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寒食清明(一)
大伙听刚公子从县里回来了,接二连三来探听消息。
江涛给老伯、老大和允儿如数付了工钱,托他们连夜到各家各户去发放,自然皆大欢喜。
明儿个就是万众期待的寒食七日长假了。
在咱大唐的八大节日里,寒食地位如何,有诗为证: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寒食节风俗,又有诗云: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前五日禁烟火,第六日清明当天取新火、上坟。普天之下都这么做,连当今万岁爷都不得不随了这个俗,还特意给文武百官放七日假,真该山呼万岁。
几日不动烟火,并不是人间没了烟火,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熄了火,当然只能吃冷的了。寻常百姓,家家户户提前忙乎着备足几日的凉食。
“允儿,你去瞧瞧木盆里泡的甜杏仁和麦子。泡了一夜咧,把皮子搓掉,娘教你煮醴酪。不会煮醴酪,往后你咋伺侍奉公婆哩!”
“娘,你又这哩!”
允儿努努嘴巴,不情愿地应承着做。
“记住,皮子要搓干净,要不做出来的醴酪成色口感都不好哩。”
大娘一边将白白净净的杏仁麦仁倒在一个石臼里捣碎,一边叮嘱着允儿。她用护着石臼沿,一抓着石杵耐心地捣着,不一会儿便出了乳白的浆液。
她将这汁液过了一遍纱罗,滤除渣子,倒入锅中。
“要掌握好火候,中火去熬。火太,出不来味;火太大,就容易糊了。”
“晓得了,娘。”
“可千万不能糊咧!要不然,到了婆家会挨擀面杖的!”
“娘,求你别再成日价公婆公婆的哩!”
“哎,我问你,这次你和刚公子进城,他给你没啥吧?”
“他能啥哩?”
“娘是你们这趟去县里,晚上又没回来,咱村子里长舌的人会闲话的。”
“哎呀娘,他们爱啥去吧,你信哩?反正我和刚大哥又不是别人,他能把我怎么样咧!”
允儿用指绞着自己长长的辫子稍,痴痴地看着灶膛里窜动的火苗。
“嗬,这丫头,嘴咋这么犟!娘给你提个醒儿还不成?”
锅里发出了“哔哔啵啵”的声音,大娘赶忙浇灭灶膛里的火。调上两碗准备好的麦芽饧,用擀面杖在锅里一圈一圈地搅,热气蒸腾。
大娘做的醴酪不稀不稠,在南山岔有名气,年年有新媳妇向她学艺。
往年,人家的巧媳妇还会把煮鸡蛋雕成花,染上色,拿来同大娘换醴酪吃,因此今年的煮鸡蛋准备得略微少了些。
三个攒劲后生饭量大,再加上要干农活,所以凉面饼索性做了整整一笸箩。
江涛也想着露一。他用老二从山里掏来的野蜂蜜掺水和面,搓成麻花辫,油炸至金黄香脆,做成了升级的环饼。
允儿刚大哥做的饼比娘做的还好吃。
西山盐坊煮完最后一锅精盐,灶膛也得歇火五日。盐灶歇火,人可闲不了,趁这几天,各家得栽瓜点豆,忙完田里的活儿是正经。
一大早,老二就赶着一大群羊准备上山。
江涛赶忙拦住他:
“二哥,把母牛也拉上,让它啃啃青草补补营养。我看这牛犊子差不多五个月了,种田还是用俩毛驴子吧。”
“好嘞,我正好骑个牛儿来放羊,好不自在。”
“哎,我二哥,你就算了,可千万别骑它,你答应我吧?”
“哈,看把你吓成啥样咧。二哥咋不知道这牛怀着犊子哩,你就放心,我比你会照料它!”
北方农谚:清明前后,栽瓜点豆。大娘留在家里,允儿领着阿黄去西山盐坊看摊子,老伯、老大和江涛忙活着到山里种山戎、点菽。
套好牲口,调好耧,老大牵驴,江涛摇耧。耧舌头“帮当帮当”响,滚圆滚圆的豌豆粒均匀地撒播在了耧铧划开的湿土里。老伯腰里束根草绳,草绳上别个铲子,在田埂上点着菽。
沐浴着习习山风,农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抹一把脸上的汗水,呼吸着泥土的气息,笑笑播下了新一轮的希望。
整整两天,郑老伯家新修的梯田里种满了山戎,江涛期待着几个月后的丰收。
南山岔人跟着郑老伯一家煮盐、修梯田尝到了甜头。在他们眼里,刚公子虽然身世有点神秘,但绝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种纨绔子弟花花公子,而是个很在行的庄农人,脑瓜壳开窍,肯吃苦能耐劳。
大家都相信跟着这攒劲后生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跟着江涛修了梯田的几户人家,老早就打听着头茬种啥作物。看着江涛摇着耧,山戎籽飒飒淌到土里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刚公子预订山戎种了。
还好,江涛的山戎种剩了一麻袋。他将这些种子分给了那几户人家,他不收他们的铜子,只想大伙在农闲时到盐坊做一两天工,种子钱就算抵平了。
清明的早晨,郑老伯年年岁岁此刻一到,万岁爷都要在皇宫里亲给大臣们赐新火。他也拿了火镰,
打出新的火花,噗嗤噗嗤点燃灶膛里的干柴。
“老头子,今年的桃花开得早,桃花粥熬不成咧。”
“我看榆钱儿结得蕃着呢,让刚公子领着允儿去捋点,咱们今儿个熬榆钱粥尝尝鲜。”
“喂,刚大哥听见了吗?阿爷让咱俩捋榆钱去哩,榆钱粥可好吃咧!”
大自然从来都不吝啬,清明时节的大山里,金灿灿的榆钱结满了一树又一树。各家各户大人娃娃们,挎着篮子,提着笼子,背着背篓,围着大榆树捋榆钱。
馋嘴的孩子们爬上树杈,边捋边往自己嘴里塞。满嘴满嘴嚼着,绿色的汁液咕嘟咕嘟咽下肚子。
吃过了榆钱粥,郑老伯张罗着上坟的事。郑老伯自己原籍河东道,祖父因逃避战乱而流落至此。
老伯提了篮子,装满一串串麻纸剪成的钱两,带上香火、清酒、粗茶等祭品,领着两个儿子到东山梁去上坟。
江涛没有一块去,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刚大哥,你也要上坟去吧?瞧,我准备好了祭品。”
江涛感到很惊奇,他没想到允儿这么在乎自己,这么有心眼,心里对允儿充满了感激。
“呃——,谢谢允儿,可我不知道先人的坟在哪里?”
“我娘年年都回不去给姥姥上坟,我们就跪在十字路口,朝着姥姥家的方向烧纸磕头哩。”
“噢,允儿,我要去一个地方,你随我去吗?”
“嗯。”
允儿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