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A+A-

    扬王在宫内留宿一夜,上午又处理了一件麻烦事儿,才听内侍们起顺天府沈通判受伤,如今人在都察院。

    罗枢得知此事立刻便赶出宫来,正好傅侯爷在扬王府等候,得到消息即刻前来汇合。

    扬王在出宫的时候已经派了侍从前去沈府打听消息,主要是为了安抚沈柔之,毕竟这是谢西暝临走百般叮嘱交代过他的。

    见了沈府的人,才知道柔之早上也派人去找过他,只是没找到,后来就自己乘车出门了。

    罗枢暗中扼腕,虽沈府的人没沈柔之的去向,但他猜到柔之急匆匆而出必然跟沈承恩有关,所以只先到都察院等着就是了。

    路上罗枢又调兵遣将,很快把城外大营的事情查了个七七八八。

    如今正好相见,两下诧异,而傅寒心直口快,当下窜过去扶着柔之:“柔姐姐你怎么”抬头看了眼徐麒臣:“跟徐大人在一起?”

    柔之摇摇头,并没言语。

    徐麒臣翻身下马:“沈姑娘想要探望沈大人,故而我带了她来。”

    罗枢一直静静地打量着两人,直到此刻才走了过来。

    徐麒臣拱行礼。

    罗枢微微一笑问道:“徐大人日理万的,竟还有空闲跟佳人同乘一骑,想必沈大人的情形不容觑,才逼得向来注重风仪的徐大人如此不拘一格的行事?”

    徐麒臣道:“确实如此。”

    罗枢挑了挑眉:“嗯,本王也正是为了沈大人而来的,既然如此一同如何?”

    徐麒臣道:“扬王殿下跟沈通判是私交?”

    “算是吧。”罗枢瞥向他:“怎么了,难道还不容本王相见?”

    徐麒臣道:“沈姑娘是至亲,故而破例允许,但是殿下暂时还是不要相见的好。”

    几个要人站在门口叙话,旁边闲杂人等早识趣地退避三舍了。

    傅寒在旁急道:“徐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见?”

    徐麒臣看向罗枢,淡淡地:“沈大人为何受伤,想必殿下已经知道了,谨慎起见,殿下目前还是避嫌为上。”

    罗枢皱了眉,冷笑道:“多谢徐大人提醒,只是我怕什么?别人或者是怕给牵扯在内,我只是孤家寡人,难道还怕皇上疑心我勾党营私不成?”

    傅寒懵懵懂懂地跟着道:“就是就是!”

    柔之虽然还不清楚城郊发生的事,可是徐麒臣既然这么了,又听罗枢的口风如此,叫他参与其中却不是明智之选。

    而且还有个傅侯爷在呢。

    于是便对罗枢道:“殿下,既然这样殿下还是不要前去了,殿下若是有闲可以先去府内略坐,方才我出来的时候,如如还叮嘱我叫请殿下过去呢。还有眉眉也想见侯爷。等我探望了父亲自然就回府了,再行细。”

    罗枢凝视着她,如今扬王虽然担心沈承恩的安危,可最放不下的却是柔之。

    他最了解谢西暝的心思,谢西暝又是最忌惮徐麒臣,他当然要忠人之事,别叫徐大人把伸的太长了。

    但是这次他显然慢了一步,徐麒臣的不禁伸的长,而且抱的还挺紧。

    如今只能庆幸谢西暝没有目睹,不过就算没有亲眼见到,给他知道了,指不定会怎么样呢。

    “我虽不在意那些,但既然沈姑娘了,那我也不必强人所难。姑娘自己保重。”罗枢轻描淡写地点点头,跟傅寒道:“走吧。”

    侯爷吃惊地问:“这就走吗?”

