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分官牛
山里的西瓜苗出得不错,先是肥肥嫩嫩的两瓣,没几天就长出龙爪一般的叶子,青绿青绿的,一朵朵有有碗口一般大。
南山岔人还没见过这样的作物,路过的人总要好奇地打量一番。他们中有人早就听过“西瓜”,据这是胡人的甜瓜。瓜瓤红得像人血,瓜皮上还有大虫皮毛一样的斑纹哩!
一到夏天城里会有口外的商人用牛车载着埋在瓜蔓里叫卖,一颗差不多五六十钱。这个价钱布衣百姓哪里能吃得起,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享用。
甜瓜才是南山岔人最熟悉的瓜。甜瓜苗长得更快,瓜蔓一探出头就连米昼夜向四面八方疯长。深绿色的叶子毛绒绒的,长满了刺。
老大挑来两大木桶井水,用木杓洇瓜窝,江涛和老伯到河滩里挖了两麻袋细沙,赶着毛驴驮到田头。
江涛揋了几窝瓜,郑老伯看了质疑道:
“这沙子揋住,瓜苗会不会更缺水?”
“老伯,是这么个道理,揋了沙子,太阳暴晒时下面土里的水分上不来,下雨时,瓜窝子边上的水却能渗下去,这样瓜苗就不怕旱了!”
“还真是这么个理咧。”老伯想了半天,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村子里有几户人家也学着刚公子这样做,也有一些人,下面揋沙子会烧死瓜苗的。
郑老伯家的冬麦长势越来越好,大叶撒开绿得发青,麦秆比周围的春麦健壮得多,高出了一截子,抽穗也早。
“要是年前跟着刚公子把冬麦种上该有多好!”
“我看这刚公子就是眼光长远,有本事,你还不得不服!”
“今后他刚公子种啥,我就跟着种啥。”
没过几天,甜瓜西瓜都跑蔓了。揋了沙子的瓜苗长得分外快,每一株瓜苗四周都探出了许多瓜蔓。
江涛将盐坊和学堂的事统统交给允儿,学堂的事自然有韩胜协助允儿。他得亲自到山里教乡亲们掐瓜。
“瓜蔓太多,营养供应不上,结的瓜蛋子虽然多,但都长不大。这样还不如每株留他个三根蔓。”
江涛给老伯和老大耐心地讲解,“另外,一根蔓上结的瓜离根最近的肯定长不大,第二颗瓜最好。所以我们留下第二个瓜蛋子,还要把瓜蔓上长出的斜叉掐掉。”
和以往一样,有人观望,有人模仿。
不少人心存疑虑,因为在大伙儿看来,瓜蔓越多,分叉越多,结的瓜就越多,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懂哩!更何况长那么些蔓多么不容易!
“刚公子,你敢不敢和我们打赌?”
“打啥赌哩?”
“当然是甜瓜喽!”
“你们,咋们个打法?”
“如果没掐的甜瓜产量高,你给我们每家分二斤精盐;如果掐了的产量高,你咋办我们就咋办。”
“如果你们输了,就得每人给盐坊义务出一个工,咋样哩?”
“好,一言为定,还是让保长给咱作个保吧!”
有了多次成功经验,郑老伯虽然心里还有疑虑,可他还是同意了江涛的做法,照江涛的去做。
这天一大早,里正张有年骑着大白马赶到了南山岔。
他先去了保长家,让保长来请刚公子有要事相商。
因为强娶允儿的事,江涛对张有年没有什么好感,可他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保长家,他想看看张有年又要耍什么花招。
“刚老弟,多日不见,无恙否?”
张有年满脸堆笑,带着一副沙葫芦破嗓子甚是殷勤地客套道。
“托里正大人的福,好着呢!”江涛的回答绵里藏针。
“过去的事哥哥我确实做的过了火,今儿个我正式陪个不是,还请老弟见谅!老弟的能耐,着实令我钦佩!”
张有年红着脸膛抱着拳,态度还蛮诚恳的。
“没什么,郑允儿是我的女人,谁也别想!”
连江涛自己也没有想到今儿个咋口气这么硬。
“哎,我二位,误会误会,冤家宜解不宜结嘛!陈谷子的事儿就别提了吧!”
保长觉得这二人都是有头有脸之人,况且在自己家里提起不愉快的事,一时觉得很尴尬,赶忙掺和了几句。
“保长得有理,你我本来无冤无仇,错在我夺人所爱,大人不记人过嘛!来,刚老弟吃茶,吃茶!”
里长大人亲自给江涛烹茶双递着茶碗。
江涛接过茶碗,呷了两口,品着咸味,嚼着茶叶,等着看张有年什么要紧的事。
“是这么个事,昨儿个县里召集十里八乡的里正到县衙领差事,县太爷点名要给咱东皋里南山岔百姓分十头耕牛。是具体领牛分牛的事交给你刚公子去办。昨晚上我回来半夜了,今儿个一大早就赶紧过来传话!”
“噢,那有劳张大人了!”
“应该的,应该的,分内之事嘛!”
张有年又将话头转到了煮盐:
“还有一事,县太爷的意思是让我们继续合作,办好西山盐坊。”
“西山盐坊的事儿就不劳张大人多操心了,没碱盐土时你只管派人将粗盐驮来即可!”
“那是那是,我能参观参观咱盐坊吗?”
“张大人,县令大人有令,除了南山岔人,任何人都不得进入盐坊,明白吗?”
“噢。”
张有年骑着白马灰溜溜走了,江涛、郑老大还有保长三人赶到县里领回来十头耕牛。
按照满五十亩地一户一头牛,不满者两户一头,保长对照着田籍册子,江涛把耕牛分给了每家每户。
拴弟爷娘也来了,他家人多田多,一家牵走了一头母牛。拴弟她娘笑呵呵地对江涛连连鞠躬,拱道谢。
江涛叮嘱每家每户都要好好喂养,官牛若有闪失,朝廷定会追究。
郑老伯家田籍登记仅三十亩,只好同邻长老吕头共领一头公牛,暂由老吕头饲养,草料两家分担。
喜从天降,南山岔人心里都明白,这是沾了“京城刚公子”那两位大哥的光。
关于刚公子与郑家女娃允儿间的绯闻,从此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南山岔人耕牛的“哞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