴婢的可对?”
她是自幼伴随静和公主长大的,对静和公主最是忠心不过。太后和邵县主这对母女当年那么折辱静和公主,她对太后自然也是满心愤恨。所以,先前静和公主参与到此事中,想要踩太后一把,她并没有什么。但她不希望静和公主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向太后报仇,不顾己身安危。
要知道,太后毕竟是太后,若是被逼急了,收拾一个静和公主,还是做得到的。
静和公主听出了侍婢话语中的担忧,神色微暖,道:“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如今,我有相公,虽因幼时伤了身子生不出亲生子,但儿子儿养在我身边,跟亲生的也没什么区别。我是不会为了两个穷途末路的贱人,把自己给搭上的!只是,看着嘉和被太后保护得好好儿的,一点儿没有受到波及,本宫心里头这口气,就怎么也顺不了!你放心,待本宫将嘉和拖下水后,就立刻收手,断不会以身涉险。”
静和公主扭过头,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景象,嘴角勾勒出一丝冰冷的笑容:“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本宫要好好地活着,活得长长久久的,看着太后与嘉和倒霉!”
某日,静和公主入宫请安的时候,看着慎和公主邵怜华,欲言又止。
慎和公主自幼心细,又岂会看不出静和公主的异常?
“三皇姐可是有什么难处?不妨与妹听。妹虽不才,但愿意竭尽所能,为三皇姐排忧解难。”
静和公主盯着慎和公主看了半响,摇摇头,长叹一口气:“哎,你不明白……此事事关七皇妹与母后,我怎好轻易开口……”
慎和公主眸中有波光流转,她定定地看了静和公主半响:“既然事关母后与七皇妹,我自然要支会五皇妹一声,也免得五皇妹白白在宫里头担心。”
静和公主与慎和公主四目对视间,有深意流转而过,静和公主扯了扯嘴角,弯出一抹弧度:“有劳妹妹了。五皇妹能得妹妹在一旁陪伴开解,当真是有福之人。”
静和公主自幼与邵县主结仇,如今这样敏感的时间点上,太后定然是不会放静和公主进去看望邵县主的。但一直在太后膝下养大,跟在邵县主身边做伏低的慎和公主却不同。她跟在邵县主身边那么多年,一直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恐怕就连太后都把慎和公主看成了养在膝下的一条狗。谁会知道,这条一向唯太后与邵县主马首是瞻,懂得讨母女俩欢心的狗,内心中实则巴不得母女俩去死呢?
碍于权势,静和公主不得不默默的忍耐太后母女加之于她身上的一切,慎和公主则选择对母女俩百般讨好、千般奉承,这都是她们所选择的不同的生存方式。但静和公主完全有理由相信,慎和公主对太后母女俩的恨意,一点儿不比她少。
在太后势大的时候,无论是静和公主,还是慎和公主,都不会以卵击石。一旦太后露出了破绽,静和公主和慎和公主,都会选择狠狠从太后身上咬下一口肉来。
“三姐过奖。”
慎和公主与静和公主擦肩而过,仿佛只是无意间在路上遇到,随口寒暄两句罢了。
谁都没有想到,她们这几句问答间,已经定好了坑邵县主的计划。
当慎和公主端着邵县主的吃食进门的时候,一只茶杯迎面袭来:“是谁让你进来的?不是了,任何人都不要来扰我吗?”
若不是慎和公主闪得快,只怕这只茶杯就要中慎和公主的脸了。慎和公主眼中寒光一闪而过,都已经被降为县主了,还在她的面前作威作福!片刻后,慎和公主重新叠起了温婉的笑容:“五皇姐,你别生气,我只是担心你,所以才过来看看。”
慎和公主将手中的点心放下,在邵县主面前绞着手指,一副颇为不安的样子:“我……听到看一些消息,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五皇姐……”
她越是这样欲言又止,便越容易勾起邵县主的兴趣:“有话就快,别磨磨蹭蹭的,本宫……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若是你敢瞒着我,有你好果子吃!”
慎和公主立刻垂下头,一副怯懦胆的样子:“我,我!皇姐,你可得先答应我,听了这事儿不要生气……千万不要冲动!”
邵县主狐疑地看着慎和公主:“到底是什么事儿,让你紧张成这样?”