    “不走做什么,留在这里碍人的眼吗?”罗枢拂袖转身入了轿子。

    徐麒臣跟柔之送别了扬王,这才转身进了都察院。

    都察院众人见徐大人陪着沈大姑娘,当然震惊不,不过这些人都是紧敛密藏喜怒不形于色之辈,故而表面上倒也无波无澜。

    一路到了沈承恩休息的房中,才进门,暖暖的炭热,裹挟着浓浓的药气跟血腥气扑面而来。柔之顿时窒息。

    屋内有几个侍从跟太医,正各行其是。

    到了里间,却见沈承恩躺在床榻之上,双眼紧闭脸色惨白,身上只披着一件单薄中衣,肩头处有血渍渗了出来。

    柔之见状,双脚都软了几分,好不容易挪到了床边,想要叫一声“父亲”,却只觉着有什么悲苦的东西梗在喉头,喊也喊不出来,最终却从眼睛里滚滚涌出。

    徐麒臣在门口止步,低头听太医们情形,眼睛却望着床边的柔之,却见她的肩头微微颤抖,那瞬间他竟想撇下喋喋不休的太医们,只走到她身边,将她紧紧地抱住安抚才好。

    且扬王跟侯爷两人,走到半路,傅寒一肚子疑惑,按捺不住翻身下马钻到轿子里,跟罗枢挤在一块儿。

    两人大眼瞪眼的,罗枢道:“怎么,你怕冷?”

    傅寒道:“我怕闷,肚子闷。”他摸摸胸口,盯着扬王问道:“刚才为什么不进都察院,是怕了徐麒臣吗?”

    “是,我很怕他行了吧,”罗枢哼了声,才道:“他提醒的也有道理,这是一趟浑水,不去过也罢了。”

    “可是柔姐姐跟徐大人是不是太亲近了?”

    罗枢无奈地看了眼傅寒,这人实在是太过于后知后觉了:“你该把那个‘是不是’的“不是”两字去掉。”

    “嗯?”傅寒认认真真地想了会儿,叫道:“你也觉着他们太亲近了啊?”

    罗枢不太信任他:“今天的事儿你的嘴严一些,等西回来,千万别漏了出去。”

    傅寒眼珠转了转,倒是会意:“好好好,我一定不会出来。不过既然不放心,为什么还把柔姐姐独自撇在都察院?”

    罗枢冷笑道:“你想想看,他们已经是两人一骑地回来了,我们也没跟着,徐麒臣要做什么早做了,总不必非等到进了都察院才做。”

    傅寒咬着指头:“以前我只以为徐大人求亲是心血来潮,今日看来,他倒像是真对柔姐姐动了心。”

    罗枢心想着徐麒臣今日的神情举止,闻言低低道:“何止”

    “你什么?”

    罗枢便沉默了。

    傅寒见他不回答,就又问:“对了,你刚才跟徐麒臣的那话我不太明白,你给我解释解释城郊大营到底是怎么回事?”

    城郊大营原先是镇国将军统领,这个职位极为重要,能担任此职的都是位高权重大有能为而皇帝又信得过的人,镇国将军魏怀一则有军功,二来祖上也是开国元勋,故而向来服众,担任上将军已经有十多年之久,地位稳固。

    但是在前一段时间,忽然传出魏怀重用亲信,而且日常之中多有对皇帝不敬的言辞,曾叫都察院暗查来着,果然查出了有两个魏怀的亲戚在军中任职,至于不敬之词,是在魏将军酒后无意发的牢骚。

    一时引发了好几个言官弹劾,要求彻查魏怀,并如此人品不足以统帅京畿大营。

    皇帝倒是宽容,并没有降罪。

    反而是魏怀主动入宫请罪,自己请辞。

    皇帝念他功勋卓著并没有准许,只他年纪大了,暂时叫他在家里休养

    话虽如此,但有人已经暗中传言,什么休养不过是幌子,皇帝是想撤掉魏将军,并且要让楚王殿下暂时接管京畿营大权。

    如此一来,魏将军的一些亲信自然也是不服,京畿营人心浮动。

    偏在前几日,有人检举京畿营里有将官居心叵测,意图不轨,沈承恩身为通判,管理京畿的粮草,军务等,责无旁贷,顺天府便派了沈承恩前往调查。

    谁知竟起了冲突,若不是徐麒臣赶到,只怕还会引发军中哗变。

    傅寒听罗枢完,吃惊的舌头都伸出来:“怎么会这样?沈大人看着像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哪里就惹到那些军官了。”

    罗枢道:“沈通判自然是个好相处的,但那些军官给人猜忌,只怕都是一肚子火,有个言差语错对峙起来也是有的。”

    傅寒皱眉道:“来我也知道魏将军被冷落在家里这件事的,魏将军在军中十多年,向来有口皆碑,最后落得这个下场,就算是我听着都觉着不对味儿呢。皇上是想给楚王挪地方,可也不必做的这么绝吧。”

    傅寒向来是个糊涂虫,难得分析的这么准确。

    这倒是让罗枢刮目相看,他望着傅寒笑道:“你当着我的面这些,就不怕我踢你出去。”

    傅寒这才回过神来,毕竟皇帝对罗枢很是不同的,犹如半子一般。他吐吐舌:“我知道你不会去告密害我的。而且我是笑罢了。”

    罗枢不得不叮嘱:“那你记住了,这种笑话只对我就罢了,千万不能再对第二个人。”他可不想傅寒惹祸上身。

    傅寒连连点头,又问罗枢道:“对了,你有郡王的消息吗?”

    罗枢听问,只一摇头。

    罗枢心里清楚谢西暝这一去,必然有许多棘的事情要处置,比如之前他们两人起的要笼络的那几个难办的人物,何况谢西暝还要往西北边塞虽不知具体,却知道他所作所为一定是通天之大事。

    傅寒喃喃道:“你已经是个很叫人摸不透的人物了,偏偏又有个郡王,他可真是当得起神出鬼没深不可测。”

    罗枢听了这话,唇边无意中多了一抹似是而非的笑意。

    两人着已经到了沈府,门上急忙迎着,又入内禀报。

    还不到仪门,就见沈奥带着沈逸振,如如跟眉眉三个飞奔而出,看见四个家伙天真烂漫的笑容,罗枢才也露出了一抹真心的笑意。

    都察院,太医们给沈承恩换了两次药,沈承恩总算能够醒来了。

    看见柔之的时候,还以为是幻觉,眨了眨眼,沈承恩的动了动,柔之会意,急忙握了过去:“父亲!”

    沈承恩稍微用力握住她的:“你、这里”

    “这是在都察院,”沈柔之忍着泪:“父亲你觉着怎么样?”

    沈承恩尽力地向着她笑了笑:“柔柔别哭,为父不、不会有事。”

    此刻太医提醒:“沈姑娘,沈大人才醒,不宜叫他多话。”原来沈承恩那伤处碰及到肺,所以情形有些危重。

    沈柔之听了叮嘱,便不敢跟沈承恩多,沈承恩也是体力不支,略几句,便昏睡过去。

    此刻距离她来已经过了半个多时辰,期间徐麒臣并不在这里,柔之也并没发现,只是全心全意地守着沈承恩而已。

    太医们见她眼红红的,梨花带雨甚是可怜,不免安抚道:“姑娘不必担心,沈大人伤势虽凶险,幸而救助的及时,一时不会有大碍的。”

    旁边的道:“听当时是有人先替沈大人挡了一刀,这才避开要害,只可惜那人伤势太重救不回来了。”

    柔之不知此事,闻言怔道:“你们的是谁?”

    太医道:“听是沈大人身边跟随的侍卫。”

    柔之听了这话,心疼如绞,已经知道死的是谁了。

    谢西暝离开前留了几个心腹给沈承恩,毕竟他在外头行事,怕有个万一。

    没想到,防不胜防。

    正在此刻,外头有人道:“徐大人。”

    柔之回头,见徐麒臣走了进来,他先看了眼榻上的沈承恩:“如何?”

    听太医们了详细,才点点头,问柔之道:“你想留下?还是回府?”