慎和公主虽胆子了些,但往常也不至于扭捏成这样,能让她如此慎重对待的,必不是事儿。
“是不是安和又做了什么?”邵县主眼中闪过一丝痛恨,与此同时,还有一抹克制不住的惊惧。
自被关在镇国长公主府,每天与黑暗为伍之后,提起邵淑华,邵县主便是止不住的惧怕。在不久前,邵淑华还一手主导着她的生死。邵淑华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是短时间内难以磨灭的。
“是……是镇国长公主。她在外面到处散播流言,太后娘娘违背当初的承诺私自将您接回宫中,为此,太后娘娘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如今的形势,对太后娘娘颇为不利。也不知……”慎和公主心翼翼地量了面色阴沉的邵县主一眼:“也不知……太后娘娘会不会迫于外界压力,暂时将您送回……”
砰——
桌上的瓷器被邵县主全部扫到了地上,邵县主咬牙切齿地道:“不会的!母后绝不会这样对我的!邵淑华那个贱-人,她就见不得我好是不是!既然她这样对我,休怪我把她做的那些事公之于众!”
慎和公主拦在邵县主的面前:“五皇姐,你答应过我不会冲动的!如今,太后娘娘在镇国长公主的面前都落不着好,您出面,只怕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正中镇国长公主的下怀啊!”
“我若不出去,才是真的如了她的意!若不是她,我和母后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贱-人,这样算计我和母后,我饶不了她!我绝不会任由她把责任推到母后身上的!”
“五皇姐!五皇姐!不要冲动啊!”慎和公主拦了一阵,还是没拦住邵县主,眼睁睁地看着她跑了出去。
依着邵县主这横冲直撞的样子,只怕还没出宫,就得被太后给逮回来。
慎和公主冷冷地看着邵县主离去的背影,语气温柔地道:“五皇姐,既然你的愿望这样强烈,妹妹就帮你一把吧。”
不知为何,慎和公主的贴身侍婢听着自家主子的话,身上狠狠地抖了抖,一股凉意沿着脊梁骨爬了上来。
……
邵县主现身,指责镇国长公主绑架她,且将罪名嫁祸给太后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开了。
事情这么顺利,自然少不了静和公主等的推波助澜。
可惜,邵县主得义愤填膺,有鼻子有眼,却没人愿意相信她。
她声名狼藉,太后也早就失信于天下,而镇国长公主邵淑华却是忧国忧民,在清流和百姓之中口碑不要太好,想要让人相信她和太后,指责镇国长公主,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更何况,邵县主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所以,她的那套辞,被天下人认为是给她和太后脱罪的一个借口,是狡辩。
此事一出,士子和百姓们对太后及邵县主的厌恶,又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邵县主完全没有想过,她亲娘的智商甩她几条街,如果此事真的有运作的空间,她亲娘怎么会一言不发,硬生生吞下了这枚苦果。太后背负着背信弃义的名声,三缄其口,为的就是保住自己唯一的闺女,邵县主倒好,又跑出来作死了。
邵县主以为,如今她们母女的境地已经够糟糕了,哪怕她出去澄清却不被人相信,结果也不会比现在更差。可她完全不明白,对于上位者而言,失信于天下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所以,在威远大将军父子回京后,拿出太后与西夷、北凉书信往来的证据指责太后通敌叛国、残害边关将士的时候,天下人几乎没怎么挣扎就相信了。
太后已经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了!在百姓的心中,太后就是那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视朝中官员、无视宗室的诉求、无视百姓的呼声的人!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太后做什么,他们都不会觉得奇怪!
更何况,西夷和北凉的来犯、边关二十六座城池的突然沦陷本来就疑点重重。国难当头,唯一从这场灾难中获得好处的就是太后了。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太后为了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而一手策划了这件事!
身上有着这样的污点,哪怕太后手持着先皇留下的遗诏,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再继续让她插手朝政了。接下来的几天,太后甚至连行动的自由都没有了。
事已至此,太后万念俱灰。
也许,她本来还有一线希望,可以为自己辩上一辩的,但她嫡亲的闺女刚刚惹了众怒,如今,已经没有人愿意听她话了。
可以,是她女儿的自作聪明,葬送了她最后一丝希望。
作者有话要: 萌萌们晚安(*  ̄3)(ε ̄ *)举起泥萌肉嘟嘟的爪爪来给作者菌捏一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