    柔之定睛看向徐麒臣,却没话。

    徐麒臣会意,一抬示意太医们先行退下。

    柔之见无别人了,才道:“徐大人,我问你一句话,你如实回答我可好。”

    徐麒臣道:“好,我绝不欺瞒。”

    “父亲受伤,跟你有没有关系?”

    徐麒臣垂眸道:“你怀疑我?”

    柔之回头看着榻上的沈承恩,失而复得,她不能忍受父亲再横死一次:“徐大人,我知道有些事情瞒不过您的双眼,就算否认也是无济于事,索性跟您开了。”

    徐麒臣仍是面不改色,往后退开一步在椅子上落座:“你。”

    “我上回大病,梦见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醒来后几乎辨不清真假,”柔之仰头想了会儿,突然想起谢西暝跟自己“讲故事”的情形,她笑了笑:“就像是一个离奇的故事。”

    “是什么故事?”

    沈柔之目光转动看向徐麒臣,他的表情那么泰然自若,就像是完全的不知内情。

    若不是因为太了解他的心性跟城府,只怕要以为他真的一无所知甚是无辜呢。

    柔之竟一笑:“故事虽然离奇,但徐大人你是饱读诗书之人,只怕听来会觉着耳熟不耐烦。”

    徐麒臣平静地道:“不,我很愿意听你。”

    柔之深深呼吸。

    当年的她寄居英国公府,窘境渐露,而她年纪也渐渐不了,国公府显然并没有真心想替她择一门好亲事,只筹划着如何能利用她的亲事而已。

    徐麒臣的出现显然让国公府众人喜出望外,这门亲事一蹴而就。

    柔之道:“从一开始,那不过就是门别有用心的亲事罢了,错就错在有人动了真。”

    徐麒臣听到“动了真”三个字,眼神一变,欲言又止。

    柔之低头,轻轻地笑了笑:“先动了真的人,注定要低一头的。”

    就像是所有成了亲的女子一样,沈柔之未免对徐麒臣生出几分仰慕跟依赖,还有一份难以言的信任。

    直到那天,有个人跟她:“你以为他是真心喜欢你的?笑话,要不是因为能利用你制约东华王,利于楚王殿下的大计,他才不会多看你一眼!”

    柔之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的心情,如饮了一杯掺杂了锋利刀片的冰水。

    她并不相信这残忍的事实,但是现实不由得她不信。

    那人的声音里带着明目张胆的恶意:“如今殿下地位稳固登基在即,东华王又孤军深入,早是一枚弃子了,呵呵,他四面楚歌没有援兵,迟早晚也是死,而你也是一样,只要谢西暝一死,你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那时候沈柔之才知道,自己原来只是牵制谢西暝的棋子。

    怪不得谢西暝这两年都乖顺的很,虽然在军中威望极高,但朝廷却并没有如同对待其他带兵之将一样百般忌惮刁难,而谢西暝也表现的非常忠贞,就算有其他的将领不服朝廷管束或者一些举措,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助力朝廷铲除。

    柔之先前还以为谢西暝只是尽忠职守、忠君忠国而已。

    原来还有这么一重缘故。

    原来她沈柔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作用”。

    起初柔之有点懵,有些伤心,还有些失望。

    但她很快地“清醒”了过来。

    柔之终于决定,由自己的心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当初谢西暝离京的时候带她去过那长记寿材铺,并告诉她若情形紧急便过来递消息,他千山万水必然赶到。

    那时候她只是嗤之以鼻,以为自己是永远不会再去第二次的。

    但她终于还是去了,而且是为了自己挑选寿材。

    柔之笃信,不管谢西暝在哪里,他一定都会得到消息。

    ——他会知道,他的长姐要死了。

    而他就算是只剩了最后一口气,在听这个消息后,也一定会不顾一切地赶回到她身边。

    事实证明,柔之赌对了。

    作者有话要:  感谢在2020-0-262:20:242020-0-222:39: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沐戈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54956(群号)